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无缝钢管的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热轧穿孔、连续轧管和张力减径的制管工艺,钢管的内外表面必然会产生一定厚度的氧化铁皮,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放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锈蚀问题,这将直接影响钢管的表面质量,进而影响钢管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为此,许多以钢管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都相继开发了对钢管的内外表面进行修磨的装置,但这些装置要么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要么操作工艺相对比较繁琐、要么修磨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高效需求。
3.文献cn202701925u公开一种钢管外圆修磨机,该装置主要由磨头机组、修磨台车、对轮支撑装置、台车轨道、升降装置和销齿传动系统组成,其通过对轮支撑装置带动钢管旋转,因此,该专利装置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4.文献cn205129573u公开一种便携式钢管外表面修磨机,该装置主要由砂轮、顶板、弧形底板、滚轮、滚轮轴、导柱、连接板、导套、压块、丝杠、丝母和电机组成,该装置的砂轮既要进行自转、又要围绕钢管进行公转,因此,该装置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5.文献cn206200688u公开一种用于钢管表面的新型砂带修磨机,该装置主要由手柄、机架,从动轮、砂带、主动轮、电机、螺栓、弹簧、销轴和连接板组成,其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机架和连接板之间弹簧的拉伸位置,才能保证砂带和钢管之间具有合适的张紧力,因此,该装置的操作相对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支架(2)、两个卡盘头(3)、两个卡盘体(4)、一块底板(5)、一个第二支架(8)、两块支板(9)、一个轴承支座(12)、八个活动卡爪(13)、八个小伞齿轮(14)、两个大伞齿轮(21)、四个轧辊(17)、两块轴承支板(18)、一块垫板(1)、两个垫块(19)、一条砂带(20)、四个第一轮(a15)、四个第二轮(b15)、八个第三轮(c15)、四根第一铰(a7)、四根第二铰(b7)、八根第三铰(c7)、两个第一滚动轴承(a16)、八个第二滚动轴承(b16)、十二根第一螺杆(a10)、四根第二螺杆(b10)、十二个第一螺母(a11)、四个第二螺母(b11)和八根螺钉(22);其中:
7.所述第一支架(2)由一个第一主体(202)、一个第一凸台(203)和两个第二凸台(204)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202)、所述第一凸台(203)和所述第二凸台(204)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台(203)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20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凸台(203)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207),所述第一凹槽(207)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一凹槽(207)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206),所述第二通孔(206)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轴承段(303);两个所述第二凸台(204)对称设
置于所述第一主体(202)的下表面,每个所述第二凸台(204)均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通槽(205),所述第一通槽(2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轮(a15);每条所述第一通槽(205)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7);
8.所述卡盘头(3)由一个轴承段(303)、一个第二主体(304)、四个第三凸台(302)和一个第四凸台(306)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303)、所述第二主体(304)和所述第四凸台(306)均为同轴相连的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凸台(302)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段(303)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04)的左端,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四个所述第三凸台(302)沿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04)的右端,每个所述第三凸台(302)均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通槽(305),所述第二通槽(305)之内穿设有所述小伞齿轮(14)的环形槽(1404);所述第四凸台(306)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04)的右端,用于穿设所述大伞齿轮(21)的第十四通孔(2101);所述第四凸台(306)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二凹槽(301)之内穿设有所述小伞齿轮(14)的插入段(1401);所述第四凸台(306)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一螺孔(307),所述第一螺孔(307)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22);
9.所述卡盘体(4)由同轴相连的一个第五凸台(401)、一个第三主体(402)和一个第六凸台(405)连接组成,所述第五凸台(401)、所述第三主体(402)和所述第六凸台(405)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六凸台(405)和所述第五凸台(40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402)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凸台(401)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二螺孔(407),所述第二螺孔(407)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22);所述第三主体(402)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工字型的第三凹槽(404),所述第三凹槽(404)之内穿设有所述活动卡爪(13);所述第三主体(402)的侧面沿圆周方向还均匀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403),所述第三通孔(403)之内穿设有所述小伞齿轮(14);所述第三主体(402)的端面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四凹槽(406),所述第四凹槽(406)之内穿设有所述大伞齿轮(21);所述第六凸台(405)位于所述第四凹槽(406)之内,且所述第二螺孔(407)也贯穿于所述第六凸台(405);
10.所述底板(5)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5)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503),所述第四通孔(5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五凹槽(501),所述第五凹槽(501)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一轮(a15);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六凹槽(502),所述第六凹槽(502)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二轮(b15);
11.所述第二支架(8)由一个第四主体(803)和两个第七凸台(802)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803)和所述第七凸台(8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七凸台(80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主体(803)的下表面;每个所述第七凸台(802)均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通槽(804),所述第三通槽(8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轮(b15);每条所述第三通槽(804)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801),所述第五通孔(8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7);所述第四主体(803)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805),所述第六通孔(8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
螺母(a11);
12.所述支板(9)由一个第五主体(901)和一个第八凸台(903)连接组成;所述第五主体(901)和所述第八凸台(903)均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凸台(903)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五主体(901)的上表面;所述第五主体(9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904),所述第七通孔(9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所述第八凸台(903)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七凹槽(902),所述第七凹槽(902)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三轮(c15);
13.所述轴承支座(12)由一个第六主体(1201)和一个第九凸台(1202)连接组成;所述第六主体(1201)和所述第九凸台(12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九凸台(1202)设置于所述第六主体(1201)的上表面;所述第九凸台(1202)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凹槽(1204),所述第八凹槽(1204)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八凹槽(12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1203),所述第八通孔(1203)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轴承段(303);所述第六主体(12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1205),所述第九通孔(12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
14.所述活动卡爪(13)由多个齿条(1303)、一个第七主体(1302)和一个第十凸台(1304)连接组成,所述第七主体(1302)和所述第十凸台(1304)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十凸台(1304)设置于所述第七主体(1302)的右端,用于对待修磨的钢管进行卡位;所述第七主体(1302)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四通槽(1301),从而构成工字型的对称结构,用于对所述活动卡爪(13)进行卡位;多个所述齿条(1303)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七主体(1302)的左端,用于啮合所述大伞齿轮(21)的平面螺纹(2104);
15.所述小伞齿轮(14)由同轴相连的一个第八主体(1403)、多个第一锥形齿(1402)和一个插入段(1401)连接组成,所述第八主体(1403)和所述插入段(1401)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主体(1403)的端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九凹槽(1405),所述第八主体(1403)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条环形槽(1404),所述环形槽(1404)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第三凸台(302);多个所述第一锥形齿(1402)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插入段(1401)用于穿设所述卡盘头(3)的第二凹槽(301),从而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403)之内的所述小伞齿轮(14)进行轴向定位;
16.所述大伞齿轮(21)由同轴相连的多个第二锥形齿(2103)、一个第九主体(2102)和一组平面螺纹(2104)连接组成;所述第九主体(2102)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九主体(2102)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四通孔(2101),所述第十四通孔(2101)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第四凸台(306);多个所述第二锥形齿(2103)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九主体(2102)的左端,用于啮合所述小伞齿轮(14)的第一锥形齿(1402);所述平面螺纹(2104)设置于所述第九主体(2102)的右端,用于啮合所述活动卡爪(13)的齿条(1303);
17.所述轧辊(17)由两端的辊头(1701)和中间的辊身(1702)连接组成,所述辊头(1701)和所述辊身(1702)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辊头(1701)用于穿设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所述辊身(1702)用于传输所述砂带(20);
18.所述轴承支板(18)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支板(18)的前后两端分别
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五通槽(1801),所述第五通槽(18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轮(c15);每条所述第五通槽(180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1802),所述第十通孔(18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c7);所述轴承支板(18)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凹槽(1805),所述第十凹槽(1805)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每个所述第十凹槽(1805)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1803),所述第十一通孔(1803)之内穿设有所述轧辊(17)的辊头(1701);所述轴承支板(18)还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1804),所述第十二通孔(18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0),在所述第二螺杆(b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11);
19.所述垫板(1)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用于保持所述底板(5)处于水平的状态;
20.所述垫块(19)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19)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三通孔(1901),所述第十三通孔(19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0),在所述第二螺杆(b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11);
21.所述砂带(20)为环形的带状结构,所述砂带的一面设置有磨料,用于修磨钢管的外表面;所述砂带的另一面与所述轧辊(17)的辊身(1702)相连,用于传递动力;
22.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所述第一轮(a15)、所述第二轮(b15)、所述第三轮(c15)、所述第一铰(a7)、所述第二铰(b7)、所述第三铰(c7)、所述第一螺杆(a10)、所述第二螺杆(b10)、所述第一螺母(a11)、所述第二螺母(b11)和所述螺钉(22)均为标准件。
23.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由一个第一支架、两个卡盘头、两个卡盘体、一块底板、一个第二支架、两块支板、一个轴承支座、八个活动卡爪、八个小伞齿轮、两个大伞齿轮、四个轧辊、两块轴承支板、一块垫板、两个垫块、一条砂带、四个第一轮、四个第二轮、八个第三轮、四根第一铰、四根第二铰、八根第三铰、两个第一滚动轴承、八个第二滚动轴承、十二根第一螺杆、四根第二螺杆、十二个第一螺母、四个第二螺母和八根螺钉组成,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24.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旋转小伞齿轮将八个活动卡爪收拢,沿着第五凹槽向右拉动第一支架车,沿着第七凹槽向上拉动轴承支板车;将钢管吊运到两个卡盘体之间,对中钢管与卡盘体的轴线,沿着第五凹槽向左推动第一支架车,将钢管的左右两端均套上四个活动卡爪,同时旋转小伞齿轮将钢管定位卡紧;沿着第七凹槽降落轴承支板车,同时、同向旋转两个卡盘头,钢管的外表面得到砂带的修磨;沿着第六凹槽向右拉动第二支架车到达一个新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在新的位置对钢管的外表面进行修磨,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25.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卡盘头、小伞齿轮、大伞齿轮、活动卡爪和卡盘体的联合使用,可实现钢管的自动定心;底板、轴承支座、第一支架、第一滚动轴承、卡盘头、卡盘体和活动卡爪的联合使用,可实现钢管的稳定旋转;第一支架车、第二支架车和底板的联合使用,可实现第一支架车和第二支架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轴承支板车和支板的联合使用,可实现轴承支板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轴承支板、第二滚动轴承、轧辊、垫块和砂带的联合使用,可实现对钢管的外表面进行安全、高效的修磨,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修磨效果相对较好。
26.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能够快速而高效的对钢管的外表
面进行修磨,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修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第一轮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第一轮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第一轮组装之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盘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盘头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盘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盘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盘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和第二轮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和第二轮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41.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和第二轮组装之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2.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3.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4.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支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45.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支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6.图2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卡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7.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伞齿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8.图2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伞齿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9.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0.图2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支板和第三轮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1.图2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支板、第二滚动轴承和第三轮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52.图2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支板和第三轮组装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3.图2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支板、第二滚动轴承、轧辊、砂带、垫块和第三轮在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4.图2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垫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55.图2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伞齿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56.图3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伞齿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57.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盘头、小伞齿轮、大伞齿轮、卡盘体和活动卡爪在组装之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8.图3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9.图3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60.附图标记说明:1
‑
垫板;2
‑
第一支架;201
‑
第一通孔;202
‑
第一主体;203
‑
第一凸台;204
‑
第二凸台;205
‑
第一通槽;206
‑
第二通孔;207
‑
第一凹槽;3
‑
卡盘头;301
‑
第二凹槽;302
‑
第三凸台;303
‑
轴承段;304
‑
第二主体;305
‑
第二通槽;306
‑
第四凸台;307
‑
第一螺孔;4
‑
卡盘体;401
‑
第五凸台;402
‑
第三主体;403
‑
第三通孔;404
‑
第三凹槽;405
‑
第六凸台;406
‑
第四凹槽;407
‑
第二螺孔;5
‑
底板;501
‑
第五凹槽;502
‑
第六凹槽;503
‑
第四通孔;6
‑
钢管;a7
‑
第一铰;b7
‑
第二铰;c7
‑
第三铰;8
‑
第二支架;801第五通孔;802
‑
第七凸台;803
‑
第四主体;804
‑
第三通槽;805
‑
第六通孔;9
‑
支板;901
‑
第五主体;902
‑
第七凹槽;903
‑
第八凸台;904
‑
第七通孔;a10
‑
第一螺杆;b10
‑
第二螺杆;a11
‑
第一螺母;b11
‑
第二螺母;12
‑
轴承支座;1201
‑
第六主体;1202
‑
第九凸台;1203
‑
第八通孔;1204
‑
第八凹槽;1205
‑
第九通孔;13
‑
活动卡爪;1301
‑
第四通槽;1302
‑
第七主体;1303
‑
齿条;1304
‑
第十凸台;14
‑
小伞齿轮;1401
‑
插入段;1402
‑
第一锥形齿;1403
‑
第八主体;1404
‑
环形槽;1405
‑
第九凹槽;a15
‑
第一轮;b15
‑
第二轮;c15
‑
第三轮;a16
‑
第一滚动轴承;b16
‑
第二滚动轴承;17
‑
轧辊;1701
‑
辊头;1702
‑
辊身;18
‑
轴承支板;1801
‑
第五通槽;1802
‑
第十通孔;1803
‑
第十一通孔;1804
‑
第十二通孔;1805
‑
第十凹槽;19
‑
垫块;1901
‑
第十三通孔;20
‑
砂带;21
‑
大伞齿轮;2101
‑
第十四通孔;2102
‑
第九主体;2103
‑
第二锥形齿;2104
‑
平面螺纹;22
‑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61.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6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是由一个第一支架2、两个卡盘头3、两个卡盘体4、一块底板5、一个第二支架8、两块支板9、一个轴承支座12、八个活动卡爪13、八个小伞齿轮14、两个大伞齿轮21、四个轧辊17、两块轴承支板18、一块垫板1、两个垫块19、一条砂带20、四个第一轮a15、四个第二轮b15、八个第三轮c15、四根第一铰a7、四根第二铰b7、八根第三铰c7、两个第一滚动轴承a16、八个第二滚动轴承b16、十二根第一螺杆a10、四根第二螺杆b10、十二个第一螺母a11、四个第二螺母b11和八根螺钉22组成。以上各部件均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制造,其中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所述第一轮a15、所述第二轮b15、所述第三轮c15、所述第一铰a7、所述第二铰b7、所述第三铰c7、所述第一螺杆a10、所述第二螺杆b10、所述第一螺母a11、所述第二螺母b11和所述螺钉22均为标准件。
63.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架2由一个第一主体202、一个第一凸台203和两个第二凸台204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202、所述第一凸台203和所述第二凸台204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台203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20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凸台203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207,所述第一凹槽207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一凹槽207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206,所述第二通孔206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轴承段303;两个所述第二凸台20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202的下表面,每个所述第二凸台204均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通槽205,所述第一通槽2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轮a15;每条所述第一通槽205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7。
64.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卡盘头3由一个轴承段303、一个第二主体304、四个第三
凸台302和一个第四凸台306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303、所述第二主体304和所述第四凸台306均为同轴相连的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凸台302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段303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04的左端,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四个所述第三凸台302沿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04的右端,每个所述第三凸台302均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通槽305,所述第二通槽305之内穿设有所述小伞齿轮14的环形槽1404;所述第四凸台306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304的右端,用于穿设所述大伞齿轮21的第十四通孔2101;所述第四凸台306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二凹槽301之内穿设有所述小伞齿轮14的插入段1401;所述第四凸台306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一螺孔307,所述第一螺孔307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22。
65.结合图9至图11所示,所述卡盘体4由同轴相连的一个第五凸台401、一个第三主体402和一个第六凸台405连接组成,所述第五凸台401、所述第三主体402和所述第六凸台405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六凸台405和所述第五凸台40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402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凸台401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第二螺孔407,所述第二螺孔407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22;所述第三主体402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工字型的第三凹槽404,所述第三凹槽404之内穿设有所述活动卡爪13;所述第三主体402的侧面沿圆周方向还均匀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403,所述第三通孔403之内穿设有所述小伞齿轮14;所述第三主体402的端面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四凹槽406,所述第四凹槽406之内穿设有所述大伞齿轮21;所述第六凸台405位于所述第四凹槽406之内,且所述第二螺孔407也贯穿于所述第六凸台405。
66.结合图12所示,所述底板5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5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503,所述第四通孔5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五凹槽501,所述第五凹槽501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一轮a15;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六凹槽502,所述第六凹槽502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二轮b15。
67.结合图13至图15所示,所述第二支架8由一个第四主体803和两个第七凸台802连接组成;所述第四主体803和所述第七凸台8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七凸台80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主体803的下表面;每个所述第七凸台802均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通槽804,所述第三通槽8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轮b15;每条所述第三通槽804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801,所述第五通孔8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7;所述第四主体803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805,所述第六通孔8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
68.结合图16和17所示,所述支板9由一个第五主体901和一个第八凸台903连接组成;所述第五主体901和所述第八凸台903均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凸台903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五主体901的上表面;所述第五主体9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904,所述第七通孔9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所述第八凸台903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七凹槽902,所述第七凹槽902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三轮c15。
69.结合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轴承支座12由一个第六主体1201和一个第九凸台1202连接组成;所述第六主体1201和所述第九凸台12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九凸
台1202设置于所述第六主体1201的上表面;所述第九凸台1202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凹槽1204,所述第八凹槽1204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八凹槽12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1203,所述第八通孔1203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轴承段303;所述第六主体12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1205,所述第九通孔12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0,在所述第一螺杆a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11。
70.结合图20所示,所述活动卡爪13由多个齿条1303、一个第七主体1302和一个第十凸台1304连接组成,所述第七主体1302和所述第十凸台1304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十凸台1304设置于所述第七主体1302的右端,用于对待修磨的钢管6进行卡位;所述第七主体1302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四通槽1301,从而构成工字型的对称结构,用于对所述活动卡爪13进行卡位;多个所述齿条1303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七主体1302的左端,用于啮合所述大伞齿轮21的平面螺纹2104。
71.结合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小伞齿轮14由同轴相连的一个第八主体1403、多个第一锥形齿1402和一个插入段1401连接组成,所述第八主体1403和所述插入段1401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八主体1403的端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九凹槽1405,所述第八主体1403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条环形槽1404,所述环形槽1404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第三凸台302;多个所述第一锥形齿1402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插入段1401用于穿设所述卡盘头3的第二凹槽301,从而将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403之内的所述小伞齿轮14进行轴向定位。
72.结合图29至图31所示,所述大伞齿轮21由同轴相连的多个第二锥形齿2103、一个第九主体2102和一组平面螺纹2104连接组成;所述第九主体2102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九主体2102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四通孔2101,所述第十四通孔2101之内穿设有所述卡盘头3的第四凸台306;多个所述第二锥形齿2103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九主体2102的左端,用于啮合所述小伞齿轮14的第一锥形齿1402;所述平面螺纹2104设置于所述第九主体2102的右端,用于啮合所述活动卡爪13的齿条1303。
73.结合图23所示,所述轧辊17由两端的辊头1701和中间的辊身1702连接组成,所述辊头1701和所述辊身1702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辊头1701用于穿设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所述辊身1702用于传输所述砂带20。
74.结合图24至图26所示,所述轴承支板18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支板18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五通槽1801,所述第五通槽18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轮c15;每条所述第五通槽180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1802,所述第十通孔18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c7;所述轴承支板18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凹槽1805,所述第十凹槽1805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每个所述第十凹槽1805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1803,所述第十一通孔1803之内穿设有所述轧辊17的辊头1701;所述轴承支板18还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1804,所述第十二通孔18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0,在所述第二螺杆b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11。
75.结合图32所示,所述垫板1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用于保持所述底板5处于水平的状态。
76.结合图27和图28所示,所述垫块19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19对称开设
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三通孔1901,所述第十三通孔19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0,在所述第二螺杆b10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11。
77.结合图27和图33所示,所述砂带20为环形的带状结构,所述砂带20的一面设置有磨料,用于修磨钢管6的外表面;所述砂带20的另一面与所述轧辊17的辊身1702相连,用于传递动力。
7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组装过程:
79.如图1至图33所示,首先在所述第一支架2的第一凹槽207之内安装一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然后在所述第一支架2的两条第一通槽205之内各穿设两个所述第一轮a15,保证四个所述第一轮a15的轴心孔与所述第一支架2的四个第一通孔201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一铰a7,这样一来,可以将一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第一支架2和四个所述第一轮a15组装成一辆第一支架车;
80.然后在所述第二支架8的两条第三通槽804之内各穿设两个所述第二轮b15,保证四个所述第二轮b15的轴心孔与所述第二支架8的四个第五通孔801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二铰b7,这样一来,可以将所述第二支架8和四个所述第二轮b15组装成一辆第二支架车;
81.然后在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的八个第十凹槽1805之内各安装一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然后将四个所述轧辊17一端的四个辊头1701分别穿设在四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之内,然后将所述砂带20套设在四个所述轧辊17的四个辊身1702之上,然后将四个所述轧辊17另一端的四个辊头1701分别穿设在另外四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之内,然后在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之间穿设两个所述垫块19,保证两个所述垫块19的四个第十三通孔1901与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的八个第十二通孔1804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第二螺杆b10,然后在四根所述第二螺杆b10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所述第二螺母b11,这样一来,可以将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八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6、四个所述轧辊17、所述砂带20和两个所述垫块19进行组装;
82.然后在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的四条第五通槽1801之内各穿设两个所述第三轮c15,保证八个所述第三轮c15的轴心孔与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的八个第十通孔1802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三铰c7,这样一来,可以将两块所述轴承支板18和八个所述第三轮c15组装成一辆轴承支板车;
83.然后将所述底板5的第五凹槽501开口朝上设置在安装台之上,然后在所述轴承支座12的第八凹槽1204之内安装一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然后将所述轴承支座12设置在所述底板5之上,保证所述轴承支座12的四个第九通孔1205与所述底板5的四个第四通孔503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第一螺杆a10,然后在四根所述第一螺杆a10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所述第一螺母a11,这样一来,可以将一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所述轴承支座12和所述底板5进行组装;
84.然后将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第四凹槽406开口朝上设置在安装台之上,然后将两个所述大伞齿轮21的两组平面螺纹2104朝下设置在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两个第四凹槽406之内,然后将两个所述卡盘头3的两个第四凸台306朝下设置在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两个第四凹槽406之内,保证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八个第三通孔403与两个所述卡盘头3的八条第二凹槽301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个所述小伞齿轮14,保证八个所述小伞齿
轮14的八个插入段1401均穿设在两个所述卡盘头3的八条第二凹槽301之内,然后向下缓慢推进两个所述卡盘头3,保证两个所述卡盘头3的八个第三凸台302均穿设在八个所述小伞齿轮14的八条环形槽1404之内,然后在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八个第二螺孔407之内各拧接一根所述螺钉22,然后在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八个第三凹槽404之内各穿设一个所述活动卡爪13,然后分别旋转位于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两个所述小伞齿轮14,以便将八个所述活动卡爪13的齿条1303与两个所述大伞齿轮21的两组平面螺纹2104进行啮合,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所述卡盘头3、两个所述大伞齿轮21、八个所述活动卡爪13、八个所述小伞齿轮14和两个所述卡盘体4组装成两组能够自定心的四爪卡盘;
85.然后将两个所述卡盘头3的两个轴承段303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6之内,然后将两块所述支板9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车之上,保证两块所述支板9的八个第七通孔904与所述第二支架8的八个第六通孔805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第一螺杆a10,然后在八根所述第一螺杆a10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所述第一螺母a11,然后将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车的四个所述第一轮a15、滚入所述底板5的两条第五凹槽501之内,然后将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车的四个所述第二轮b15、滚入所述底板5的两条第六凹槽502之内,最后将安装于所述轴承支板车的八个所述第三轮c15、滚入两块所述支板9的四条第七凹槽902之内,这样一来,整套装置组装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8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工作原理:
87.如图31所示,所述卡盘头3的第三凸台302和第二凹槽301的联合使用,能够阻止所述小伞齿轮14沿着径向进行移动;所述卡盘体4的第三通孔403能够阻止所述小伞齿轮14的摆动,从而将所述小伞齿轮14的自由度限定为一个,即所述小伞齿轮14只能沿着自身的轴线进行转动;由于四个所述小伞齿轮14均与所述大伞齿轮21单独进行啮合,只要转动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小伞齿轮14,所述大伞齿轮21与其余的三个所述小伞齿轮14也能同时实现联动,进而就能保证安装于所述卡盘体4的第三凹槽404之内的四个所述活动卡爪13同时实现联动,从而实现四个所述活动卡爪13的自动定心;
88.如图33所示,由于所述轴承支板车位于所述钢管6的上方,这样就能依靠所述轴承支板车自身的重力作用、从而能够保证套设在四个所述轧辊17之上的所述砂带20实现自动张紧,即所述砂带20粘结有磨料的一面能够与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进行紧密接触,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只要旋转所述钢管6,所述砂带20就能更好的贴合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从而实现对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进行安全、高效的修磨。
8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的使用过程:
90.如图1至图3所示,首先将组装好的本实用新型基于外表面修磨钢管的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上,然后分别旋转位于两个所述卡盘体4之上的两个所述小伞齿轮14,从而实现位于两个所述卡盘体4之上的八个所述活动卡爪13的相互靠近,然后沿着所述底板5的两条第五凹槽501、向右将所述第一支架车拉动一定的距离,所述一定的距离是指两个所述卡盘体4之间能够容纳所述钢管6,然后沿着两块所述支板9的四条第七凹槽902、向上将所述轴承支板车拉动一定的距离,所述一定的距离是指所述砂带20能够位于所述钢管6的上方;
91.然后将所述钢管6吊运到两个所述卡盘体4之间,保证所述钢管6的轴线与两个所述卡盘体4的轴线对中,然后沿着所述底板5的两条第五凹槽501、向左推动所述第一支架车,这样就能将所述钢管6的左右两端均套在位于两个所述卡盘体4之上的八个所述活动卡
爪13之上,然后同时旋转位于两个所述卡盘体4之上的两个所述小伞齿轮14,从而实现八个所述活动卡爪13的相互远离,这样就能将所述钢管6进行定位卡紧;
92.然后沿着两块所述支板9的四条第七凹槽902、将所述轴承支板车缓慢降落,最后将套设在所述轧辊17之上的所述砂带20停靠在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之上,从而实现所述砂带20的自动张紧,然后同时、同向缓慢旋转两个所述卡盘头3,这样就能带动所述钢管6同时进行缓慢旋转,在此过程之中、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得到所述砂带20的连续修磨,当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达到预期的修磨程度之时,则停止旋转两个所述卡盘头3;
93.然后沿着两块所述支板9的四条第七凹槽902、向上拉动所述轴承支板车,然后沿着所述底板5的两条第六凹槽502、向右将所述第二支架车拉动到一个新的位置,然后沿着两块所述支板9的四条第七凹槽902、将所述轴承支板车缓慢降落到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之上,从而再次实现所述砂带20的自动张紧,然后同时、同向缓慢旋转两个所述卡盘头3,再次带动所述钢管6进行缓慢旋转,这样所述砂带20就能在新的位置对所述钢管6的外表面进行修磨。
94.补充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外表面修磨钢管的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为了方便所述砂带20的安装,采用相对较长的所述砂带20,依靠所述轴承支板车自身的重力作用、从而实现所述砂带20的自动张紧;为了提高修磨的精度,应当预先对四个所述活动卡爪13的自动定心精度进行测量,必要时可通过车削加工四个所述活动卡爪13的方式予以矫正。
95.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外表面的装置,能够快速而高效的对钢管的外表面进行修磨,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修磨效果好的特点。
9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