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06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无缝钢管的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热轧穿孔、连续轧管和张力减径的制管工艺,钢管的内外表面必然会产生一定厚度的氧化铁皮,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放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锈蚀问题,这将直接影响钢管的表面质量,进而影响钢管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为此,许多以钢管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都相继开发了对钢管的内外表面进行修磨的装置,但这些装置要么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要么操作工艺相对比较繁琐、要么修磨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高效需求。
3.文献cn201799913u公开一种钢管内壁局部修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行走小车、电机、传动杆、刀具和连接件组成,其采用水平设置钢管的方式进行修磨,在自重的作用下传动杆产生的挠度相对较大,因此,该装置的修磨精度相对较差。
4.文献cn103317398a公开一种无缝钢管内孔修磨机,该装置主要由移动小车、轴辊电机、小车电机、车轮、轨道、修磨轴、砂轮和轴辊架组成,其采用水平设置钢管的方式进行修磨,在自重的作用下修磨轴产生的挠度相对较大,因此,该装置的修磨精度相对较差。
5.文献cn203221383u公开一种可调节打磨头位置的钢管内壁修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箱体、轴承座、支承轴、轴承、铁板、转杆、滚轮、轴承支承体和支轴组成,其采用水平设置钢管的方式进行修磨,在自重的作用下转杆产生的挠度相对较大,因此,该装置的修磨精度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其包括四个第一支架(1)、八个第二支架(4)、两块第一支板(8)、八块第二支板(7)、两根第一轴(10)、一根第二轴(11)、一个第一连接块(15)、两个第二连接块(13)、两个砂轮(2)、四个垫块(5)、四根第一弹簧(a12)、八根第二弹簧(b12)、四个第一滚动轴承(a14)、两个第二滚动轴承(b14)、三十二个第一轮(a16)、六十四个第二轮(b16)、十六根第一铰(a9)、三十二根第二铰(b9)、四根第三铰(c9)、两根第四铰(d9)、八根第一螺杆(a6)、二十根第二螺杆(b6)、十六个第一螺母(a3)和二十个第二螺母(b3);其中:
7.所述第一支架(1)由一个第一主体(103)和一个第一凸台(1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103)和所述第一凸台(1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台(10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03)的左端;所述第一主体(103)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轮(a16);所述第一通孔(10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104),所述第二通孔(1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9);所述第一凸台(10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106),所述第一凹槽(106)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所述第一凹槽(106)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
柱体状的第三通孔(105),所述第三通孔(1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轴(10)的第一轴承段(1001);
8.所述第二支架(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支架(4)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七通孔(403),所述第七通孔(4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轮(b16);所述第七通孔(40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401),所述第五通孔(4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9);所述第二支架(4)的左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402),所述第六通孔(4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6),在所述第一螺杆(a6)的两端均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3);
9.所述第一支板(8)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支板(8)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八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801),所述第三凹槽(801)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一轮(a16);所述第一支板(8)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802),所述第十通孔(8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
10.所述第二支板(7)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支板(7)对称开设有四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701),所述第二凹槽(701)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二轮(b16);所述第二支板(7)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702),所述第九通孔(7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
11.所述第一轴(10)由位于两端的第一轴承段(1001)和位于中间的第一卡位段(10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轴承段(10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6)之内设置的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所述第一卡位段(10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砂轮(2);所述第一卡位段(100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1003),所述第十一通孔(10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c9);
12.所述第二轴(11)由第二轴承段(1101)、第二卡位段(1102)和第三轴承段(1104)三部分连接组成;所述第二轴承段(1101)和所述第三轴承段(1104)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轴承段(1101)和所述第三轴承段(1104)均用于穿设位于第四凹槽(1304)之内设置的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所述第三轴承段(110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轴承段(1101)的长度,以作为动力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卡位段(11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块(15);所述第二卡位段(110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1103),所述第十二通孔(11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四铰(d9);
13.所述第一连接块(15)由一个第三主体(1502)、四个第三凸台(1501)和两个第四凸台(1504)连接组成;所述第三凸台(15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三凸台(150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1502)的左右两端,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弹簧(a12);所述第四凸台(150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四凸台(150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1502)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第四凸台(1504)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五通孔(1503),所述第十五通孔(15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所述第三主体(1502)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主体(150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十六通孔(1505),所述第十六通孔(15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轴(11);
14.所述第二连接块(13)由一个连接段(1302)、两个第二主体(1303)和四个第二凸台(1301)连接组成;所述第二主体(1303)和所述连接段(13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
个所述第二主体(1303)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1302)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第二主体(1303)均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三通孔(1305),所述第十三通孔(13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所述连接段(130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四凹槽(1304),所述第四凹槽(1304)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所述第四凹槽(13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四通孔(1306),所述第十四通孔(1306)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轴(11)的第二轴承段(1101)或第三轴承段(1104);所述第二凸台(13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二凸台(1301)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主体(1303)的前后两端,用于穿设所述第二弹簧(b12);
15.所述砂轮(2)为圆柱体轮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砂轮(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四通孔(201),所述第四通孔(2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轴(10)的第一卡位段(1002);
16.所述垫块(5)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5)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501),所述第八通孔(5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6),在所述第一螺杆(a6)的两端均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3);
17.所述第一弹簧(a12)、所述第二弹簧(b12)、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所述第一轮(a16)、所述第二轮(b16)、所述第一铰(a9)、所述第二铰(b9)、所述第三铰(c9)、所述第四铰(d9)、所述第一螺杆(a6)、所述第二螺杆(b6)、所述第一螺母(a3)和所述第二螺母(b3)均为标准件。
18.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由四个第一支架、八个第二支架、两块第一支板、八块第二支板、两根第一轴、一根第二轴、一个第一连接块、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砂轮、四个垫块、四根第一弹簧、八根第二弹簧、四个第一滚动轴承、两个第二滚动轴承、三十二个第一轮、六十四个第二轮、十六根第一铰、三十二根第二铰、四根第三铰、两根第四铰、八根第一螺杆、二十根第二螺杆、十六个第一螺母和二十个第二螺母组成,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19.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将其穿设在竖立设置的钢管之内,将八个第二支架的端部同时接触钢管的内表面,并完成自动定心;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轴,带动第一连接块、第一支板、第一弹簧、第一支架车和砂轮同时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之中钢管的内表面得到两个砂轮的连续修磨,达到预期的修磨程度则停止旋转第二轴;若想提高修磨效率,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两根第一轴,从而带动两个砂轮也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自转,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20.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第二支板、第二连接块、第二弹簧、第二支架车和垫块的联合使用,可实现第二支架车的自动定心功能;第二连接块、第二滚动轴承和第二轴的联合使用,可实现砂轮能够稳定的进行公转;第一支板、第一连接块、第一弹簧和第一支架车的联合使用,可实现砂轮始终能够贴合钢管的内表面;第一支架车、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一轴的联合使用,可实现砂轮能够稳定的进行自转;双砂轮的对置式结构能够保证受力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修磨效果相对较好。
21.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能够快速而高效的对钢管的内表面进行修磨,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修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轮、第一轴、第一支架、第一支板、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轴在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板、第二支架、垫块、第二弹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滚动轴承在组装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第一轮在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第一轮在组装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和第二轮在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架和第二轮在组装之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垫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支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7.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1.图2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42.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3.图2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在修磨钢管内表面时的示意图;
44.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在不为砂轮提供动力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5.图2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在为砂轮提供动力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1

第一支架;101

第一通孔;102

第一凸台;103

第一主体;104

第二通孔;105

第三通孔;106

第一凹槽;2

砂轮;201

第四通孔;a3

第一螺母;b3

第二螺母;4

第二支架;401

第五通孔;402

第六通孔;403

第七通孔;5

垫块;501

第八通孔;a6

第一螺杆;b6

第二螺杆;7

第二支板;701

第二凹槽;702

第九通孔;8

第一支板;801

第三凹槽;802

第十通孔;a9

第一铰;b9

第二铰;c9

第三铰;d9

第四铰;10

第一轴;1001

第一轴承段;1002

第一卡位段;1003

第十一通孔;11

第二轴;1101

第二轴承段;1102

第二卡位段;1103

第十二通孔;1104

第三轴承段;a12

第一弹簧;b12

第二弹簧;13

第二连接块;1301

第二凸台;1302

连接段;1303

第二主体;1304

第四凹槽;1305

第十三通孔;1306

第十四通孔;a14

第一滚动轴承;b14

第二滚动轴承;15

第一连接块;1501

第三凸台;1502

第三主体;1503

第十五通孔;1504

第四凸台;1505

第十六通孔;a16

第一轮;b16

第二轮;
17

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4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是由四个第一支架1、八个第二支架4、两块第一支板8、八块第二支板7、两根第一轴10、一根第二轴11、一个第一连接块15、两个第二连接块13、两个砂轮2、四个垫块5、四根第一弹簧a12、八根第二弹簧b12、四个第一滚动轴承a14、两个第二滚动轴承b14、三十二个第一轮a16、六十四个第二轮b16、十六根第一铰a9、三十二根第二铰b9、四根第三铰c9、两根第四铰d9、八根第一螺杆a6、二十根第二螺杆b6、十六个第一螺母a3和二十个第二螺母b3组成。以上各部件均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制造,其中第一弹簧a12、第二弹簧b12、第一滚动轴承a14、第二滚动轴承b14、第一轮a16、第二轮b16、第一铰a9、第二铰b9、第三铰c9、第四铰d9、第一螺杆a6、第二螺杆b6、第一螺母a3和第二螺母b3均为标准件。
49.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由一个第一主体103和一个第一凸台1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103和所述第一凸台1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台10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03的左端;所述第一主体103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轮a16;所述第一通孔10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104,所述第二通孔1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a9;所述第一凸台10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106,所述第一凹槽106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所述第一凹槽106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105,所述第三通孔1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轴10的第一轴承段1001。
50.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支架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支架4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七通孔403,所述第七通孔4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轮b16;所述第七通孔40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401,所述第五通孔4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b9;所述第二支架4的左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402,所述第六通孔4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6,在所述第一螺杆a6的两端均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3。
51.结合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板8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支板8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八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801,所述第三凹槽801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一轮a16;所述第一支板8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802,所述第十通孔8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
52.结合图12所示,所述第二支板7为长方体板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支板7对称开设有四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701,所述第二凹槽701之内安置有所述第二轮b16;所述第二支板7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702,所述第九通孔702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
53.结合图14所示,所述第一轴10由位于两端的第一轴承段1001和位于中间的第一卡位段10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轴承段10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6之内设置的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所述第一卡位段10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砂轮2;所述第一卡位段100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
孔1003,所述第十一通孔10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c9。
54.结合图15所示,所述第二轴11由第二轴承段1101、第二卡位段1102和第三轴承段1104三部分连接组成;所述第二轴承段1101和所述第三轴承段1104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轴承段1101和所述第三轴承段1104均用于穿设位于第四凹槽1304之内设置的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所述第三轴承段110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轴承段1101的长度,以作为动力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卡位段11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块15;所述第二卡位段110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1103,所述第十二通孔11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四铰d9。
55.结合图19至图2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块15由一个第三主体1502、四个第三凸台1501和两个第四凸台1504连接组成;所述第三凸台15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三凸台150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1502的左右两端,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弹簧a12;所述第四凸台150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四凸台150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1502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第四凸台1504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五通孔1503,所述第十五通孔15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所述第三主体1502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三主体150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十六通孔1505,所述第十六通孔15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轴11。
56.结合图16至图18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块13由一个连接段1302、两个第二主体1303和四个第二凸台1301连接组成;所述第二主体1303和所述连接段13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二主体1303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1302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第二主体1303均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三通孔1305,所述第十三通孔13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6,在所述第二螺杆b6的一端拧接有所述第二螺母b3;所述连接段130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四凹槽1304,所述第四凹槽1304之内安装有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所述第四凹槽13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四通孔1306,所述第十四通孔1306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轴11的第二轴承段1101或第三轴承段1104;所述第二凸台1301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二凸台1301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主体1303的前后两端,用于穿设所述第二弹簧b12。
57.结合图8所示,所述砂轮2为圆柱体轮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砂轮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四通孔201,所述第四通孔2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轴10的第一卡位段1002。
58.结合图5和图11所示,所述垫块5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5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501,所述第八通孔5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6,在所述第一螺杆a6的两端均拧接有所述第一螺母a3。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组装过程:
60.如图1至图21所示,首先在四个所述第一支架1的四个第一凹槽106之内各安装一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然后在四个所述第一支架1的八个第一通孔101之内各穿设四个所述第一轮a16,保证三十二个所述第一轮a16的轴心孔与四个所述第一支架1的十六个第二通孔104对中,然后在十六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一铰a9,这样一来,可以将四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四个所述第一支架1和三十二个所述第一轮a16组装成四辆第一支架车;
61.然后在八个所述第二支架4的十六个第七通孔403之内各穿设四个所述第二轮b16,保证六十四个所述第二轮b16的轴心孔与八个所述第二支架4的三十二个第五通孔401对中,然后在三十二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二铰b9,这样一来,可以将八个所述第二支架4和六十四个所述第二轮b16组装成八辆第二支架车;
62.然后将两根所述第一轴10的两个第一卡位段1002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砂轮2的两个第四通孔201之内,然后在两根所述第一轴10的四个第十一通孔1003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三铰c9,然后将四个所述第一支架1的四个第一凹槽106两两相对设置,然后将两根所述第一轴10的四个第一轴承段1001分别穿设在四个所述第一滚动轴承a14之内,这样一来,可以将四个所述第一支架1、两根所述第一轴10和两个所述砂轮2进行组装;
63.然后将一块所述第一支板8的第三凹槽801开口朝上设置在安装台之上,然后将所述第一连接块1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8之上,然后将所述第二轴11的第二卡位段1102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5的第十六通孔1505之内,然后在所述第二轴11的两个第十二通孔1103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第四铰d9,然后将四根所述第一弹簧a12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5的四个第三凸台1501之上,然后将四辆所述第一支架车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8之上,保证其中的十六个所述第一轮a16位于所述第一支板8的八条第三凹槽801之内,然后将另一块所述第一支板8的第三凹槽801开口朝下设置在四辆所述第一支架车之上,然后将两块所述第一支板8的八个第十通孔802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5的四个第十五通孔1503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第二螺杆b6,然后在四根所述第二螺杆b6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所述第二螺母b3,这样一来,可以将两块所述第一支板8、四辆所述第一支架车、四根所述第一弹簧a12、所述第一连接块15和所述第二轴11进行组装;
64.然后将四块所述第二支板7的第二凹槽701开口朝上设置在安装台之上,然后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设置在四块所述第二支板7之上,然后将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的八个第二凸台1301之上,然后将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分别设置在四块所述第二支板7之上,保证其中的三十二个所述第二轮b16位于四块所述第二支板7的十六条第二凹槽701之内,然后将另外四块所述第二支板7的第二凹槽701开口朝下设置在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之上,然后将八块所述第二支板7的三十二个第九通孔702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的十六个第十三通孔1305对中,然后在十六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第二螺杆b6,然后在十六根所述第二螺杆b6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所述第二螺母b3,这样一来,可以将八块所述第二支板7、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进行组装;
65.然后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的两个第四凹槽1304之内各安装一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然后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的两个第四凹槽1304相对设置,然后将所述第二轴11的第二轴承段1101和第三轴承段1104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第二滚动轴承b14之内,然后将四个所述垫块5分别穿设在八个所述第二支架4之间,然后将四个所述垫块5的八个第八通孔501与八个所述第二支架4的十六个第六通孔402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第一螺杆a6,然后在八根所述第一螺杆a6的两端各拧接一个所述第一螺母a3,这样一来,整套装置组装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工作原理:
67.如图23所示,俯视观察,本实用新型装置穿设在所述钢管17之内,在所述第一弹簧
a12和所述第二弹簧b12的作用之下,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均有一条棱线位于所述钢管17的内表面之上,同时两个所述砂轮2均与所述钢管17保持圆内切的关系;分析局部受力情况: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受到来自所述钢管17的压力f
钢管2
和来自八个所述第二弹簧b12的弹力f
弹簧2
,由于弹簧具有蓄能功能,因此,在所述第一弹簧a12和所述第二弹簧b12的弹性力范围之内,所述第一弹簧a12和所述第二弹簧b12均具有自平衡的功能,因此,弹力f
弹簧2
和压力f
钢管2
始终保持平衡关系,即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整体上不受力;四块所述第二支板7、所述第二连接块13、四根所述第二弹簧b12、四辆所述第二支架车和两个所述垫块5可以构成一个矩形框架,则所述矩形框架为所述钢管17的内接矩形,根据圆内接矩形的形心即为圆心这个知识点,可以推断出所述第二轴11的轴线即为所述钢管17的轴线,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自动定心的功能;
68.如图23所示,俯视观察,不妨假设所述第二轴11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分析受力情况: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受到来自所述钢管17的压力f
钢管2
和来自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的弹力f
弹簧2
,由于弹力f
弹簧2
和压力f
钢管2
始终保持平衡关系,因此,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整体上不受力;两个所述砂轮2受到来自所述钢管17的压力f
钢管1
、经过四辆所述第一支架车传递的来自四根所述第一弹簧a12的弹力f
弹簧1
和所述钢管17的内表面所产生的阻力f
摩擦力
,由于弹力f
弹簧1
和压力f
钢管1
始终保持平衡关系,因此,两个所述砂轮2整体上只受到来自所述钢管17的内表面所产生的阻力f
摩擦力

69.如图23所示,在不为两个所述砂轮2提供动力的情况之下,受到阻力f
摩擦力
的作用,两个所述砂轮2只能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被动的旋转;如图24所示,在为两个所述砂轮2提供动力的情况之下,为了平衡所受到的阻力f
摩擦力
,沿着顺时针方向同时旋转两根所述第一轴10,则会带动两个所述砂轮2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加速两个所述砂轮2的修磨效率。
7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的使用过程:
71.如图22至图24所示,首先将所述钢管17竖立设置,然后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穿设在所述钢管17之内,然后将八个所述第二支架4的端部同时接触所述钢管17的内表面,在此过程之中,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将不断的进行震荡、以此来保持平衡关系,待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均保持静止状态之时,则表示本实用新型装置已经完成了自动定心的功能;
72.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所述第二轴11的第三轴承段1104,这样就能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块15、两块所述第一支板8、四根所述第一弹簧a12、四辆所述第一支架车和两个所述砂轮2同时进行缓慢旋转,在此过程之中、所述钢管17的内表面得到两个所述砂轮2的连续修磨,当所述钢管17的内表面达到预期的修磨程度之时,则停止旋转所述第二轴11的第三轴承段1104;
73.如图24所示,若想提高两个所述砂轮2的修磨效率,沿着顺时针方向同时旋转两根所述第一轴10,从而带动两个所述砂轮2也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这样就能增大两个所述砂轮2与所述钢管17内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从而实现加速修磨的目的。
74.补充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应当预先将四根所述第一弹簧a12和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进行轻微的压缩,即对四根所述第一弹簧a12和八根所述第二弹簧b12预先施加一个压缩力,以便保证八辆所述第二支架车能够依靠弹性作用力、更好的实现自动定心的功能,同时保证两个所述砂轮2能够依靠弹性作
用力、更好的实现快速修磨的功能。
75.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磨钢管内表面的装置,能够快速而高效的对钢管的内表面进行修磨,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修磨效果好的特点。
7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