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头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3.连接器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连接器存在很大用途和好处,如: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现有车载线束连接器在插接使用中存在一些弊端,如安全系数较低,在插接使用中密封防水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故障,导致结构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外壳与插接座分别成型,并通过封装连接形成一体,在使用中传输效果和安全系数更高,在配合相应的防水结构,保证在使用中起到防水密封保护,结构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传输稳定性好的直头线束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头线束连接器,包括外壳、装设于外壳的插接座、开设于插接座的插接腔、装设于插接座并延伸至插接腔的端子组件、设于插接腔内的插接压紧座、及连接于端子组件的连接线;所述外壳设有封装槽,所述插接座设于封装槽内,所述插接座靠近插接腔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插接压紧座设有压紧腔,所述端子组件延伸至压紧腔。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壳包括封装端及延伸端,所述封装槽设于封装端,所述插接座设于封装端,所述连接线连接于延伸端。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座由锌合金一体成型。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座包括插接端、固定端及套入端,所述固定端封装于封装槽内,所述套入端延伸至套入端内,所述插接端朝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腔开设于插接端。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套入端设有铆压管,所述铆压管将连接线与套入端铆压连接。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体、设于绝缘体内的接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体和接电端子延伸至压紧腔内。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电端子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套设有第三密封圈。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压紧座包括固定圈、及安装于固定圈内的外端子,所述外端子朝端子组件凸设有压紧弹片。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圈内径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外端子固定设于安置槽内,所述固定圈对应压紧腔的开口位置开设有倒角。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相比传统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载数据传输连接,将外壳与插接座分别成型,并通过封装连接形成一体,在使用中传输效果和安全系数更高,在配合相应的防水结构,保证在使用中起到防水密封保护,结构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传输稳定性好。具体是,设置了外壳、装设于外壳的插接座、开设于插接座的插接腔、装设于插接座并延伸至插接腔的端子组件、设于插接腔内的插接压紧座、及连接于端子组件的连接线;所述外壳设有封装槽,所述插接座设于封装槽内,所述插接座靠近插接腔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插接压紧座设有压紧腔,所述端子组件延伸至压紧腔。通过插接压紧座可用于连接器插接过程中起到压紧作用,保证插接的稳定性,通过压紧腔用于连接器插接压紧,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头线束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直头线束连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
‑
a的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直头线束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封装槽11、封装端12、延伸端13、插接座2、第一密封槽21、第一密封圈22、插接端23、固定端24、套入端25、铆压管251、插接腔3、端子组件4、绝缘体41、第二密封槽411、第二密封圈412、接电端子42、第三密封槽421、第三密封圈422、插接压紧座5、压紧腔51、固定圈52、安置槽521、外端子53、压紧弹片531、连接线6。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图5所示,一种直头线束连接器,包括外壳1、装设于外壳1的插接座2、开设于插接座2的插接腔3、装设于插接座2并延伸至插接腔3的端子组件4、设于插接腔3内的插
接压紧座5、及连接于端子组件4的连接线6;所述外壳1设有封装槽11,所述插接座2设于封装槽11内,所述插接座2靠近插接腔3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1,所述第一密封槽21设有第一密封圈22,所述插接压紧座5设有压紧腔51,所述端子组件4延伸至压紧腔51。
27.外壳1包括封装端12及延伸端13,所述封装槽11设于封装端12,所述插接座2设于封装端12,所述连接线6连接于延伸端13,通过封装端12将插接座2封装连接,保证结构的绝缘效果和插接的稳定性,结构可靠,延伸端13方便将连接线6封装连接,提升保护效果。
28.插接座2由锌合金一体成型,采用锌合金一体成型的插接座2,插接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结构可靠。
29.插接座2包括插接端23、固定端24及套入端25,所述固定端24封装于封装槽11内,所述套入端25延伸至套入端25内,所述插接端23朝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腔3开设于插接端23,通过插接端23用于插接连接器使用,固定端24和套入端25配合外壳1封装,结构稳定可靠,一体性强。
30.套入端25设有铆压管251,所述铆压管251将连接线6与套入端25铆压连接,通过铆压管251配合连接线6和套入端25连接,连接稳定,结构可靠。
31.端子组件4包括绝缘体41、设于绝缘体41内的接电端子42,所述绝缘体41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11,所述第二密封槽411套设有第二密封圈412,进一步改进为,接电端子42开设有第三密封槽421,所述第三密封槽421套设有第三密封圈422,采用多组的密封防水结构,在使用中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而且设置接电端子42和绝缘体41的配合,保证接电连接的安全性。
32.绝缘体41和接电端子42延伸至压紧腔51内,通过绝缘体41和接电端子42的配合下,保证插接导电传输的稳定性。
33.插接压紧座5包括固定圈52、及安装于固定圈52内的外端子53,所述外端子53朝端子组件4凸设有压紧弹片531,固定圈52配合外端子53和压紧弹片531用于将连接器插接时起到压紧作用,保证接触稳定性。
34.固定圈52内径开设有安置槽521,所述外端子53固定设于安置槽521内,所述固定圈52对应压紧腔51的开口位置开设有倒角,开设倒角方便连接器的插入固定,结构可靠。
35.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载数据传输连接,将外壳1与插接座2分别成型,并通过封装连接形成一体,在使用中传输效果和安全系数更高,在配合相应的防水结构,保证在使用中起到防水密封保护,结构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传输稳定性好。具体是,设置了外壳1、装设于外壳1的插接座2、开设于插接座2的插接腔3、装设于插接座2并延伸至插接腔3的端子组件4、设于插接腔3内的插接压紧座5、及连接于端子组件4的连接线6;所述外壳1设有封装槽11,所述插接座2设于封装槽11内,所述插接座2靠近插接腔3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1,所述第一密封槽21设有第一密封圈22,所述插接压紧座5设有压紧腔51,所述端子组件4延伸至压紧腔51。通过插接压紧座5可用于连接器插接过程中起到压紧作用,保证插接的稳定性,通过压紧腔51用于连接器插接压紧,结构稳定可靠。
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