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种类很多,根据加工对象和加工工艺可分为:
①
加工金属的模具。
②
加工非金属和粉末冶金的模具。包括塑料模(如双色模具、压塑模和挤塑模等)、橡胶模和粉末冶金模等。根据结构特点,模具又可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模具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模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模芯导致制件顶出装置等,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模具企业需要做大做精,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这些做法尤其值得小型模具企业学习和借鉴,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所以,我国模具企业必须积极努力借鉴国外这些先进企业的经验,以便其未来更好的发展。
3.现有模具制作装置的缺点:
4.1、现有模具制作装置在生产面壳时,对面壳的斜面不容易固定;
5.2、现有模具制作装置脱模复位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包括定模具,所述定模具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动模具,所述定模具顶部的中部滑动连接上滑块,所述动模具底部的一侧滑动连接下滑块,所述下滑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气缸。
8.可选的,所述定模具中部的一侧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内固定连接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的形状为漏斗状,所述浇口套底部的形状与注塑口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定模具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型腔,所述动模具顶部的一侧向外开设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中心处与注塑口底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分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型腔的边缘位置相对应,利用浇口套将原液传送到定模具和动模具之间的型腔内,漏斗状的浇口套能够加快原液倾倒的速度减少原液因为洒出造成损失,且浇口套能够保护注塑口的内壁更换方便,在注塑口的底部设置分流道,并设置两个型腔,从而在一次行程中压铸两件面壳,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速度。
9.可选的,所述型腔的一侧向上弯曲,所述动模具的一侧跟随型腔的弯曲向上弯曲,所述定模具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上滑槽,两个所述上滑槽的位置与型腔的位置相适配,
所述上滑槽与型腔弯曲部分的角度垂直,所述上滑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部的两侧均与上滑块活动连接,所述上滑块与上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上滑块与上滑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限位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钉,所述螺钉的底部与上滑块活动连接,利用上滑块对型腔弯曲面的上方进行限制,使该设备在加工弯曲面时能够对其上表面施加垂直方向上压力,相对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与弯曲面垂直的力能够使弯曲面形状更加稳定,表面更加光滑,从而提高该设备的产品质量,通过转动螺钉控制其深度能够调整上滑块在上滑槽中的深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调整上滑块对面壳表面的压力来提高产品质量。
10.可选的,所述动模具的一侧开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与上滑槽平行,所述下滑槽与下滑块滑动连接,所述下滑槽与下滑块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为斜面,所述气缸输出端的斜面角度与下滑槽的角度向垂直,利用下滑槽和下滑块对成型面壳弯曲侧的下表面施压,上滑块和下滑块配合对面壳的弯曲侧额外进行压力塑性,避免竖直方向上动模具对面壳的压力不能够使弯曲侧完全成型,额外施加与弯曲侧相垂直的压力能够更好地限制弯曲侧的形状,保证面壳曲面的抛光度,提高安装质量,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对接后,气缸输出端伸出顶紧下滑块使其向内压紧限制面壳的弯曲面,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分离时,气缸的输出端收缩,在不影响动模具运动的前提下为下滑块压紧面壳施加动力。
11.可选的,所述动模具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处于正常长度时顶部与动模具的底面接触,当动模具向下运动脱模后,动模具在推杆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弹簧对动模具施加下上的推力,提高其复位的速度,从而缩短脱模时间,且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合并时,弹簧向上施加压力使两者合并更紧密。
12.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脱模杆,所述动模具的两侧设置有若干脱模孔,所述脱模孔均位于两个型腔的下方,所述脱模孔与脱模杆的位置直径相适配,当面壳成型后,动模具向下运动,脱模杆穿过脱模孔将面壳顶出脱离型腔后掉落。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该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通过在定模具和动模具上分别设置上滑块和下滑块,利用上滑块对型腔弯曲面的上方进行限制,使该设备在加工弯曲面时能够对其上表面施加垂直方向上压力,相对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与弯曲面垂直的力能够使弯曲面形状更加稳定,表面更加光滑,从而提高该设备的产品质量,通过转动螺钉控制其深度能够调整上滑块在上滑槽中的深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调整上滑块对面壳表面的压力来提高产品质量,利用下滑槽和下滑块对成型面壳弯曲侧的下表面施压,上滑块和下滑块配合对面壳的弯曲侧额外进行压力塑性,避免竖直方向上动模具对面壳的压力不能够使弯曲侧完全成型,额外施加与弯曲侧相垂直的压力能够更好地限制弯曲侧的形状,保证面壳曲面的抛光度,提高安装质量,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对接后,气缸输出端伸出顶紧下滑块使其向内压紧限制面壳的弯曲面,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分离时,气缸的输出端收缩,在不影响动模具运动的前提下为下滑块压紧面壳施加动力。
15.2、该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通过在动模具下方设置弹簧和脱模杆,当动模具向下运动脱模后,动模具在推杆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弹簧对动模具施加下上的推力,提高其复位的速度,从而缩短脱模时间,且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合并时,弹簧向上施加压力使两者合并更紧密,当面壳成型后,动模具向下运动,脱模杆穿过脱模孔将面壳顶出
脱离型腔后掉落,利用浇口套将原液传送到定模具和动模具之间的型腔内,漏斗状的浇口套能够加快原液倾倒的速度减少原液因为洒出造成损失,且浇口套能够保护注塑口的内壁更换方便,在注塑口的底部设置分流道,并设置两个型腔,从而在一次行程中压铸两件面壳,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模具和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
定模具,2
‑
动模具,3
‑
上滑块,4
‑
下滑块,5
‑
气缸,6
‑
注塑口,7
‑
浇口套,8
‑
型腔,9
‑
分流道,10
‑
上滑槽,11
‑
限位块,12
‑
螺钉,13
‑
下滑槽,14
‑
固定板,15
‑
弹簧,16
‑
脱模杆,17
‑
脱模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5.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它包括包括定模具1,定模具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动模具2,定模具1顶部的中部滑动连接上滑块3,动模具2底部的一侧滑动连接下滑块4,下滑块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气缸5,定模具1中部的一侧开设有注塑口6,注塑口6内固定连接有浇口套7,浇口套7的形状为漏斗状,浇口套7底部的形状与注塑口6的形状相适配,定模具1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型腔8,动模具2顶部的一侧向外开设有分流道9,分流道9的中心处与注塑口6底部的位置相对应,分流道9的两端分别与型腔8的边缘位置相对应,型腔8的一侧向上弯曲,动模具2的一侧跟随型腔8的弯曲向上弯曲,定模具1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上滑槽10,两个上滑槽10的位置与型腔8的位置相适配,上滑槽10与型腔8弯曲部分的角度垂直,上滑槽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底部的两侧均与上滑块3活动连接,上滑块3与上滑槽10滑动连接,上滑块3与上滑槽10的形状相适配,限位块1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钉12,螺钉12的底部与上滑块3活动连接,动模具2的一侧开设有下滑槽13,下滑槽13与上滑槽10平行,下滑槽13与下滑块4滑动连接,下滑槽13与下滑块4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气缸5的输出端为斜面,气缸5输出端的斜面角度与下滑槽13的角度向垂直,动模具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弹簧15,弹簧15为压缩弹簧,弹簧15处于正常长度时顶部与动模具2的底面接触,固定板14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脱模杆16,动模具2的两侧设置有若干脱模孔17,脱模孔17均位于两个型腔8的下方,脱模孔17与脱模杆16的位置直径相适配。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当定模具1与动模具2对接后,气缸5输出端伸出顶紧下滑块4使其向内压紧限制面壳的弯曲面,当定模具1与动模具2分离时,气缸5的
输出端收缩,在不影响动模具2运动的前提下为下滑块4压紧面壳施加动力。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当动模具2向下运动脱模后,动模具2在推杆和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弹簧15对动模具2施加下上的推力,提高其复位的速度,从而缩短脱模时间,且当定模具1与动模具2合并时,弹簧14向上施加压力使两者合并更紧密。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利用浇口套7将原液传送到定模具1和动模具2之间的型腔8内,漏斗状的浇口套7能够加快原液倾倒的速度减少原液因为洒出造成损失,且浇口套7能够保护注塑口6的内壁更换方便,在注塑口6的底部设置分流道9,并设置两个型腔8,从而在一次行程中压铸两件面壳,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速度。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30.s1、将定模具1和动模具2合并后,通过浇口套7向型腔8内灌注原液;
31.s2、调整气缸5和螺钉12将上滑块3和下滑块4压紧;
32.s3、成型后将动模具2向下移动进行脱模。
33.综上所述:该用于保护曲面抛光变形的模具制作装置,通过在定模具1和动模具2上分别设置上滑块3和下滑块4,利用上滑块3对型腔8弯曲面的上方进行限制,使该设备在加工弯曲面时能够对其上表面施加垂直方向上压力,相对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与弯曲面垂直的力能够使弯曲面形状更加稳定,表面更加光滑,从而提高该设备的产品质量,通过转动螺钉12控制其深度能够调整上滑块3在上滑槽10中的深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调整上滑块3对面壳表面的压力来提高产品质量,利用下滑槽13和下滑块4对成型面壳弯曲侧的下表面施压,上滑块3和下滑块4配合对面壳的弯曲侧额外进行压力塑性,避免竖直方向上动模具2对面壳的压力不能够使弯曲侧完全成型,额外施加与弯曲侧相垂直的压力能够更好地限制弯曲侧的形状,保证面壳曲面的抛光度,提高安装质量,当定模具1与动模具2对接后,气缸5输出端伸出顶紧下滑块4使其向内压紧限制面壳的弯曲面,当定模具1与动模具2分离时,气缸5的输出端收缩,在不影响动模具2运动的前提下为下滑块4压紧面壳施加动力;通过在动模具2下方设置弹簧15和脱模杆17,当动模具2向下运动脱模后,动模具2在推杆和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弹簧15对动模具2施加下上的推力,提高其复位的速度,从而缩短脱模时间,且当定模具1与动模具2合并时,弹簧14向上施加压力使两者合并更紧密,当面壳成型后,动模具2向下运动,脱模杆16穿过脱模孔17将面壳顶出脱离型腔后掉落,利用浇口套7将原液传送到定模具1和动模具2之间的型腔8内,漏斗状的浇口套7能够加快原液倾倒的速度减少原液因为洒出造成损失,且浇口套7能够保护注塑口6的内壁更换方便,在注塑口6的底部设置分流道9,并设置两个型腔8,从而在一次行程中压铸两件面壳,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速度。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