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印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成衣染色机。
背景技术:
2.成衣染色机又称衣件染色机。供羊毛衫、腈纶衫、棉毛衫等成衣染色、练漂、皂洗、水洗的设备。
3.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32838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一种羊毛衫成衣染色机的蒸汽加热机构,包括染色筒体,在染色筒体的轴向端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轴,至少一端的连接轴为中空结构,在染色筒体内部靠近该中空的连接轴一端设置阻隔网,阻隔网与染色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加热腔,在该连接轴的中空结构内穿设一根排气管和一根蒸汽管,排气管进入加热腔后向上延伸至加热腔的上端,蒸汽管进入加热腔后向下延伸至加热腔的下端。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羊毛衫成衣染色机的蒸汽加热机构,其可直接将蒸汽通入染色滚筒内的水中,直接加热,能快速的将水加热至100℃,而且始终保持染色筒体内部的气压平衡,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高。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成衣染色机在进行印染时使用蒸汽对染液进行加热,染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而更换下来的废液一般直接倒掉,而废液的温度较高,因此废液中还残留较多的热量,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资源的浪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衣染色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成衣染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成衣染色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侧壁上设有蒸汽加热管道,所述工作箱上设置有供染液进出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对废液进行余热回收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
8.回收箱,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机架上且与出液管连接;
9.余热回收结构,所述余热回收结构设置在回收箱上且用于对废液中的热量进行回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染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工作箱,蒸汽进入蒸汽加热管道对工作箱内染液进行加热,染液对成衣进行染色,染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时,打开控制阀门,废液通过出液管流入回收箱内,回收箱内余热回收结构对带有余热的废液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而废液流至回收箱体内进行废液收集处理,从而降低了热能损耗,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11.可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结构包括;
12.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置在回收箱内侧壁上,所述换热板上阵列开设有多个供废液通过的通孔,所述换热板内开设有空腔;
13.补液管,所述补液管设置在换热板上且与空腔连通,染液通过所述补液管进入空
腔内;
14.储液组件,所述储液组件设置在机架上且与空腔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液通过换热板上的通孔,废液中余热对换热板进行加热,染液通过补液管进入到换热板的空腔内,换热板对空腔中染液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染液进入到储液组件中进行储存,且储存的染液可进入工作箱内对成衣染色,从而实现了对废液余热的回收利用,减小了将染液加热到指定温度所消耗的能量,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16.可选的,所述储液组件包括;
17.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设置在机架上;
18.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设置在储液箱上且与空腔连接并将空腔中染液导入储液箱内储存;
19.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在储液箱上且与进液管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染液通过导液管进入储液箱中储存,当工作箱需要添加染液时,抽水泵启动将染液抽入进液管中,染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工作箱内,从而完成了染液的储存和添加。
21.可选的,所述回收箱上设置有对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
22.过滤框,所述回收箱上且位于换热板上方开设有滑移孔,所述过滤框滑移设置在滑移孔上且过滤框上开设有供染液通过的过滤孔;
23.抵板,所述抵板设置在过滤框上且与回收箱外侧壁抵触。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液进入回收箱中流到过滤框上,废液经过滤框过滤后的杂质堆积在过滤框上,移动抵板取下过滤框,对过滤框上杂质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过滤框滑移安装到滑移孔上并使抵板抵触到回收箱上,以此来实现对过滤框进行清理,提高了过滤框对杂质的吸收效果。
25.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对废液进行循环使用的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
26.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设置在回收箱上且位于过滤框下方;
27.循环箱,所述循环箱设置在机架上且与输液管连接;
28.抽取泵,所述抽取泵设置在循环箱上,
29.抽液管,所述抽液管设置在抽取泵上且与进液管连接并设置有阀门;
30.加料结构,所述加料结构设置在循环箱上且用于添加配制染液的原料。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液通过输液管进入循环箱内,加料结构对循环箱内废液添加配置染液的原料,将废液调配为可用于印染的染液,抽取泵启动将染液抽入抽液管中,打开抽液阀门,染液通过抽液管进入进液管中,从而实现了对废液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32.可选的,所述加料结构包括;
33.加料管,所述加料管设置在循环箱上且用于向循环箱内添加配制染液的原料;
34.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循环箱上且用于对循环箱内制的染液进行搅拌;
35.盖板,所述循环箱上开设有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染液进行检测的检测孔,所述盖板转动设置在循环箱上且挡住检测孔。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配置染料的原料通过加料管进入循环箱内,搅拌组件启动对循环箱内配制的染液进行搅拌,打开盖板,人工对搅拌后的液体进行检测,检测其
是否达到染色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染液继续配制,直至染液达到染色要求,从而实现了废液的重新利用,降低了资源浪费。
37.可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
38.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循环箱上且输出轴伸至循环箱内;
39.搅拌叶,所述搅拌叶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转动对循环箱内配制的染液进行搅拌,从而使染液的配制更加均匀、充分。
41.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对工作箱内废气进行吸收的空气净化结构,所述空气净化结构包括;
42.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设置在工作箱上;
43.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设置在机架上且与吸气管连接;
44.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设置在过滤箱上且用于对过滤箱内的废气进行去除;
45.吸气泵,所述吸气泵设置在过滤箱上且用于将过滤箱内气体排出。
46.成衣染色工作时,所使用的各类染料大多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具有异味,而染料通过蒸汽加热和很容易变成有害的废气挥散在环境中,从而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并且污染环境。
4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泵启动,废气通过吸气管进入过滤箱中,活性炭板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从而降低了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48.可选的,所述工作箱上且位于吸气管与工作箱连接处设置有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
49.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工作箱上且挡住吸气管并阵列开设有多个与吸气管连通的通风孔;
50.顶针,所述顶针设置在隔板靠近工作箱内一侧的侧壁上且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顶针为使用橡胶材质制作而成的顶针。
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泵启动对工作箱内气体进行抽取时,隔板和顶针降低衣物布料堵塞在吸气管管口的概率,提高了对废气的处理效果,顶针使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降低了衣物被顶针损伤的概率。
5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3.1.通过蒸汽加热管道对工作箱内染液进行加热,染液对成衣进行染色,染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时,废液通过出液管流入回收箱内,回收箱内余热回收结构对带有余热的废液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热能损耗,节约了资源;
54.2.通过加料结构对循环箱内废液添加配置染液的原料,将废液调配为可用于印染的染液并倒回工作箱内印染,从而实现了对废液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55.3.通过启动吸气泵,将废气通过吸气管进入过滤箱中,活性炭板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从而降低了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5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箱和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对立板、换热板、工作箱、回收箱
和循环箱的侧壁进行了剖视;
58.图3是本技术的余热回收结构的示意图,对换热板侧壁进行了剖视;
59.图4是本技术的循环结构的示意图,对立板和循环箱的侧壁进行了剖视;
60.图5是本技术的空气净化结构和阻挡组件的示意图,对工作箱和过滤箱的侧壁进行了剖视。
61.附图标记:1、机架;11、底板;12、立板;13、工作箱;14、蒸汽加热管道;15、放置口;16、工作盖板;17、出液管;18、进液管;19、控制阀门;2、回收装置;21、回收箱;22、余热回收结构;23、换热板;24、补液管;25、储液组件;251、储液箱;252、导液管;253、抽水泵;26、通孔;27、空腔;3、过滤结构;31、过滤框;32、抵板;33、把手;4、循环结构;41、输液管;42、循环箱;43、抽取泵;44、抽液管;45、加料结构;451、加料管;452、搅拌组件;453、盖板;454、电机;455、搅拌叶;456、抽液阀门;457、检测孔;5、空气净化结构;51、吸气管;52、过滤箱;53、活性炭板;54、吸气泵;6、阻挡组件;61、隔板;62、顶针;63、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62.以下结合附图对1
‑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6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成衣染色机。
64.参照图1和图2,成衣染色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工作箱13,工作箱13内装有对布料进行染色的染液,且工作箱13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对染液进行加热的蒸汽加热管道14,机架1上设置有对更换的染液进行余热回收的回收装置2。
65.参照图1,机架1包括底板11和固定安装在底板11上表面上的两个立板12,工作箱13固定安装在两个立板1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工作箱13顶端伸至立板12顶端上方;工作箱13顶部开设有供成衣进出的放置口15,放置口15上卡接安装有工作盖板16。
66.参照图1和图2,回收装置2包括回收箱21和余热回收结构22,回收箱21固定安装在立板1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位于工作箱13下方,工作箱13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7,出液管17与回收箱21上表面固定连接,出液管17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液体进出的控制阀门19,打开控制阀门19,工作箱13内废液通过出液管17流至回收箱21内。
67.参照图2,回收箱21上设置有对染料进行过滤的过滤结构3,过滤结构3包括过滤框31和抵板32,回收箱21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过滤框31水平滑移安装在滑移孔上且开设有供废液通过的过滤孔,抵板32固定安装在过滤框31侧壁上,且抵板32与回收箱21外侧壁相抵触,抵板32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把手33。
68.参照图1和图3,余热回收结构22设置在回收箱21上且用于对通过过滤框31的染液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余热回收结构22包括换热板23、补液管24和储液组件25,换热板23固定连接在回收箱21内侧壁上,且换热板23位于过滤框31下方,换热板23上阵列开设有多个供废液通过的通孔26,换热板23内部开设有空腔27,补液管24一端固定连接在换热板23侧壁上且与空腔27连通,而补液管24远离换热板23的一端水平穿出回收箱21和立板12外,染液通过补液管24进入空腔27内。
69.参照图1和图3,储液组件25包括储液箱251、导液管252和抽水泵253,储液箱251固定安装在底板11上表面上且位于立板12远离补液管24一侧,储液箱251位于换热板23下方。导液管252一端固定安装在换热板23背离补液管24一侧的侧壁上,且导液管252另一端与储
液箱251上表面固定连接,同时导液管252与空腔27和储液箱251连通。抽水泵253固定连接在储液箱251外侧壁上且位于储液箱251背离换热板23一侧,抽水泵253与储液箱251内连通,抽水泵253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8,进液管18另一端与工作箱13靠近抽水泵253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进液管18与工作箱13内连通。
70.参照图2和图4,机架1上设置有对废液进行循环使用的循环结构4,循环结构4包括输液管41、循环箱42、抽取泵43、抽液管44和加料结构45,循环箱42固定安装在底板11上表面上且位于立板12远离补液管24一侧,循环箱42位于换热板23下方。输液管41两端分别与回收箱21和循环箱42相对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输液管41位于换热板23下方并位于靠近循环箱42顶端一侧。
71.参照图4,抽取泵43固定安装在循环箱42外侧壁上,且抽取泵43与循环箱42内连通,同时抽取泵43位于循环箱42远离输液管41一侧且位于输液管41下方;抽液管44固定安装在抽取泵43上,且抽液管44远离抽取泵43的一端与进液管18固定连接并与进液管18连通,同时抽液管44上固定安装有抽液阀门456。
72.参照图2和图4,加料结构45包括加料管451、搅拌组件452和盖板453,加料管451固定连接在循环箱42顶部,且与循环箱42内部连通,位于加料管451一侧的循环箱42顶部开设有检测孔457,盖板453铰接在循环箱42上且用于遮盖检测孔457。
73.参照图4,搅拌组件452设置在循环箱42上且用于对循环箱42内配置的染液进行搅拌,搅拌组件452包括电机454和搅拌叶455,电机454固定安装在循环箱42顶端上,且电机454输出轴竖直向下穿过循环箱42伸至循环箱42内,搅拌叶455固定安装在电机454输出轴上且位于输液管41下方。
74.参照图1和图5,机架1上设置有对工作箱13内废气进行吸收的空气净化结构5,空气净化结构5包括吸气管51、过滤箱52、活性炭板53和吸气泵54,吸气管51一端固定连接在工作箱13背离进液管18一侧的侧壁上,且吸气管51与工作箱13内连通。
75.参照图1和图5,过滤箱52固定安装在立板12侧壁上,且吸气管51远离工作箱13的一端与过滤箱52侧壁固定连接;活性炭板53固定安装在工作箱13内侧壁上,且活性炭板53用于去除进入过滤箱52内的废气;吸气泵54固定连接在过滤箱52背离吸气管51一侧的外侧壁上,且吸气泵54位于活性炭板53下方并用于将过滤箱52内的废气排出。
76.参照图1和图5,工作箱13上且位于吸气管51与工作箱13连接处设置有阻挡组件6,阻挡组件6包括隔板61和顶针62,隔板61固定连接在工作箱13内侧壁上且挡住吸气管51管口,隔板61上阵列开设有多个供废气通过的通风孔63,顶针62固定连接在隔板61侧壁上且位于隔板61靠近工作箱13内一侧,顶针62阵列安装有多个且用于阻挡成衣与隔板61接触,顶针62由橡胶材质制作。
77.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78.蒸汽进入蒸汽加热管道14内对工作箱13内染液进行加热,染液对成衣进行染色,而染液需要更换时,打开控制阀门19,废液通过出液管17进入回收箱21中,废液通过过滤框31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废液通过位于换热板23上的通孔26流至回收箱21底部,最后废液通过输液管41进入循环箱42内进行储存;同时染液通过补液管24进入换热板23上的空腔27内,带有余热的废液对位于空腔27中的染液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染液经过导液管252进入储液箱251中储存。
79.当工作箱13内废液排放完成后,抽水泵253启动,储液箱251中加热后的染液通过进液管18进入工作箱13中,以此来对废液中热量进行回收,因此由于染液已经带有一定热量,从而减少了染液在工作箱13内加热至指定温度所消耗的热量,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80.通过加料管451向循环箱42内加入配置染液的原料,电机454启动带动搅拌叶455转动对染液进行搅拌,然后打开盖板453,人工对混合液进行检测,直至混合液达到染色所需要的染液要求,打开抽液阀门456,同时抽取泵43启动将染液抽入抽液管44中,抽液管44中染液通过进液管18进入工作箱13,从而完成了对废液的回收利用,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8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