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移动电子产品的种类繁多,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无线充电器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3.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充电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在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普遍设计成平板式或立式、且主要用于对手机设备进行充电,当手机需要充电时,只需要把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并将手机内的充电线圈与无线充电器上的充电线圈对齐,就能实现电能的传输。
4.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在对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许多缺陷,在其中一个场景中,当手机电量较低的时候,客户又急需使用手机时,就不得不把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一同拿起,两者之间缺少连接组件,这就很容易导致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的充电线圈错位,导致降低充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缺少连接组件,导致在对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容易错位,降低充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用于连接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上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电子设备;
7.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粘扣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粘扣结构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第二粘接层,通过所述粘扣结构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成一体。
8.上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通过在无线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增加固定两者的连接组件,实现两者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充电时,由分设在无线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上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粘扣结构,实现两者固定连接,避免了在充电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两者充电线圈位置发生偏移,降低充电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缺少连接组件,导致在对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容易错位,降低充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9.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粘扣结构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层与勾面层,所述毛面层与勾面层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
10.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呈圆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分别贯穿设有通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器内的充电线圈形状相对应。
12.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毛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粘接层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勾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表面上。
13.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别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分别贯穿设有通孔。
14.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围设有至少两个粘接部。
15.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粘接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粘接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
16.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其中,所述粘接层为双面胶。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第一连接件100毛面层110第一粘接层120第二连接件200勾面层210第二粘接层220粘接部400
ꢀꢀ
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用于连接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电子设备;
27.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所述第一连接件100 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粘接层120,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之间设有粘扣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200远离所述粘扣结构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第二粘接层220,所述第一粘接层120与第二粘接层220为双面胶,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强力胶水涂覆在第一连接件100或第二连接件200上,用于第一连接件100连接电子设备,第二连接件200连接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粘扣结构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连成一体,进而固定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防止两者偏移导致充电线圈偏移降低充电效率。
28.具体地,所述粘扣结构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层110与勾面层210,所述毛面层110与勾面层210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0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毛面层1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 100上,所述勾面层21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200上,但不局限于此,所述毛面层11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0上,勾面层210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0 上,通过分设在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上的毛面层110与勾面层210 粘接,使得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连为一整体,进而使得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连为一个整体,确保在充电时,电子设备不会脱离无线充电器,保证两者之间的充电线圈不会发生偏移,进而保证了的充电效率。
2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分别呈圆形设置,通过圆形设置的设计更加适用于市面上内部设计成圆形充电线圈的电子设备,通过圆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00对应电子设备内的充电线圈贴合在电子设备上,在保证两者粘接强度的同时还因为小巧的圆形设置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第二连接件200与第一连接件100的形状结构一致,不同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的外围设有至少两个粘接部4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0 上设有两个粘接部400,所述粘接部40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的相对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00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粘接部400粘接在电子设备上,增强第一连接件100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强度,但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三个粘接部400、且所述三个粘接部400围绕第一连接件100呈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更具稳定性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件100在电子设备上的粘接强度。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的中部分别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器内的充电线圈形状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且通孔的圆心与充电线圈的圆心重合,通过通孔,使得连接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 200中部呈一空腔,减小了第一连接件100及第二连接件200因为自身厚度的原因导致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传输电能时所产生的阻力。
31.进一步地,所述毛面层110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粘接层120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勾面层210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100 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
220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的另一侧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毛面层110与第一粘接层120完全覆盖在第一连接件 100两侧的表面上,所述勾面层210与第二粘接层220完全覆盖在第二连接件 200两侧的表面上,通过完全铺设的第一粘接层120与第二粘接层220,增加第一连接件100在电子设备上的粘接强度、第二连接件200在无线充电器上粘接强度,此外,完全铺设的毛面层110与勾面层210,使得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增加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之间不会因为重量的原因而导致第一连接件 100脱离第二连接件200,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脱离电子设备。
32.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通过在无线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增加固定两者的连接组件,实现两者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充电时,由分设在无线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上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粘扣结构,实现两者固定连接,避免了在充电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两者充电线圈位置发生偏移,降低充电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缺少连接组件,导致在对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容易错位,降低充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33.请查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本实施例当中的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分别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的中部分别贯穿设有通孔,通过矩形结构的设计使得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还适用于市面上内部设计成矩形充电线圈的电子设备,此外,通孔的形状也根据矩形充电线圈的形状而设计,达到上述圆形设置所带来的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无线充电辅助连接配件对不同结构充电线圈的电子设备或无线充电器的适配性。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