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含油地下水监测及取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及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油类物质污染地下水成为场地污染的常见案例,尤其是输油管线及油罐渗漏污染地下水已屡见不鲜,油层厚度的测定及取样就成为污染现状监测的重要任务。
3.油类物质比重比水轻,油类污染物污染地下水后,大量的油类物质浮于水面之上,现有用于地下水取样的装置主要为贝勒管、定深采样器、气囊泵等。贝勒管使用简便,成本低,进水口位于管口和管底;定深采样器使用时将采样器置于预定深度后,打开瓶盖,可用于采集预定深度的地下水样;气囊泵从泵底部进水,可实现尽量少的对地下水流场的扰动,并实现自动化采样。但是上述三种主流地下水采样器均是从顶部、或底部有限空间进样,对于受油类污染的地下水无法有代表性的取到水面表层油样,往往只取到水面以下的水样,将大量的监测目标未能取到,更无法测定油层厚度。针对油类污染的地下水,上述三种采样器的采样结果会有随机的波动性。
4.以往的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监测时因没有合适的装置,没有监测地下水中油层厚度,忽视了一项判断地下水污染程度的重要因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及取样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油层厚度测量及油样、水样的采集工作,同时兼有水位测量功能,原理简单,性能可靠,解决了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采样代表性差、无法准确测量油层厚度的困难,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取样机构和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机构,所述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取样机构包括有机玻璃取样管和与有机玻璃取样管底部配合的堵头,堵头的顶部通过穿过有机玻璃取样管的提拉绳与绕线滚轮连接,堵头的中部套装有与有机玻璃取样管底部配合的密封圈,有机玻璃取样管的下侧安装有配重环和用于防止配重环脱落的挡环;
7.所述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机构包括用于采集油类污染物下的地下水信息的水位导线、给水位导线供电的电源和串联在水位导线上的蜂鸣器,水位导线的一端缠绕在绕线滚轮上,水位导线的另一端为地下水探测端,水位导线的地下水探测端设置于有机玻璃取样管外。
8.上述的一种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取样管的顶部安装有中空结构的连接头,提拉绳穿过连接头。
9.上述的一种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为两头呈60度角的纺锤体结构。
10.上述的一种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及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为聚四氟乙烯堵头。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机玻璃取样管和与有机玻璃取样管底部配合的堵头,用于盛放油膜及含油废水,有机玻璃取样管的下侧安装有配重环,配重环用于增加有机玻璃取样管和堵头之间的压力,增强密封性,堵头的中部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所在位置为堵头的中部位置且外径等于有机玻璃取样管的外径,配重环的底部设置有挡环,在竖直方向上由于重力作用,实现堵头对有机玻璃取样管的封堵,防止漏水,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水样、油样的采集工作,便于推广使用。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电的水位导线,水位导线的地下水探测端为裸露端,当水位导线的地下水探测端接触水时,蜂鸣器供电回路接通报警,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油层厚度测量工作,使用效果好。
14.3、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原理简单,性能可靠,解决了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采样代表性差、无法准确测量油层厚度的困难,便于推广使用。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油层厚度测量及油样、水样的采集工作,同时兼有水位测量功能,原理简单,性能可靠,解决了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采样代表性差、无法准确测量油层厚度的困难,便于推广使用。
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进入含油地下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入含油地下水并获取油层完整厚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取样的使用状态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绕线滚轮;
ꢀꢀꢀꢀꢀꢀꢀꢀꢀꢀ
2—提拉绳;
ꢀꢀꢀꢀꢀꢀꢀꢀꢀꢀꢀꢀ
3—水位导线;
22.4—有机玻璃取样管;
ꢀꢀꢀꢀ
5—连接头;
ꢀꢀꢀꢀꢀꢀꢀꢀꢀꢀꢀꢀ
6—配重环;
23.7—挡环;
ꢀꢀꢀꢀꢀꢀꢀꢀꢀꢀꢀꢀꢀꢀ
8—堵头;
ꢀꢀꢀꢀꢀꢀꢀꢀꢀꢀꢀꢀꢀꢀ
9—密封圈;
24.10—地下水;
ꢀꢀꢀꢀꢀꢀꢀꢀꢀꢀꢀ
11—油类污染物。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取样机构和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机构,所述地下水中油类污染物取样机构包括有机玻璃取样管4和与有机玻璃取样管4底部配合的堵头8,堵头8的顶部通过穿过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提拉绳2与绕线滚轮1连接,堵头8的中部套装有与有机玻璃取样管4底部配合的密封圈9,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下侧安装有配重环6和用于防止配重环脱落的挡环7;
26.所述油类污染物厚度测量机构包括用于采集油类污染物11下的地下水10信息的水位导线3、给水位导线3供电的电源和串联在水位导线3上的蜂鸣器,水位导线3的一端缠
绕在绕线滚轮1上,水位导线3的另一端为地下水探测端,水位导线3的地下水探测端设置于有机玻璃取样管4外。
27.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有机玻璃取样管4和与有机玻璃取样管4底部配合的堵头8,用于盛放油膜及含油废水,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下侧安装有配重环6,配重环6用于增加有机玻璃取样管4和堵头8之间的压力,增强密封性,堵头8的中部套装有密封圈9,密封圈9所在位置为堵头8的中部位置且外径等于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外径,配重环6的底部设置有挡环7,在竖直方向上由于重力作用,实现堵头8对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封堵,防止漏水,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水样、油样的采集工作;通过设置通电的水位导线3,水位导线3的地下水探测端为裸露端,当水位导线3的地下水探测端接触水时,蜂鸣器供电回路接通报警,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油层厚度测量工作;原理简单,性能可靠,解决了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采样代表性差、无法准确测量油层厚度的困难。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顶部安装有中空结构的连接头5,提拉绳2穿过连接头5。
29.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头5的设置是为了利用提拉绳2限位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垂直度,避免有机玻璃取样管4倾斜过大,而漏掉样品。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堵头8为两头呈60度角的纺锤体结构。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堵头8为聚四氟乙烯堵头。
3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步骤如下:
33.步骤一、将堵头8所连接的提拉绳2与有机玻璃取样管4底端分开约10cm距离,转动绕线滚轮1,将有机玻璃取样管4缓缓放入监测井内,在此过程中堵头8始终与有机玻璃取样管4底端保持10cm距离的分离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水位导线3随有机玻璃取样管4一起下移,油类污染物及地下水慢慢进入有机玻璃取样管4内;
34.步骤二、当蜂鸣器开始报警时,停止转动绕线滚轮1,此时说明水位导线3的地下水探测端接触了水,蜂鸣器供电回路导通;
35.步骤三、提拉连接堵头的提拉绳2,缓缓将有机玻璃取样管4提出监测井,在此过程中同时收起水位导线3,水位导线3不受力并不与提拉绳2发生缠绕,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重量完全由提拉绳2承担,堵头的状态如图3所示,将水样与油类污染物封在有机玻璃取样管4内;
36.步骤四、待有机玻璃取样管4完全提出监测井后,可透过有机玻璃取样管4的有机玻璃管测量油层厚度,同时水样及油样可用于室内检测分析使用,根据提拉绳2上的标记也可读出监测井内地下水的水位埋深。
37.本装置使用时每个监测井需更换有机玻璃取样管4和堵头8部分或将有机玻璃取样管4和堵头8清洗干净后使用,避免监测井间的相互污染,本装置可用于受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现状监测时油层厚度测量及油样、水样的采集工作,同时兼有水位测量功能,原理简单,性能可靠,解决了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采样代表性差、无法准确测量油层厚度的困难。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