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提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矿井大煤仓的提升式吊笼。
背景技术:
2.煤仓建设在地下。建设在地下矿井当中。运输极其不方便。运输主要是通过井口进行运输。也就是需要向煤仓内运输材料,人员工具,仅需要通过井口方向进入。
3.在井口处建设有步梯,但是人员在施工中靠爬行梯步上下,材料、工器具靠绳索吊放,工序多、操作慢,人员通过梯步上下消耗体力大、占用时间多、扩刷速度慢、安全管理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在井口建立运输工具。工具需要具备以下必要的特点。
4.一是需要安全,当人员进入到煤仓底之后,就只有再从煤仓井口才能够出来,但如果一旦遇到停电进入的交通工具就会发生瘫痪,发生瘫痪之后,导致进入到煤仓底部的人员无法进出,极其危险。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进入到煤仓底部的人员,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顺利从煤仓井口出来的交通工具。
5.二是需要该交通工具简洁。地下煤矿采矿的区域必定是有限的,地下扩张场地的难度非常的大。无法安装大型设备,较为复杂的设备,而且地下的工作情况极其不好,如果安装一些大型的设备和和极其复杂的设备将无法安装。
6.三中设备需要牢实坚固。这就决定了不能安装较多的精密仪器以及较复杂的电路结构。而且在煤矿井下作业恶劣的环境当中,更不利于安装精密仪器和较复杂的电路结构。
7.为此我们需要设计更利于煤矿井下煤仓通道的交通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矿井大煤仓的提升式吊笼,以解决现有提升装置不能实现吊笼自动上升的匀速运行,导致吊笼升降中摆动较大和不能实现绞车停电后无动力源的自动升仓,施工人员只有靠人行爬梯上行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用矿井大煤仓的提升式吊笼,包括煤仓和横钢梁,所述横钢梁嵌入卡接在巷道壁顶部,所述横钢梁底部吊装安装有吊笼,所述吊笼与所述横钢梁之间通过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吊笼进行升降;
10.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卡套、导绳轮、提升绞车、钢绳、弹簧限位器以及闭锁开关电源线,所述固定卡套均匀固定套设在所述横钢梁外壁,所述导绳轮卡接在所述固定卡套底部,所述提升绞车设置在巷道地面位置处,所述钢绳套设在所述导绳轮外部,所述弹簧限位器固定嵌入在巷道内壁对应所述吊笼顶部位置处,所述闭锁开关电源线连接在所述提升绞车外壁一侧。
11.作为优选,所述吊笼顶部均匀焊接有吊耳,所述钢绳一侧端部与所述提升绞车固定连接,所述钢绳另一侧端部与所述吊耳之间固定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吊笼外部设置有平衡配重机构,所述平衡配重机构用于对所述吊
笼无动力自动升仓,所述平衡配重机构包括弹头柱架、配重环、配重绳、固定板、配重块以及连接销,所述配重绳套设在其一所述导绳轮外部,所述弹头柱架固定卡接在所述配重绳底部,所述配重环均匀放置在所述弹头柱架内部。
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均匀焊接在所述吊笼内部底端,所述配重块均匀套设在所述固定板外壁一侧,所述连接销贯穿嵌入在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螺杆贯穿嵌入在所述配重环与所述弹头柱架之间,所述配重绳另一侧端部与所述吊笼顶部处所述吊耳固定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横钢梁设置在所述煤仓的顶部,且所述煤仓内部设置有行人梯。
16.作为优选,所述提升绞车的型号为qbz
‑
80。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平衡配重机构,弹头式平衡配重与吊笼自重的配套设计、施工人员进笼的个数限制、体重配比值的计算,实现绞车停电后的无动力源中自动升仓,解决施工人员只有靠人行爬梯上行的问题,吊笼中可拆式配重的平衡和重量设计,实现了吊笼自动匀速的上升运行,解决了吊笼升降中摆动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安装场地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弹簧配重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煤仓;2、横钢梁;3、行人梯;4、吊笼;5、升降机构;501、固定卡套;502、导绳轮;503、提升绞车;504、钢绳;505、弹簧限位器;506、闭锁开关电源线;6、平衡配重机构;601、弹头柱架;602、配重环;603、配重绳;604、固定板;605、配重块;606、连接销;7、固定螺杆;8、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看图1
‑
4:一种用矿井大煤仓的提升式吊笼,包括煤仓1和横钢梁2,横钢梁2嵌入卡接在巷道壁顶部,横钢梁2底部吊装安装有吊笼4,吊笼4与横钢梁2之间通过升降机构5固定连接;升降机构5包括固定卡套501、导绳轮502、提升绞车503、钢绳504、弹簧限位器505以及闭锁开关电源线506,固定卡套501均匀固定套设在横钢梁2外壁,导绳轮502卡接在固定卡套501底部,提升绞车503设置在巷道地面位置处,钢绳504套设在导绳轮502外部,弹簧限位器505固定嵌入在巷道内壁对应吊笼4顶部位置处,闭锁开关电源线506连接在提升绞车
503外壁一侧,横钢梁2设置在煤仓1的顶部,且煤仓1内部设置有行人梯3,为了保证吊笼4提升的安全性,提升绞车503的型号为qbz
‑
80,最大起吊质量为14吨,吊笼4整体的起吊质量最大为300千克,经提升绞车503牵引钢绳504收卷,经钢绳504在固定卡套501底部导绳轮502处的导送支撑,可以对吊笼4在煤仓1内部提升,经闭锁开关电源线506电力控制吊笼4提升启停,并配合弹簧限位器505处,可以对机械控制吊笼4提升启停,保障了施工人员在吊笼4内部的安全,同时解决了传统人工经行人梯3至煤仓1时间较长使用不便的问题。
26.为了保证钢绳504底部与吊笼4顶部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吊笼4顶部均匀焊接有吊耳8,钢绳504一侧端部与提升绞车503固定连接,钢绳504另一侧端部与吊耳8之间固定连接,固定螺杆7贯穿嵌入在配重环602与弹头柱架601之间,配重绳603另一侧端部与吊笼4顶部处吊耳8固定连接。
27.吊笼4外部设置有平衡配重机构6,平衡配重机构6包括弹头柱架601、配重环602、配重绳603、固定板604、配重块605以及连接销606,配重绳603套设在其一导绳轮502外部,弹头柱架601固定卡接在配重绳603底部,配重环602均匀放置在弹头柱架601内部,固定板604均匀焊接在吊笼4内部底端,配重块605均匀套设在固定板604外壁一侧,连接销606贯穿嵌入在配重块605与固定板604之间,当遇施工中突然系统停风、停电,施工人员无法作业要上升到巷道上面时,提升绞车503在没电的情况下,施工人员进入吊笼4,关闭滑动门,将吊笼4底部可拆式配重块605逐个扔出吊笼4外,由于两组弹头柱架601重量为150kg,而吊笼4内上升人员加上吊笼4和配重的重量的自重大约在270kg的,通过吊笼4中配重块605的72kg重量后,一旦吊笼4整体重量小于弹头柱架601的重量时,此时,在平衡配重超出吊笼4整体的重量作用下,弹头柱架601缓慢下降,吊笼4上升,吊笼4及人员上升至弹簧限位器505位置后,吊笼4停止达到实现人员安全出笼,弹头式平衡配重解决了吊笼4升降中摆动较大的问题,使其达到了升降平衡,上升中弹头不撞击设施导致的摆动弹头式平衡配重解决了吊笼4升降中施转、摆动较大的问题,使其达到了升降平衡,上升中弹头不撞击设施产生摆动,解决了305因停电后施工人员在不能及时升仓问题。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经提升绞车503牵引钢绳504收卷,再经钢绳504在固定卡套501底部导绳轮502处的导送支撑,可以对吊笼4在煤仓1内部提升,经闭锁开关电源线506电力控制吊笼4提升启停,并配合弹簧限位器505处,可以对机械控制吊笼4提升启停,在没电的情况下,施工人员进入吊笼4,关闭滑动门,将吊笼4底部可拆式配重块605逐个扔出吊笼4外,由于两组弹头柱架601重量为150kg,而吊笼4内上升人员加上吊笼4和配重的重量的自重大约在270kg的,通过吊笼4中配重块605的72kg重量后,一旦吊笼4整体重量小于弹头柱架601的重量时,此时,在平衡配重超出吊笼4整体的重量作用下,弹头柱架601缓慢下降,吊笼4上升,吊笼4及人员上升至弹簧限位器505位置后,吊笼4停止达到实现人员安全出笼。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