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防火车棚。
背景技术:
2.汽车停车棚相对于普通建筑,在主体大空间内无构造柱与梁,是一个连续完整的空间,通常汽车的防火车棚采用膜结构,膜空间和与之相连的部分之间必须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设施,防止火势向膜空间以外的其它空间蔓延。由于普通建筑中的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划分防火分区难以实现,通常情况下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例如可以采用“防火带”的方法划分防火分区,即在有可燃物品的建筑物中划分出一段区域,这个区域内的建筑构件及装修全部为非燃材料并采取有效的防烟措施,阻挡防火带一侧的烟火向另一侧蔓延,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无形的防火分隔区域。对于防烟分区的划分,可以利用空间上方结构体系,挂上以耐火纤维为基材的轻质幕布,平时卷起,在火灾报警后自动放下,悬停于一定高度进行防烟分区,划分的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代替了传统的挡烟垂壁,效果明显。
3.此外,由于汽车停车棚普遍空间很高,烟气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受到冷却和稀释,在到达顶棚时浓度和温度都大大降低,不足以启动火灾探测器。另外,由于汽车停车棚内部热风压影响,大空间上部常常会形成一定厚度的热空气层,它足以阻止火灾烟气上升到大空间顶棚,从而影响火灾探测器工作,所以普通型探测器是不适用于膜建筑的。
4.因此,目前汽车停车棚存在占地空间大,高度过高的问题,一旦出现火灾,则不利于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前汽车停车棚因空间过大导致火灾不易控制,且报警系统容易失效等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防火车棚。
6.一种汽车防火车棚,包括防火组件,所述防火组件包括防火棚和框架,所述防火棚折叠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防火棚展开以形成放置所述汽车的防护空间,所述防火棚由耐燃膜材构成;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导轨,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导轨,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框架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展开所述防火棚;消防组件,所述消防组件包括烟感器和喷淋装置,所述烟感器和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防火组件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驱动所述驱动器以展开或折叠所述防火棚,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所述烟感器传递的烟感信号以开启所述喷淋装置。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传送组件连接所述框架,所述驱动器通过驱动所述传送组件以带动所述框架移动。
8.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滑动块,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滑动块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框架。
9.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棚在折叠状态下呈多节套接形式设置,每节所述防火棚一端设置所述框架,另一端设置卡接端,通过所述卡接端使所述多节套接设置的防火棚依次牵
引以展开。
10.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组件连接最内侧框架或最外侧框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最内侧框架或所述最外侧框架移动并通过所述卡接端牵引下一节所述防火棚移动以展开。
11.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棚呈折叠形式设置,所述框架分别位于所述防火棚的两端,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防火棚端部的所述框架移动以展开所述防火棚。
12.进一步地,所述防火棚呈扇形形式设置,所述框架转动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框架转动以展开所述防火棚。
13.进一步地,所述耐燃膜材包括由玻璃纤维织物构成的基材以及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涂层。
14.进一步地,所述耐燃膜材包括由尼龙织物构成的基材以及由聚氯乙烯构成的涂层。
15.进一步地,所述防火组件还包括防火帘,所述防火帘由耐燃膜材构成,所述防火帘连接所述防火棚的两端。
16.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防火车棚,通过可折叠防火棚将汽车进行独立保护,当汽车停放到固定位置后,通过驱动器驱动框架沿导轨移动以展开防火棚,防火棚内设有消防组件,消防组件包括烟感器和喷淋装置。当汽车发生自燃时,由于汽车放置在防火棚所形成的独立空间中,防火棚由耐燃膜材构成,一方面使得火势不易蔓延,另一方面较小的空间容易是消防组件发挥作用,控制系统能够接收烟感器传递的烟感信号以开启喷淋装置,对火灾进行处理。同时,控制系统能够与控制中心形成联动,及时反映火灾情形,便于消防人员尽快处理火情。
17.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防火车棚,主要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防止电动汽车因电池老化发生自燃情形,采取不同材质的防火棚,通过伸缩折叠,降低占地空间,节省空间和成本,对安装空间要求小,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内部设有多个烟感器和喷淋装置,当发生火灾后烟气延伸时,烟感器反应快速,可立即打开喷淋装置并报警,有利于及时控制火灾发展;耐燃材质的防火棚能够形成独立空间,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不会造成火焰外泄和引燃周围其他物品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汽车防火车棚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汽车防火车棚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汽车防火车棚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汽车防火车棚的主视图。
22.其中,10、防火组件,11、第一防火棚,12、第二防火棚,13、第三防护棚,14、第一框架,15、第二框架,16、第三框架;
23.20、移动组件,21、第一驱动器,22、第一导轨,23、第一传送组件,231、滑动块;
24.30、消防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通常汽车的防火车棚采用膜结构,膜空间和与之相连的部分之间必须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设施,防止火势向膜空间以外的其它空间蔓延。由于膜结构建筑空间跨度大,较难区别防火分区,易构成火灾延伸。膜结构大多用于体育馆、剧院、展览建筑的观众厅、展览厅,其面积、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判定,但如果用于商业、学校、食堂、菜市场等建筑,就要受规范的约束,必须作防火分区,但这种建筑大多高度及跨度都很大,区别防火分区比较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各种垂直通道会起到拔火桶的作用,当烟气抵达膜面以下时,顶部气流水平运动,致使火灾横向扩大,容易构成大面积的火灾延伸。
32.在使用中,膜结构建筑因空间庞大,人员在膜空间内抵达室外出口的距离长,因此涣散时辰就长。烟雾向上和向水平方向快速延伸,挡住了疏散人员的视界,增大了疏散难度。此外,膜结构建筑空间通常都比较高,跨度比较大,发生火灾后烟气延伸时,勘探器等无
法及时有效地响应,且通常运用的自动喷水救助系统在这种建筑中布置比较困难,更不能有用发扬救火作用。
3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火车棚,具体参阅图1中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汽车防火车棚的立体图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汽车防火车棚的主视图,包括防火组件10、移动组件20、消防组件30和控制系统(未示出),防火组件10包括第一防火棚11和第一框架14,第一防火棚11折叠设置在第一框架14上,第一防火棚11展开以形成放置汽车的防护空间,第一防火棚11由耐燃膜材构成;移动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器21和第一导轨22,第一框架14连接第一导轨22,第一驱动器21驱动第一框架14沿第一导轨22移动以展开第一防火棚11;消防组件30包括烟感器(未示出)和喷淋装置(未示出),烟感器和喷淋装置设置在防火组件10上;控制系统驱动第一驱动器21以展开或折叠第一防火棚11,控制系统接收烟感器传递的烟感信号以开启喷淋装置。
34.进一步地,移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传送组件23,第一传送组件23设置在第一导轨22上,第一传送组件23连接第一框架14,第一驱动器21通过驱动第一传送组件23以带动第一框架14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防火棚11展开。
35.进一步地,第一传送组件23包括滑动块231,第一驱动器21驱动滑动块231沿第一导轨22移动,滑动块231连接第一框架14。
36.进一步参阅图1、图2,第一防火棚11在折叠状态下呈多节套接形式设置,每节第一防火棚11的一端设置第一框架14,另一端设置卡接端(未示出),通过卡接端使多节套接设置的第一防火11依次牵引以展开。
37.进一步地,第一传送组件23连接最内侧第一框架14或最外侧第一框架14,第一驱动器21驱动最内侧第一框架14或最外侧第一框架14移动并通过卡接端牵引下一节第一防火棚11移动以展开。
38.具体而言,多节第一防火棚11套接在一起,通过牵引最内侧或者最外侧一节第一防火棚11,使得最内侧或最外侧第一防火棚11沿第一导轨22移动,而每节第一防火棚11一端设有卡接端,通过卡接端使得第一防火棚11能够逐节卡接,从而将多节套接在一起的第一防火棚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防护空间。
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或以下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术语,仅是为了清楚描述三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相应结构,并不意味着三者之前有任何顺序或者实质性区别。除另有说明外,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部分。
40.此外,图1中示出了移动组件20的一种结构,即通过齿轮齿链的啮合,使得齿轮在转动时带动齿链移动,齿链与滑动块连接,通过齿链的移动带动滑动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防火棚11的展开。但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组件20包括但不限于链条式、滑轨式、牵引式、螺旋轴式等传动形式,只要能够驱动框架移动以带动防火棚展开,都是本技术所允许的。
4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汽车防火车棚的主视图,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防火棚12呈折叠形式设置,即第二防火棚12为一整体结构,其沿轴向方向能够堆叠在一起,从而缩小占地面积。第二框架15分别位于第二防火棚12的两端,通过第二框架15支撑整个第二防火棚12,同时通过驱动器驱动位于第二防火棚12端部的第二框架15移动以展开第二防火棚12,其具体驱动方式可参阅实施例一中所述。
42.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汽车防火车棚的主视图,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
区别在于,第三防火棚13呈扇形形式设置,第三框架16转动设置在移动组件20上,驱动器驱动第三框架16转动以展开第三防火棚13。采用该种结构,当第三防火棚13整体转动以形成遮挡汽车的防护空间时,能够对整个汽车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护,相对比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无需额外配制防护门帘,即可形成整车的封闭式保护。
43.进一步地,防火组件还包括防火帘,防火帘由耐燃膜材构成,防火帘连接在防火棚的两端。在使用中,用户将汽车停放至防火车棚所在位置,之后启动控制系统驱动框架移动,框架移动后使得折叠状态的防火棚展开将汽车套设在其中,防火棚的两端设有防火帘,如卷设在框架上,随着框架一起移动,或者防火帘单独设置,由使用者另行安装到防火棚上,最后形成一个对汽车的全方位防护的封闭空间。
44.进一步地,防火棚和防火帘由耐燃膜材构成,耐燃膜材包括由玻璃纤维织物构成的基材以及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涂层,或者由尼龙织物构成的基材以及由聚氯乙烯构成的涂层。
45.消防组件设置在防火组件上,包括但不限于烟雾感应器、喷淋装置和警报器等。在使用中,由于防火棚对汽车形成了一个封闭保护空间,当汽车发生燃烧时,防火棚形成的封闭保护空间能够将可燃物与周围的易燃物隔离起来,同时便于消防组件发挥作用。烟感器感应到内部的烟雾后及时发生响应,控制系统收到烟感器的烟感信号后能够及时开启喷淋装置对火灾进行扑救,同时能够启动警报器发出警报,给予周围人员足够的时间以疏散,并能够与楼宇内的中控中心实现联动,以便及时处理火灾,使得人员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46.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防火车棚,通过可折叠防火棚将汽车进行独立保护,当汽车停放到固定位置后,通过驱动器驱动框架沿导轨移动以展开防火棚,防火棚内设有消防组件,消防组件包括烟感器和喷淋装置。当汽车发生自燃时,由于汽车放置在防火棚所形成的独立空间中,防火棚由耐燃膜材构成,一方面使得火势不易蔓延,另一方面较小的空间容易是消防组件发挥作用,控制系统能够接收烟感器传递的烟感信号以开启喷淋装置,对火灾进行处理。同时,控制系统能够与控制中心形成联动,及时反映火灾情形,便于消防人员尽快处理火情。
47.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防火车棚,主要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防止电动汽车因电池老化发生自燃情形,采取不同材质的防火棚,通过伸缩折叠,降低占地空间,节省空间和成本,对安装空间要求小,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内部设有多个烟感器和喷淋装置,当发生火灾后烟气延伸时,烟感器反应快速,可立即打开喷淋装置并报警,有利于及时控制火灾发展;耐燃材质的防火棚能够形成独立空间,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不会造成火焰外泄和引燃周围其他物品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