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氮反应管。
背景技术:
2.在工厂中氮气主要以液氮的形式储存在普通的液氮罐中,但是将液氮作为原料进行反应之前需将液氮转化成氮气,现有的方式是将普通的液氮罐通过管道引入氮气罐中闪蒸变成氮气,然后再通入反应釜中作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
3.但是采用现有的方式,仅通过闪蒸的方式将液氮转化成氮气,存在着转化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后续的合成反应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氮反应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氮转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液氮反应管,包括两端设有外螺纹的管体和若干加热反应器,所述管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反应器,所述加热反应器包括连接座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座的内端电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使所述加热管伸入所述管体的内部。
6.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此液氮反应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管体连接在液氮罐输出与氮气罐输入的两条管道之间,液氮从液氮罐内输出通过液氮反应管再输入氮气罐,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各条管路之间不会产生泄露,加热反应器通过电连接的加热管发热,加热管伸入罐体内,液氮通过加热管后迅速升温,达到快速汽化的效果,此结构安装方便,加热迅速,有效地提高液氮转化效率。
8.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螺纹孔分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螺纹孔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交叉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外端还固设有辅助旋转所述连接座的六角头。
10.进一步地,所述管体输入液氮的一端还设置有控流装置,所述控流装置包括控流球、连接杆以及旋转把手,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控流球旋转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控流球上贯穿设置有流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内端固设有滑片,所述控流球上开设有沉槽,所述滑片滑动设置于所述沉槽内,所述连接杆的外端与所述旋转把手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旋转把手旋转所述控流球,改变所述流通孔与所述管体通道的重合度。
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上包裹有防护套。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从外端沿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向内开设有一个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也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反应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氮反应管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氮反应管的局部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管体内的控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上述附图中:1、管体;11、第一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2、加热反应器;21、连接座;22、加热管;23、六角头;3、控流装置;31、控流球;311、流通孔;312、沉槽;32、连接杆;321、滑片;322、加热槽;33、旋转把手;331、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氮反应管,如图1所示,包括两端设有外螺纹的管体1和若干加热反应器2,此液氮反应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管体1连接在液氮罐输出与氮气罐输入的两条管道之间,液氮从液氮罐内输出通过液氮反应管再输入氮气罐,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各条管路之间不会产生泄露,如图3所示,所述管体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11,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1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反应器2,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反应器2包括连接座21和加热管22,所述连接座21的外端还固设有辅助旋转所述连接座21的六角头23,所述加热管22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座21的内端电连接,所述连接座2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1螺纹连接,通过工具旋转六角头23将连接座21旋紧在第一螺纹孔11上,并使所述加热管22伸入所述管体1的内部,参考图1和图3,若干所述第一螺纹孔11分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螺纹孔11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11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11交叉分布,使得伸入管体1内的若干加热管22呈排列且相互垂直的分布,液氮通过加热管22后迅速升温,达到快速汽化的效果,交叉排列分布的加热管22可与经过的液氮充分的接触,此结构安装方便,加热迅速,有效地提高液氮转化效率。
21.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4所示,所述管体1输入液氮的一端还设置有控流装置3,控流装置3用于控制液氮的流通量,进而控制经过管体1内加热管22的液氮流量,所述控流装置3包括控流球31、连接杆32以及旋转把手33,所述管体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2,所述连接杆32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2螺纹连接,所述控流球31旋转设置在所述管体1内,所述控流球31上贯穿设置有流通孔311,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32的内端固设有滑片321,所述控流球31上开设有沉槽312,所述滑片321滑动设置于所述沉槽312内,所述连接杆32的外端与所述旋转把手3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把手33上包裹有隔冷的防护套331,通过所述旋转把手33,旋转把手33带动连接杆32旋转,连接杆32在管体1的第二螺纹孔12上旋转且产生轴向的位移,使得滑片321在控流球31内的沉槽312内滑动,并带动控流球31旋转,进而改变所述流通孔311与所述管体1通道的重合度,流量的变化与重合度呈正比。
22.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32从外端沿所述连接杆32的轴线向内开设有一个加热槽322,所述加热槽322内也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反应器2,由于空气中存在水分,此结构用于防止液氮温度过低导致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12与连接杆32产生冻结,通电加热反应器2,使得连接杆32加热,进而融化冻结在连接杆32上的冰,即可对控流装置3
进行调节操作。
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氮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设有外螺纹的管体(1)和若干加热反应器(2),所述管体(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11),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1)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反应器(2),所述加热反应器(2)包括连接座(21)和加热管(22),所述加热管(22)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座(21)的内端电连接,所述连接座(2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1)螺纹连接,使所述加热管(22)伸入所述管体(1)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氮反应管,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螺纹孔(11)分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螺纹孔(11)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11)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两组所述第一螺纹孔(11)交叉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氮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1)的外端还固设有辅助旋转所述连接座(21)的六角头(2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氮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输入液氮的一端还设置有控流装置(3),所述控流装置(3)包括控流球(31)、连接杆(32)以及旋转把手(33),所述管体(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2),所述连接杆(32)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2)螺纹连接,所述控流球(31)旋转设置在所述管体(1)内,所述控流球(31)上贯穿设置有流通孔(311),所述连接杆(32)的内端固设有滑片(321),所述控流球(31)上开设有沉槽(312),所述滑片(321)滑动设置于所述沉槽(312)内,所述连接杆(32)的外端与所述旋转把手(3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旋转把手(33)旋转所述控流球(31),改变所述流通孔(311)与所述管体(1)通道的重合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氮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把手(33)上包裹有防护套(33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氮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2)从外端沿所述连接杆(32)的轴线向内开设有一个加热槽(322),所述加热槽(322)内也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反应器(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氮反应管,尤其涉及化工加热设备领域,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管体连接在液氮罐输出与氮气罐输入的两条管道之间,液氮从液氮罐内输出通过液氮反应管再输入氮气罐,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各条管路之间不会产生泄露,加热反应器通过电连接的加热管发热,加热管伸入罐体内,液氮通过加热管后迅速升温,达到快速汽化的效果,此结构安装方便,加热迅速,有效地提高液氮转化效率。有效地提高液氮转化效率。有效地提高液氮转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平 王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朗天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