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稿件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闻传播用稿件夹。
背景技术:
2.在实际重大采访活动过程中,记者会使用采访提纲进行辅助,为了方便对于提纲的阅读和使用,记者一般会用到稿件夹,然而稿件夹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定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如下:
3.传统的稿件夹一般使用简单的夹子对新闻稿件进行固定,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无法对新闻稿件进行有效且稳定的限位,使得新闻稿件极易出现松动或掉落的情况,且此稿件夹一般只对新闻稿件的一侧进行固定,在周围环境出现空气流动时,新闻稿件也极易被吹起,从而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及使用效果。
4.因此对高可靠性产品的需求迫在眉睫,故而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闻传播用稿件夹,其具有有效固定稿件且防止其褶皱的优点,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实现上述有效固定稿件且防止其褶皱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闻传播用稿件夹,包括放置板和固定组件,所述放置板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移动块内壁固定安装有恒压杆,所述放置板顶端活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右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柱左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壁与固定组件内壁活动连接;
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壁固定安装有弧形伸缩杆,所述弧形伸缩杆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外管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头,所述弧形杆内壁活动连接有翻折板,所述弧形杆内壁活动连接有液压杆,两个所述弧形杆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磁铁。
7.作为优化,所述磁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铁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弧形杆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磁铁为异极相对放置,使得两个磁铁之间具有斥力,从而使得两个弧形杆之间保持相背一侧作用力。
8.作为优化,所述恒压杆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左侧的恒压杆顶端与固定组件底端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恒压杆顶部内壁与转动杆右侧活动连接,使得恒压杆可分别对固定组件和转动杆提供支撑力。
9.作为优化,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大小与滑块大小相互适配,且两个滑块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块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使得滑块可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从而保证移动块移动时的稳定性。
10.作为优化,所述弧形杆靠近外管中心点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宽度与翻折板的宽度相互适配,使得翻折板可通过固定槽收束与弧形杆内,从而使得弧形杆插入外
管内时不受限制。
11.作为优化,所述液压杆和翻折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液压杆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翻折板的相对一侧活动连接,使得液压杆可对翻折板产生一定支持力。
12.作为优化,所述外管外壁开设有条形开口,两个限位环的相背一侧均通过条形开口贯穿外管分别与两个移动头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使得移动头可带动限位环进行移动,且移动过程不受外管限制。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新闻传播用稿件夹,通过转动转动管,使得转动杆随之进行转动,同时限位杆也开始进行转动,并与固定组件接触,在限位杆的作用下,两个弧形杆向相背一侧进行移动,弧形杆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翻折板进行移动,在外管的作用下,翻折板向弧形杆方向进行收起,当限位杆放入外管内后,弧形伸缩杆进行复位,弧形杆也在其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对限位杆产生限位作用,接着拉动固定柱,移动块随之进行移动,并带动滑块进行移动,同时转动管也随之进行移动,并对稿件进行铺平,进而达到了有效固定稿件且防止其褶皱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立体示意图。
19.图中:1、放置板;2、支撑腿;3、移动块;4、滑块;5、恒压杆;6、转动管;7、固定柱;8、转动杆;9、限位杆;10、固定组件;101、外管;102、弧形伸缩杆;103、弧形杆;104、限位环;105、移动头;106、翻折板;107、液压杆;108、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4,一种新闻传播用稿件夹,包括放置板1和固定组件10,放置板1背面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夹,使得固定夹可对稿件起到固定作用,由图1可知,放置板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大小与滑块4大小相互适配,且两个滑块4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块3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使得滑块4可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从而保证移动块3移动时的稳定性,放置板1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放置板1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块3,放置板1左右两侧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滑块4,移动块3内壁固定安装有恒压杆5,由图1可知,恒压杆5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左侧的恒压杆5顶端与固定组件10底端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恒压杆5顶部内壁与转动杆8右侧活动连接,使得恒压杆5可分别对固定组件10和转动杆8提供支撑力,放置板1顶端活动连接有转动管6,转动管6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柱7,固定柱7右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杆8,固定柱7左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9,限位杆9外壁与固定组
件10内壁活动连接;
22.固定组件10包括外管101,由图2可知,外管101外壁开设有条形开口,两个限位环104的相背一侧均通过条形开口贯穿外管101分别与两个移动头105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使得移动头105可带动限位环104进行移动,且移动过程不受外管101限制,外管101内壁固定安装有弧形伸缩杆102,弧形伸缩杆102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杆103,由图2可知,弧形杆103靠近外管101中心点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宽度与翻折板106的宽度相互适配,使得翻折板106可通过固定槽收束与弧形杆103内,从而使得弧形杆103插入外管101内时不受限制,弧形杆103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04,外管101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移动头105,弧形杆103内壁活动连接有翻折板106,弧形杆103内壁活动连接有液压杆107,由图2可知,液压杆107和翻折板106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液压杆107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翻折板106的相对一侧活动连接,使得液压杆107可对翻折板106产生一定支持力,两个弧形杆103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磁铁108,由图2可知,磁铁10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铁108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弧形杆103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磁铁108为异极相对放置,使得两个磁铁108之间具有斥力,从而使得两个弧形杆103之间保持相背一侧作用力。
23.在使用时,请参阅图1
‑
4,首先将稿件置于放置板1上,随后通过固定夹对稿件进行固定,随后对转动管6进行转动,转动杆8随之进行转动,同时限位杆9也开始进行转动,并与固定组件10接触,在限位杆9的作用下,两个弧形杆103向相背一侧进行移动,弧形杆103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翻折板106进行移动,在外管101的作用下,翻折板106向弧形杆103方向进行收起,过程中液压杆107进行收缩并保持反作用力,同时弧形伸缩杆102也进行收缩并保持反作用力,当限位杆9放入外管101内后,弧形伸缩杆102进行复位,弧形杆103也在其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对限位杆9产生限位作用,接着拉动固定柱7,移动块3随之进行移动,并带动滑块4进行移动,同时转动管6也随之进行移动,并对稿件进行铺平,进而达到了有效固定稿件且防止其褶皱的效果。
24.综上所述,该新闻传播用稿件夹,通过转动转动管6,使得转动杆8随之进行转动,同时限位杆9也开始进行转动,并与固定组件10接触,在限位杆9的作用下,两个弧形杆103向相背一侧进行移动,弧形杆103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翻折板106进行移动,在外管101的作用下,翻折板106向弧形杆103方向进行收起,当限位杆9放入外管101内后,弧形伸缩杆102进行复位,弧形杆103也在其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对限位杆9产生限位作用,接着拉动固定柱7,移动块3随之进行移动,并带动滑块4进行移动,同时转动管6也随之进行移动,并对稿件进行铺平,进而达到了有效固定稿件且防止其褶皱的效果。
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