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5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而通风结构是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组成结构,主要保证室内空气的快速流通;
3.如授权公告号cn111980448a所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包括建筑本体和网板,所述建筑本体的左右两侧内部固接有网板,所述建筑本体的内部安装有通风装置。该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通过第一横板、排风扇、h形板、第一电机和扇叶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扇叶进行转动,同时配合排风扇进行工作,这样便达到了快速进行通风的目的,但是并未解决气候潮湿地区,室内长时间无人看管容易出现发霉的现象,并且结构难以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进行通风口径大小的控制,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具有前期安装便捷、可自行调节通风口径以及通风质量好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包括框架主体、第一轨道、第一滑块、通风槽和主滑块,所述框架主体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轨道,且第一轨道的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并且第一滑块的外壁上固定有上挡风窗,所述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通风槽,所述框架主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挡风窗,且下挡风窗一侧的框架主体内壁上固定有第二轨道,且第二轨道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主滑块,所述主滑块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组件,所述框架主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吸附箱,且吸附箱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换气口,所述框架主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所述框架主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通风扇。利用通风扇对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进行进行更换。
6.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表面的一侧固定有同步带轮,且同步带轮表面的一侧缠绕有传送履带,传送履带的上半部分与连接块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的两侧外壁上皆设置有卡块,且卡块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主定位销,主定位销的一端延伸至框架主体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吸附箱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中效微粒滤网,且中效微粒滤网一侧的吸附箱顶部固定有活性炭滤网,并且活性炭滤网一侧的吸附箱内部填充有硅胶防潮剂,硅胶防潮剂主要起到水分吸收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副滑块,副滑块的一端与下挡风窗
的一端固定连接,副滑块的另一端固定有直角连接块,直角连接块的一端与传送履带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卡块表面的一侧固定有平板,且平板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紧固螺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不仅便于前期安装,对空气杂质、水分等进行过滤,提升结构的通风质量,还实现通风口径大小的控制,满足使用者的多样使用需求。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卡块和主定位销等,将框架主体放入墙壁预留孔内,使得通风扇朝向室内,随后将卡块卡在框架主体的一组外壁上,使得平板与绿色建筑的墙壁接触,将主定位销打入卡块、框架主体的内部,则卡块与框架主体进行固定,随后将紧固螺栓依次打入平板、墙壁的内部,此时完成该通风结构的安装工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吸附箱和活性炭滤网等,打开通风扇,使其将室内空气送入吸附箱的内部,吸附箱内部的中效微粒滤网、活性炭滤网依次对空气中的杂质、异味进行吸附,当需要利用通风扇将外部空气送入室内时,中效微粒滤网、活性炭滤网之间的硅胶防潮剂可将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去除,从而保证通风扇在换气痛风时,吹向室内的空气为洁净状态。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传送履带和上挡风窗等,开启电机进行工作,使其依次带动转轴、同步带轮、传送履带旋转,在传送履带旋转时,由于副滑块通过直角连接块连接在传送履带的下半部分皮带,则传送履带带动副滑块、下挡风窗上行,由于主滑块通过连接块组件连接在传送履带的上半部分皮带,则传送履带带动主滑块、上挡风窗下行,此时上挡风窗、下挡风窗相互靠近,从而利用对应窗口对通风槽进行阻挡,实现通风口径大小的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框架主体;2、第一轨道;3、第一滑块;4、上挡风窗;5、通风槽;6、吸附箱;7、下挡风窗;8、第二轨道;9、换气口;10、主滑块;11、连接块组件;12、电机;13、转轴;14、同步带轮;15、传送履带;16、固定座;17、副滑块;18、直角连接块;19、通风扇;20、中效微粒滤网;21、硅胶防潮剂;22、卡块;23、主定位销;24、平板;25、紧固螺栓;26、活性炭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结构,包括框架主体1、第一轨道2、第一滑块3、通风槽5和主滑块10,框架主体1一侧的
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轨道2,且第一轨道2的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3,并且第一滑块3的外壁上固定有上挡风窗4,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通风槽5,框架主体1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挡风窗7,且下挡风窗7一侧的框架主体1内壁上固定有第二轨道8,且第二轨道8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主滑块10,主滑块10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组件11,框架主体1的内壁上固定有吸附箱6,且吸附箱6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换气口9,框架主体1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12,该电机12的型号可为rs

385sh,框架主体1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通风扇19,该通风扇19的型号可为sa232060bh

l5;
22.框架主体1的两侧外壁上皆设置有卡块22,且卡块22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主定位销23,主定位销23的一端延伸至框架主体1的内部;
23.卡块22表面的一侧固定有平板24,且平板2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紧固螺栓25;
24.将框架主体1放入该孔内,使得通风扇19朝向室内,随后将卡块22卡在框架主体1的一组外壁上,使得平板24与绿色建筑的墙壁接触,将主定位销23打入卡块22、框架主体1的内部,则卡块22与框架主体1进行固定,随后将紧固螺栓25依次打入平板24、墙壁的内部,此时完成该通风结构的安装工作;
25.吸附箱6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中效微粒滤网20,且中效微粒滤网20一侧的吸附箱6顶部固定有活性炭滤网26,并且活性炭滤网26一侧的吸附箱6内部填充有硅胶防潮剂21;
26.通过外部控制端打开通风扇19,使其将室内空气送入吸附箱6的内部,吸附箱6内部的中效微粒滤网20、活性炭滤网26依次对空气中的杂质、异味进行吸附,当需要利用通风扇19将外部空气送入室内时,中效微粒滤网20、活性炭滤网26之间的硅胶防潮剂21可将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去除,从而保证通风扇19在换气痛风时,吹向室内的空气为洁净状态;
27.框架主体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座16,且固定座1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13,转轴13的一端与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转轴13表面的一侧固定有同步带轮14,且同步带轮14表面的一侧缠绕有传送履带15,传送履带15的上半部分与连接块组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
28.第二轨道8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副滑块17,副滑块17的一端与下挡风窗7的一端固定连接,副滑块17的另一端固定有直角连接块18,直角连接块18的一端与传送履带15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
29.开启电机12进行工作,使其依次带动转轴13、同步带轮14、传送履带15旋转,在传送履带15旋转时,由于副滑块17通过直角连接块18连接在传送履带15的下半部分皮带,则传送履带15带动副滑块17、下挡风窗7上行,由于主滑块10通过连接块组件11连接在传送履带15的上半部分皮带,则传送履带15带动主滑块10、上挡风窗4下行,此时上挡风窗4、下挡风窗7相互靠近,从而利用对应窗口对通风槽5进行阻挡,实现通风口径大小的控制。
30.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2和通风扇19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在绿色建筑的墙壁上开出一个与框架主体1吻合的矩形孔,随后将框架主体1放入该孔内,使得通风扇19朝向室内,随后将卡块22卡在框架主体1的一组外壁上,使得平板24与绿色建筑的墙壁接触,将主定位销23打入卡块22、框架主体1的内部,则卡块22与框架主体1进行固定,随后将紧固螺栓25依次打入平板24、墙壁的内部,此时完成该通风结构的安装工作,安装过程中快捷,增强通风结构的安装便捷性,通过外部控制端打开通风扇19,使其将室内空气送入吸附箱6
的内部,吸附箱6内部的中效微粒滤网20、活性炭滤网26依次对空气中的杂质、异味进行吸附,当需要利用通风扇19将外部空气送入室内时,中效微粒滤网20、活性炭滤网26之间的硅胶防潮剂21可将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去除,从而保证通风扇19在换气痛风时,吹向室内的空气为洁净状态,有效提高结构的通风质量;
32.工作人员可开启电机12进行工作,使其依次带动转轴13、同步带轮14、传送履带15旋转,在传送履带15旋转时,由于副滑块17通过直角连接块18连接在传送履带15的下半部分皮带,则传送履带15带动副滑块17、下挡风窗7上行,由于主滑块10通过连接块组件11连接在传送履带15的上半部分皮带,则传送履带15带动主滑块10、上挡风窗4下行,此时上挡风窗4、下挡风窗7相互靠近,从而利用对应窗口对通风槽5进行阻挡,实现通风口径大小的控制,满足使用者的多样使用需求。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5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