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2.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现有的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大多为患者利用嘴使用装置进行呼吸训练,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使用鼻子进行呼吸,现有的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不方便观察训练成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设计合理,患者可以进行鼻子呼吸训练,方便观察训练成效。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箱体、隔板、导向杆、触控按钮、限位块、活塞板、提示灯、蓄电池、连接管、导气软管、呼吸面罩、盖板、一号连接卡管和二号连接卡管,箱体内利用隔板分设有数个导气腔,导气腔内固定有导向杆,导气腔顶部固定有触控按钮,导气腔内左右对应固定有限位块,活塞板活动套设在位于限位块上方的导向杆上,隔板内开设有导气管,导气腔上开设有透气孔,位于导气腔上方的箱体上固定有与触控按钮对应的提示灯,提示灯与触控按钮电控连接,箱体的右侧壁上固定有蓄电池,连接管与箱体的左侧壁贯穿连接,连接管上贯穿连接有导气软管,呼吸面罩上开设有气孔,位于气孔内侧的呼吸面罩上的凹槽内利用回弹合页旋接有盖板,呼吸面罩上贯穿设置有一号连接卡管,导气软管上贯穿连接有二号连接卡管,二号连接卡管活动卡设在一号连接卡管内,提示灯与蓄电池连接。
5.优选地,呼吸面罩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6.优选地,呼吸面罩上固定有固定板,活动挡板活动穿设在固定板内,活动挡板上的凹槽内固定有卡齿,位于呼吸面罩外的活动挡板的一侧固定有拉柄,固定板上的凹槽内活动设置有卡块,卡块与卡齿活动卡设,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固定有拉环,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后,与卡块固定,位于活动挡板上的凹槽内的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位于呼吸面罩内的活动挡板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嘴罩。
7.优选地,位于导气腔前侧的箱体前侧壁上的开口内嵌设固定有观察窗。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患者可以进行鼻子呼吸训练,方便观察训练成效。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12.附图标记说明:
13.箱体1、隔板2、导气腔3、导向杆4、触控按钮5、限位块6、活塞板7、导气管8、透气孔9、提示灯10、蓄电池11、连接管12、导气软管13、呼吸面罩14、气孔15、盖板16、一号连接卡管17、二号连接卡管18、橡胶密封圈19、连接板20、嘴罩21、固定板22、活动挡板23、卡齿24、拉柄25、连接杆26、限位板27、拉环28、卡块29、弹簧30、观察窗31。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如图1
‑
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箱体1、隔板2、导向杆4、触控按钮5、限位块6、活塞板7、提示灯10、蓄电池11、连接管12、导气软管13、呼吸面罩14、盖板16、一号连接卡管17和二号连接卡管18,箱体1内利用隔板2分设有数个导气腔3,导气腔3内铆接固定有导向杆4,导气腔3顶部铆接固定有触控按钮5,导气腔3内左右对应铆接固定有限位块6,活塞板7活动套设在位于限位块6上方的导向杆4上,隔板2内开设有导气管8,导气腔3上开设有透气孔9,位于导气腔3上方的箱体1上铆接固定有与触控按钮5对应的提示灯10,提示灯10与触控按钮5电控连接,箱体1的右侧壁上铆接固定有蓄电池11,连接管12与箱体1的左侧壁贯穿连接,连接管12上贯穿连接有导气软管13,呼吸面罩14上开设有气孔15,位于气孔15内侧的呼吸面罩14上的凹槽内利用回弹合页旋接有盖板16,呼吸面罩14上贯穿设置有一号连接卡管17,导气软管13上贯穿连接有二号连接卡管18,二号连接卡管18活动卡设在一号连接卡管17内,提示灯10与蓄电池11连接,呼吸面罩14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9,呼吸面罩14上铆接固定有固定板22,活动挡板23活动穿设在固定板22内,活动挡板23上的凹槽内焊接固定有卡齿24,位于呼吸面罩14外的活动挡板23的一侧固定有拉柄25,固定板22上的凹槽内活动设置有卡块29,卡块29与卡齿24活动卡设,连接杆26的一端铆接固定有限位板27,限位板27上铆接固定有拉环28,连接杆26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22后,与卡块29铆接固定,位于活动挡板23上的凹槽内的连接杆26上套设有弹簧30,位于呼吸面罩14内的活动挡板2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上铆接固定有嘴罩21,位于导气腔3前侧的箱体1前侧壁上的开口内嵌设固定有观察窗31。
1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将呼吸面罩14罩设在面部,使用者吸气时,盖板16向内旋转打开,通过气孔15吸入空气,随后盖板16回转堵上气孔15,使用者呼气,气体通过二号连接卡管18导气软管13和连接管12后,进入导气腔3,气体顶起活塞板7,带动活塞板7上移至导气管8的入气口上方,活塞板7触碰到触控按钮5,触控按钮5启动提示灯10,向使用者提示此导气腔3已充满,气体通过导气管8进入下一个导气腔3,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窗31观察活塞板7的位置,判断训练成效,呼气完毕后,由透气孔9进入空气,活塞板7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降,当使用者不能控制紧闭嘴部时,移动活动挡板23向左移动,卡块29与卡齿
24活动卡设,带动嘴罩21贴合至使用者嘴部,嘴罩21对使用者嘴部进行密封,保证使用者使用鼻子进行呼吸训练。
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导气腔3、导向杆4、触控按钮5、活塞板7、导气管8、透气孔9、提示灯10和观察窗31的配合,方便使用者观察训练成效;
19.2、呼吸面罩14、气孔15、盖板16、一号连接卡管17和二号连接卡管18的配合,使用者可以利用鼻子进行呼吸训练;
20.3、固定板22、活动挡板23、卡齿24、卡块29和弹簧30的配合,当患者不能控制紧闭嘴部时,利用嘴罩21对使用者嘴部进行密封,保证使用者使用鼻子进行呼吸训练;
21.4、橡胶密封圈19增加密封性。
22.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