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压力、资源压力日益增加,社会对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也促进建筑施工生产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混凝土道路板结构采用预制的方式。
3.现有的一种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是采用现浇混凝土道路或者预制钢板,且混凝土道路有易碎性,在重型荷载的情况下容易破碎,现浇的时候产生建筑垃圾,预制钢板在使用的时候易变形,容易上下颠簸,通行车辆的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包括:
7.铺设在地基上的道路板主体,所述道路板主体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由混凝土制成,所述道路板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两组一号凹槽,所述道路板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与一号凹槽贴合的固定块,所述道路板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二号凹槽和三号凹槽,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相互贴合连接,所述道路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
8.优选的,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分别通过一号凹槽和固定块相互连接,所述二号凹槽和三号凹槽之间形成凸起,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均通过凸起和二号凹槽相互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组一号钢筋、四组二号钢筋、若干组三号钢筋和若干组四号钢筋,所述固定块通过一号钢筋和道路板主体连接,四组所述二号钢筋分别设置在道路板主体的四角处。
10.优选的,若干组所述三号钢筋横向设置在道路板主体的内部,若干组所述四号钢筋纵向设置在道路板主体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五号钢筋、六号钢筋和七号钢筋,所述五号钢筋和六号钢筋分别设置在一号凹槽的两侧,所述七号钢筋设置在凸起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五号钢筋的截面形状、六号钢筋的截面形状和七号钢筋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梯形,所述二号钢筋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型。
13.优选的,所述道路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八号钢筋,所述八号钢筋的截
面形状设置为“u”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通过设置的道路板结构,预制道路板结构能够提高施工的进度,减少了现浇混凝土道路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若干组道路板主体之间相互卡接,增加了道路板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需要采用拉杆和传力杆的连接方式,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成本,方便人们使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了整个道路板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中道路板主体的局部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中固定块的局部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中连接机构的局部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中三号钢筋的局部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中四号钢筋的局部结构图。
22.图中:1、地基;2、道路板主体;3、固定块;4、一号钢筋;5、二号钢筋;6、三号钢筋;7、四号钢筋;8、五号钢筋;9、六号钢筋;10、七号钢筋;11、八号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
‑
6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包括:
25.铺设在地基1上的道路板主体2,道路板主体2的数量为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由混凝土制成,道路板主体2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两组一号凹槽,道路板主体2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与一号凹槽贴合的固定块3,道路板主体2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二号凹槽和三号凹槽,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相互贴合连接,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
26.地基1包括土工布包裹层、50mm厚砂垫层、200mm厚级配碎石、200mm厚砂垫层和素土层,且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0.94,土工布包裹层搭接宽度≥2000mm。
27.道路板主体2通过混凝土预制成一体式。
28.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分别通过一号凹槽和固定块3相互连接,二号凹槽和三号凹槽之间形成凸起,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均通过凸起和二号凹槽相互连接。
29.连接机构包括两组一号钢筋4、四组二号钢筋5、若干组三号钢筋6和若干组四号钢筋7,固定块3通过一号钢筋4和道路板主体2连接,四组二号钢筋5分别设置在道路板主体2的四角处。
30.道路板主体2通过设置的形状和连接机构,通过受力计算,计算出两组道路板主体2连接的受力情况是最好的。
31.若干组三号钢筋6横向设置在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若干组四号钢筋7纵向设置在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
32.连接机构包括五号钢筋8、六号钢筋9和七号钢筋10,五号钢筋8和六号钢筋9分别设置在一号凹槽的两侧,七号钢筋10设置在凸起的内部。
33.五号钢筋8的截面形状、六号钢筋9的截面形状和七号钢筋10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梯形,二号钢筋5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型。
34.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八号钢筋11,八号钢筋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u”型。
35.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九号钢筋,九号钢筋设置在二号凹槽的一侧。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使用的时候,将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铺设在地基1上,使得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相互卡接起来;
37.通过设置的道路板结构,预制道路板主体2能够提高施工的进度,减少了现浇混凝土道路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若干组道路板主体2之间相互卡接,增加了道路板主体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不需要采用拉杆和传力杆的连接方式,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成本,方便人们使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了整个道路板结构的实用性。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地基(1)上的道路板主体(2),所述道路板主体(2)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2)由混凝土制成,所述道路板主体(2)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两组一号凹槽,所述道路板主体(2)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与一号凹槽贴合的固定块(3),所述道路板主体(2)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二号凹槽和三号凹槽,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2)相互贴合连接,所述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2)分别通过一号凹槽和固定块(3)相互连接,所述二号凹槽和三号凹槽之间形成凸起,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2)均通过凸起和二号凹槽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组一号钢筋(4)、四组二号钢筋(5)、若干组三号钢筋(6)和若干组四号钢筋(7),所述固定块(3)通过一号钢筋(4)和道路板主体(2)连接,四组所述二号钢筋(5)分别设置在道路板主体(2)的四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三号钢筋(6)横向设置在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若干组所述四号钢筋(7)纵向设置在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五号钢筋(8)、六号钢筋(9)和七号钢筋(10),所述五号钢筋(8)和六号钢筋(9)分别设置在一号凹槽的两侧,所述七号钢筋(10)设置在凸起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号钢筋(8)的截面形状、六号钢筋(9)的截面形状和七号钢筋(10)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梯形,所述二号钢筋(5)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板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八号钢筋(11),所述八号钢筋(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u”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包括:铺设在地基上的道路板主体,所述道路板主体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道路板主体由混凝土制成,所述道路板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两组一号凹槽,所述道路板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与一号凹槽贴合的固定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结构,通过设置的道路板结构,预制道路板结构能够提高施工的进度,减少了现浇混凝土道路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若干组道路板主体之间相互卡接,增加了道路板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需要采用拉杆和传力杆的连接方式,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成本,方便人们使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了整个道路板结构的实用性。整个道路板结构的实用性。整个道路板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星辰 李玉峰 晏礼伟 郝俊峰 李泽宇 武朝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