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私家车的数量剧增,麻烦也随之而来,车辆乱停、超速、闯红灯等违章现象也越来越多,在车辆人数较少时,都是通过人工办理违章信息,随着车辆的增多,违章信息都是通过信息推送平台进行处理。
3.现有的违章信息推送平台都是放在办理大厅内,但是现有的信息推送平台难以调节显示器的仰角,不能针对不同身高的人群进行调节,在对显示器进行使用时会出现反光的现象,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
8.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和转块,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所述转块固定连接于支撑柱顶部,所述转块顶部设置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一侧铰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平台,所述转块一侧铰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齿轮,所述转轴贯穿齿轮并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贯穿壳体并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延伸至壳体外侧一端与操作平台一侧底部铰接,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齿轮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滑杆贯穿限位孔并与限位孔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块内部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弧形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设置于棘轮内部。
10.优选的,所述转盘外侧铰接有多个棘爪,所述棘爪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远离棘爪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
11.优选的,多个所述棘爪和多个弹片呈环形阵列分布于转盘外侧,所述棘爪与棘轮相对应。
12.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齿轮内部,所述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贯穿限位壳侧壁并与限位壳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拉绳远离底座一端贯穿壳体侧壁并与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14.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内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操作平台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音响。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该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通过拉动把手带动转轴移动,转轴带动齿轮移动,转轴拉动拉绳带动滑杆滑动,滑杆压缩第一弹簧并移出齿轮,有利于对齿轮解除限位,再转动把手带动转轴移动,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在壳体内部移动,有利于调节操作平台底部与转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操作平台的仰角,方便在不同水平高度时对操作平台的仰角进行调节,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
17.2、该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通过转动弧形杆带动操作平台转动,有利于调节操作平台的水平角度,弧形杆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棘爪转动,弹片对棘爪进行限位,防止弧形杆自行转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棘轮和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侧视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2、支撑柱;3、转块;4、棘轮;5、转盘;6、棘爪;7、弹片;8、弧形杆;9、铰接块;10、操作平台;11、壳体;12、转轴;13、齿轮;14、限位壳;15、第一弹簧;16、滑杆;17、齿条;18、限位孔;19、显示屏;20、音响;21、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捷式违章信息推送平台,如图1

5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
25.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2和转块3,支撑柱2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转块3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顶部,转块3内部固定连接有棘轮4,弧形杆8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转盘5设置于棘轮4内部,转盘5外侧铰接有多个棘爪6,多个棘爪6和多个弹片7呈环形阵列分布于转盘5外侧,棘爪6与棘轮4相对应,有利于对转盘5进行限位,棘爪6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片7,弹片7远离棘爪6一端与转盘5固定连接,转块3顶部设置有弧形杆8,弧形杆8一侧铰接有铰接块9,铰接块9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平台10,操作平台10内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19,操作平台10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音响20,便于使用,转块3一侧铰接有壳体11,壳体11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轴12,壳体11内部设置有齿轮13,转轴12贯穿齿轮13并与齿轮13固定连接,壳体11内部设置有齿条17,齿轮13与齿条17相啮合,齿条17贯穿壳体11并与壳体11滑动连接,齿条17延伸至壳体11外侧一端与操作平台10一侧底部铰接,壳体11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壳14,限位壳14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16,齿轮13内部开设有限位孔18,限位孔18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限位孔18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齿轮13内部,滑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21,拉绳21贯穿限位壳14侧壁并与限位壳14滑动连接,有利于对齿轮13进行限位,拉绳21远离底座1一端贯穿壳体11侧壁并与转轴12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2另一端固定连接
有把手,有利于带动转轴12移动,滑杆16贯穿限位孔18并与限位孔18滑动连接。
26.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拉动把手带动转轴12移动,转轴12带动齿轮13移动,因为转轴12一端与拉绳21固定连接,转轴12拉动拉绳21带动滑杆16滑动,滑杆16压缩第一弹簧15并移出齿轮13,有利于对齿轮13解除限位,再转动把手带动转轴12移动,转轴12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又与齿条17相啮合,齿轮13转动带动齿条17移动,因为齿条17一端与操作平台10铰接,壳体11一端与转块3铰接,齿条17在壳体11内部移动,有利于调节操作平台10底部与转块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操作平台10的仰角,方便在不同水平高度时对操作平台10的仰角进行调节,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
27.另外的,转块3内部固定连接有棘轮4,棘轮4内部设置有转盘5,而转盘5外侧铰接有多个棘爪6,因为棘爪6与转盘5对应,并且棘爪6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片7,弹片7远离棘爪6一端与转盘5固定连接,转动弧形杆8带动操作平台10转动,有利于调节操作平台10的水平角度,弧形杆8转动带动转盘5转动,转盘5带动棘爪6转动,弹片7对棘爪6进行限位,防止弧形杆8自行转动。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