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稳开关、双调开关装置及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
背景技术:
2.现有各类压力开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缺点,这就是在整定压力起动值、停止值和压差(起动值与停止值之间的差值)的时候,由于其结构的局限性,压差基本上是不可调的定值,故起动值、停止值与压差相悖,无法各自独立整定,这样就会给现有产品造成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压差发生变化的时候,会造成产品的大量报废,甚至会造成烧电机的重大事故,而现有各类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对材料和工艺的依赖过高,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性价比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能够分别独立调整起动值与停止值且压差可调的单稳开关、双调开关装置及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单稳开关,包括开关体和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体中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拨叉,静触点、动触点和下支点,所述的静触点设置在开关体内上部,所述的下支点设置在开关体内下部;在所述的开关体上设置有导向结构,使所述的拨叉可在所述的开关体中上下直线运动;所述的拨叉上设置有动触点,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的闭合和断开。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双调开关装置,包括一个双调装置、支架、支撑弹簧和一个单稳开关,所述的双调装置包括启动螺栓、复位弹簧、停止螺栓和停止螺母座;所述的停止螺母座内螺接有停止螺栓,所述的停止螺栓为空心螺栓,所述的启动螺栓与停止螺栓螺接,可在停止螺栓空心中上、下旋动调节;所述的复位弹簧设置在启动螺栓与拨叉之间、其上部与所述的启动螺栓相抵,下部与所述的拨叉相抵;所述的停止螺母座与所述的支架刚性连接,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导轨结构,所述的开关体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中间,其下部与所述的支撑弹簧相抵,可沿所述的支架在停止螺母座和支撑弹簧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的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的开关体和所述的支架之间;一种双调开关装置的控制方法:将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弹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的动触点的翻转力;当所述的拨叉未受到外界 p向推力时,由于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所述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接触状态;当所述的拨叉受到外界p向推力向上运动时,同时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压缩复位弹簧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的静触点向上运动;当所述的开关体与所述的停止螺栓底部相抵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静触点起支点作用,所述的拨叉继续向上运动,所述的动触点越过静触点的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调整停止螺栓到合适的停止位置;当所述的拨叉受到的推力减弱时,在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的单稳开关向下运动,当所述的复位弹簧与
所述的支撑弹簧达到弹力平衡点以后,单稳开关停止运动,此时由于所述的下支点的支撑作用,只要外界p向推力继续减弱,所述的拨叉在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和所述的下支点的支撑作用下,所述的拨叉会继续推动动触点中心向下运动,越过所述的下支点平衡点时,所述的动触点翻转,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恢复接触状态,此时调节所述的启动螺栓到合适的启动位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一种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包括一个双调开关装置、底座、压力圈、测试弹簧、推力杆和弹性密封垫,所述的底座与所述的支架密封连接,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压力圈、弹性密封垫、测试弹簧和推力杆,所述的推力杆上套设有测试弹簧,所述的推力杆为t形,其上部为杆部,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的测试弹簧支承在推力杆的底部凸起和所述的支架之间;所述的支架和所述的底座之间设置有压力圈,所述的压力圈固定在所述的支架和所述的底座之间,所述的压力圈下端面与所述的弹性密封垫相抵,将所述的弹性密封垫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压力圈底部内周边设置有凸起;所述的弹性密封垫坐落在所述的底座上,支承在所述的底座与所述的压力圈之间,其一面与所述的底座相抵,另一面与所述的压力圈相抵;所述的推力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拨叉下端面相对,下端与所述的弹性密封垫上端面相抵;所述的拨叉的下端面与所述的推力杆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调节间隙;所述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的控制方法:将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弹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的动触点的翻转力,当液体或气体沿p向进入所述的底座的进口时,在压力为零或很弱情况下,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接触状态,所述的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当压力逐渐增强时,推动推力杆向上运动并压缩测试弹簧,同时推动拨叉向上运动,从而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压缩复位弹簧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的静触点向上运动;当所述的开关体与所述的停止螺栓底部相抵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和所述的复位弹簧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静触点起支点作用,所述的拨叉继续向上运动,所述的动触点在超过所述的支点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的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调整好所述的停止螺栓在适当的停止位置;当液体或气体压力减弱时,所述的拨叉受到的推力减弱,在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向下运动,到达所述的复位弹簧与所述的支撑弹簧的弹力平衡点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下支点起支撑作用,所述的拨叉在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下继续向下运动,而所述的推力杆在所述的测试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也同时作相应向下运动,所述的动触点越过所述的下支点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恢复接触状态,所述的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随即进入接通状态;此时调整好启动螺栓在合适的启动位置即可。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各类压力开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压力压差(起动值与停止值之间的差值)不可调及起动值、停止值与压差相悖的问题,起动值、停止值与压差都可以各自独立整定,且结构比现有双调开关更简单、实用,性价比更高;本实用新型的开关使用后能大幅度减少产品报废和避免烧电机的重大事故,为产品更新换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增强了现有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显著提高了现有产品的技术性能、控制精度、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8.图1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单稳开关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单稳开关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动触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动触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动触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动触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实用新型拨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本实用新型拨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9为本实用新型拨叉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双调开关装置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接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双调开关装置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双调装置调节结构示意图;
2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停止螺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停止螺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15为本实用新型启动螺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6为本实用新型启动螺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7为本实用新型启动螺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接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接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动触点与静触点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9.上述的图中:
30.1、开关体,2、静触点,3、下支点,4、弹片式动触点,5、动触点,6、动触片,7、拨叉,8、启动螺栓,9、停止螺栓,10、停止螺母座,11、复位弹簧,12、支撑弹簧,13、测试弹簧,14、支架,15、压力圈,16、底座,17、推力杆,18、弹性密封垫,19、触点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实施例一:如图1~图9所示,一种单稳开关,包括开关体1,所述的开关体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的开关体1中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拨叉7,静触点2、动触点5和下支点3,所述的静触点2设置在开关体1内上部,所述的下支点3设置在开关体1内对应的下部;所述的拨叉上端穿过所述的上通孔,下端穿过所述的下通孔,所述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均为多边形内通孔,所述的拨叉7上下两端均设置为与所述多边形内通孔适配的多边形柱体,以保证拨叉的上下两端穿过所述的开关体1上的多边形内通孔运动时不会发
生整体偏转现象;所述的拨叉7可在所述的开关体1中上下直线运动,所述的拨叉7上设置有上、下限位凸起,以限制动触点5的动作行程;所述的下限位凸起支承在开关体1上;所述的拨叉7上设置有动触点5,这里所述的动触点5实例为弹簧型动触点5(如图1所示),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的闭合和断开;在没有任何外力推动拨叉7的情况下,所述的单稳开关始终保持闭合状态。
33.实施例二:如图1~图9所示,一种单稳开关,包括开关体1,所述的开关体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的开关体1中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拨叉7,静触点2、动触点5和下支点3,所述的静触点2设置在开关体1内上部,所述的下支点3设置在开关体1内对应的下部;所述的拨叉7上端穿过所述的上通孔,下端穿过所述的下通孔,所述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均为多边形内通孔,所述的拨叉7上下两端均设置为与所述多边形内通孔适配的多边形柱体,以保证拨叉的上下两端穿过所述的开关体1上的多边形内通孔运动时不会发生整体偏转现象;所述的拨叉7可在所述的开关体1中上下直线运动,所述的拨叉7上设置有上、下限位凸起,以限制动触点5的动作行程;所述的下限位凸起支承在开关体1上;所述的拨叉7上设置有动触点5,这里所述的动触点5实例为弹片型动触点4(如图2所示),所述的弹片型动触点4上设置有翻转凹槽,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的闭合和断开;在没有任何外力推动拨叉7的情况下,所述的单稳开关始终保持闭合状态。
34.实施例三:如图1—17所示,一种双调开关装置,包括一个双调装置、支架14、支撑弹簧 12和一个单稳开关;所述的双调装置包括启动螺栓8、复位弹簧11、停止螺栓9和停止螺母座10;所述的停止螺母座10内螺接有停止螺栓9,所述的停止螺栓9为空心螺栓,所述的启动螺栓8与停止螺栓9螺接,可在停止螺栓9空心中上、下旋动调节;所述的复位弹簧11设置在启动螺栓8与所述的拨叉7之间、其上部与所述的启动螺栓8相抵,下部与所述的拨叉7 相抵;所述的停止螺母座10与所述的支架14刚性连接,所述的支架14上设置有导轨结构,所述的开关体1设置在所述的支架14中间,其上部与所述的停止螺栓9底部相抵,下部与所述的支撑弹簧12相抵,可沿所述的支架14在停止螺母座10和支撑弹簧12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的支撑弹簧12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的开关体1和所述的支架14之间;一种双调开关装置的控制方法:将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弹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的动触点5的翻转力;将所述的动触点5设置为弹簧型动触点,所述的动触点5由触点弹簧19与动触片6构成,所述的动触片6包括对称设置在两头的银触点;其中动触片6套设在拨叉7上并可自由活动,所述的触点弹簧19设置在拨叉7上,其两头分别套设在动触片6的中间凸起上;当所述的拨叉7未受到外界p向推力时,由于复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所述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5与静触点2 处于接触状态;当所述的拨叉7受到外界p向推力向上运动时,同时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压缩复位弹簧11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的静触点2向上运动;当所述的开关体1与所述的停止螺栓 9底部相抵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和复位弹簧11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静触点2起支点作用;所述的拨叉7继续向上运动,所述的动触点5越过静触点2的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动触点5与静触点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调整停止螺栓9到合适的停止位置;当所述的拨叉7 受到的推力减弱时,在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所述的单稳开关向下运动,当所述的复位弹簧11与所述的支撑弹簧12达到弹力平衡点以后,单稳开关停止运动,此时由于所述的下支点3的支撑作用,只要外界p向推力继续减弱,所述的拨叉7在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和所述的下支点3的支撑作用下,所述的拨叉7会继续推动动触点中心向下运动,越过所
述的下支点3平衡点时,所述的动触点5翻转,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5与静触点2 恢复接触状态,此时调节所述的启动螺栓8到合适的启动位置。
35.实施例四:如图1—9、图12—17、图18—19所示,一种双调开关装置,包括一个双调装置、支架14、支撑弹簧12和一个单稳开关;所述的双调装置包括启动螺栓8、复位弹簧11、停止螺栓9和停止螺母座10;所述的停止螺母座10内螺接有停止螺栓9,所述的停止螺栓9 为空心螺栓,所述的启动螺栓8与停止螺栓9螺接,可在停止螺栓9空心中上、下旋动调节;所述的复位弹簧11设置在启动螺栓8与所述的拨叉7之间、其上部与所述的启动螺栓8下部相抵,下部与所述的拨叉7相抵;所述的停止螺母座10与所述的支架14刚性连接,所述的支架14上设置有导轨结构,所述的开关体1设置在所述的支架14中间,其上部与所述的停止螺栓9底部相抵,下部与所述的支撑弹簧12相抵,可沿所述的支架14在停止螺母座10和支撑弹簧12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的支撑弹簧12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的开关体1和所述的支架14之间;一种双调开关装置的控制方法:将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弹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的动触点5的翻转力;将所述的动触点5设置为弹片型动触点4,所述的动触点5中的触点弹簧为弹片,所述的动触点4包括对称设置在弹片两头的银触点,其中在动触点4的弹片上设置有翻转凹槽;当所述的拨叉7未受到外界p向推力时,由于复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所述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4与静触点2处于接触状态;当所述的拨叉7受到外界p向推力向上运动时,同时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压缩复位弹簧11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的静触点2向上运动;当所述的开关体1与所述的停止螺栓9底部相抵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和复位弹簧11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静触点2起支点作用;所述的拨叉7继续向上运动,所述的动触点4越过静触点2 的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动触点4与静触点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调整停止螺栓9到合适的停止位置;当所述的拨叉7受到的推力减弱时,在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所述的单稳开关向下运动,当所述的复位弹簧11与所述的支撑弹簧12达到弹力平衡点以后,单稳开关停止运动,此时由于所述的下支点的支撑作用,只要外界p向推力继续减弱,所述的拨叉7 在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和所述的下支点的支撑作用下,所述的拨叉7会继续推动动触点中心向下运动,越过所述的下支点3平衡点时,所述的动触点4翻转,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4与静触点2恢复接触状态,此时调节所述的启动螺栓8到合适的启动位置。
36.实施例五:如图1—9、图12—17、图20—21所示,一种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包括一个双调开关装置、底座16、压力圈15、测试弹簧13、推力杆17和密封弹性垫18,所述的底座 16与所述的支架14密封连接,所述的底座16内设置有压力圈15、弹性密封垫13和推力杆 17,所述的压力圈15底部内周边设置有凸起,所述的推力杆17上套设有测试弹簧13,所述的推力杆17为t形,其上部为杆部,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的测试弹簧13支承在推力杆17 的底部凸起和所述的支架14之间,所述的推力杆17的底部凸起下端面落在压力圈15底部内周边设置的凸起上;所述的支架14和所述的底座16之间设置有压力圈15,所述的压力圈15 固定在所述的支架和所述的底座16之间,所述的压力圈15下端面与所述的弹性密封垫18相抵,将所述的弹性密封垫18固定在所述的底座16上;所述的弹性密封垫18坐落在所述的底座16上,固定在所述的底座16与所述的压力圈15之间,其一面与所述的底座16相抵,另一面与所述的压力圈15相抵;所述的推力杆17的上端穿过所述的支架14与所述的拨叉7下端面相对,下端与所述的弹性密封垫18上端面相抵;所述的拨叉7的下端面与所述的推力杆17 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调节间隙;所述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的控制方法:将所述的启动弹簧8 的弹
力设置为大于所述的动触点5的翻转力,当液体或气体沿p向进入所述的底座的进口时,在压力为零或很弱情况下,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5与静触点2处于接触状态,所述的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当压力逐渐增强时,推动推力杆17向上运动并压缩测试弹簧13,同时推动拨叉7向上运动,从而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压缩启动弹簧8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的静触点2向上运动;当所述的开关体1与所述的停止螺栓9底部相抵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和所述的启动弹簧8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静触点2起支点作用,所述的拨叉7继续向上运动,所述的动触点5在超过所述的支点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单稳开关中的动触点 5与静触点2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的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调整好所述的停止螺栓在适当的停止位置;当液体或气体压力减弱时,所述的拨叉7受到的推力减弱,在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推动所述的单稳开关向下运动,到达所述的复位弹簧11与所述的支撑弹簧12的弹力平衡点以后,所述的单稳开关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的下支点3起支撑作用,所述的拨叉7在所述的复位弹簧11的弹力推动下继续向下运动,而所述的推力杆17在所述的测试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也同时作相应向下运动,所述的动触点5越过所述的下支点2平衡点以后发生翻转,所述的动触点5与静触点2恢复接触状态,所述的双调型压力自动开关随即进入接通状态;此时调整好启动螺栓8在合适的启动位置即可。
37.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