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钢材校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2.模具钢材是用来制造冷冲模和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模具材料是模具制造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其中模具钢材是传统的模具材料,其品种、规格和质量对模具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制造周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模具钢材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质量和品种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模具钢材在热处理的过程中易产生变形,故而需要对其进行矫直的设备,然而传统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不便于使用者更换长时间使用后损坏的夹紧装置,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
4.2、结构简单,校直效果差,不便于使用者固定模具钢材,增大装置的操作难度。
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不便于更换夹紧装置,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包括操作台和滑块,所述操作台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框,且操作台的上方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外侧固定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头处设置有支撑块,且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端头处安装有钢材本体,且钢材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管套,所述滑块设置于操作台的上方,且滑块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轴,并且第二连接轴的外侧设置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下方固定有挤压板,且转板的端侧安装有定位块,并且定位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壁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侧嵌套有第一弹簧,并且第一弹簧的端头处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
8.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第一连接轴采用焊接一体化设置,且固定块与操作台通过第一连接轴构成转动安装结构。
9.优选的,所述钢材本体与管套紧密贴合,且钢铁本体与操作台通过拉绳构成滑动安装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操作台为卡合连接,且滑块与操作台构成滑动安装结构。
11.优选的,所述转板与操作台通过滑块构成转动安装结构,且转板与挤压板为垂直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凸块与第二固定杆通过第二弹簧构成升降安装结构,且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为卡合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便于更换夹紧装置,且便于使用者操作装置,提高校直效果;
14.1.当使用者需要更换夹紧装置时,由于滑块与操作台为卡合连接,滑块上方设置有夹紧装置,使用者向左滑动滑块,滑块带动夹紧装置向左滑动,当滑块落到操作台的边缘时,夹紧装置与操作台分开,便于使用者将新的夹紧装置更换到操作台上;
15.2.当使用者开始对模具钢材进行校直操作时,将模具钢材放置在操作台上的凹槽中,将管套放置在模具钢材上,此时转动转板,转板围绕滑块转动,转板的外侧设置有挤压板,转板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向右移动,第一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向左移动,直到第二固定杆的外侧的凸块受第二弹簧卡进第一固定杆中,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固定在一起,转板停止转动,转板外侧的挤压板对管套进行挤压,管套将钢材本体紧固在操作台上的凹槽内,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外侧连接有拉绳,拉绳将另一端的钢材本体拉动,钢材本体受管套的挤压从而被校直,降低装置的使用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操作台;2、防护框;3、电机;4、第一连接轴;5、支撑块;6、固定块;7、拉绳;8、钢材本体;9、管套;10、滑块;11、第二连接轴;12、转板;13、挤压板;14、定位块;15、第一固定杆;16、伸缩杆;17、第一弹簧;18、第二固定杆;19、凸块;2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包括操作台1、防护框2、电机3、第一连接轴4、支撑块5、固定块6、拉绳7、钢材本体8、管套9、滑块10、第二连接轴11、转板12、挤压板13、定位块14、第一固定杆15、伸缩杆16、第一弹簧17、第二固定杆18、凸块19和第二弹簧20,操作台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框2,且操作台1的上方安装有电机3,并且电机3的外侧固定有第一连接轴4,第一连接轴4的端头处设置有支撑块5,且第一连接轴4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6,并且固定块6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拉绳7,拉绳7的端头处安装有钢材本体8,且钢材本体8的上方设置有管套9,滑块10设置于操作台1的上方,且滑块10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轴11,并且第二连接轴11的外侧设置有转板12,转板12的下方固定有挤压板13,且转板12的端侧安装有定位块14,并且定位块1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5,第一固定杆15的内壁安装有伸缩杆16,且伸缩杆16的外侧嵌套有
第一弹簧17,并且第一弹簧17的端头处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8,第二固定杆18的外侧设置有凸块19,且凸块19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20;
24.进一步的,固定块6与第一连接轴4采用焊接一体化设置,且固定块6与操作台1通过第一连接轴4构成转动安装结构,电机3带动第一连接轴4转动,固定块6与第一连接轴4采用焊接一体化设置使得固定块6带动外侧的拉绳7转动,拉绳7拉动另一端的钢材本体8,钢材本体8受管套9的挤压从而被校直,提高校直效果;
25.进一步的,钢材本体8与管套9紧密贴合,且钢铁本体与操作台1通过拉绳7构成滑动安装结构,钢材本体8一边在操作台1上滑动,一边被管套9挤压,降低装置的使用难度;
26.进一步的,滑块10与操作台1为卡合连接,且滑块10与操作台1构成滑动安装结构,滑块10上安装有夹紧装置,通过滑动滑块10,带动滑块10上的夹紧装置与操作台1脱离,便于使用者更换新的夹紧装置,延长校直装置的使用寿命;
27.进一步的,转板12与操作台1通过滑块10构成转动安装结构,且转板12与挤压板13为垂直连接,转动转板12,转板12外侧固定有挤压板13,挤压板13对管套9进行挤压,管套9将钢材本体8固定在操作台1上,降低装置的操作难度;
28.进一步的,凸块19与第二固定杆18通过第二弹簧20构成升降安装结构,且第二固定杆18与第一固定杆15为卡合连接,通过凸块19将第一固定杆15和第二固定杆18固定在一起,使得钢材本体8被紧固在操作台1上,避免钢材本体8在校直操作时晃动。
2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更换夹紧装置的模具钢材校直装置时,当使用者需要更换夹紧装置时,由于滑块10与操作台1为卡合连接,滑块10上方设置有夹紧装置,使用者向左滑动滑块10,滑块10带动夹紧装置向左滑动,当滑块10落到操作台1的边缘时,夹紧装置与操作台1分开,便于使用者将新的夹紧装置更换到操作台1上,当使用者开始对模具钢材进行校直操作时,将模具钢材放置在操作台1上的凹槽中,将管套9放置在模具钢材上,此时转动转板12,转板12围绕滑块10转动,转板12的外侧设置有挤压板13,转板12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5,第一固定杆15向右移动,第一固定杆1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8,第二固定杆18向左移动,直到第二固定杆18的外侧的凸块19受第二弹簧20卡进第一固定杆15中,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8固定在一起,转板12停止转动,转板12外侧的挤压板13对管套9进行挤压,管套9将钢材本体8紧固在操作台1上的凹槽内,打开电机3,电机3带动第一连接轴4转动,第一连接轴4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块6,固定块6外侧连接有拉绳7,拉绳7将另一端的钢材本体8拉动,钢材本体8受管套9的挤压从而被校直,降低装置的使用难度。
3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4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