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说是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在军用电池上,为了满足高密度、大电流的使用要求,大都采用矩形连接器配备高密度插针,但传统矩形连接器插针、插孔同轴插接后同轴输出,高密度插针频繁插拔对其在壳体内固定造成较大的冲击力,长期使用易造成松脱,影响使用安全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插针安装稳定性、使用安全和寿命的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包括矩形插头和矩形插座,矩形插头的头壳体内设插孔绝缘组件,矩形插座的座壳体内设插针绝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内穿接多个内置冠簧的冠簧插孔;所述插针绝缘组件后部经环氧树脂胶封装在座壳体内,插针绝缘组件上穿接多个弯式插针水平段,弯式插针垂直段穿出座壳体并穿接在座壳体后部绝缘定位板上。
5.进一步地,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包括插孔绝缘体和插孔绝缘盖板。
6.进一步地,所述头壳体两侧穿接锁紧螺钉。
7.进一步地,所述头壳体尾部接电缆罩。
8.进一步地,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后设橡胶垫。
9.进一步地,座壳体两侧设置对应穿接锁紧螺钉的锁紧法兰。
10.进一步地,所述座壳体后部设置与绝缘定位板平齐的固定脚。
1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矩形连接器壳体后部加设绝缘定位板,并将插针改进为折弯结构的弯式插针,弯式插针分别插接在插针绝缘组件和绝缘定位板上,结合插针绝缘组件后经环氧树脂胶封装,有效提高弯式插针安装、使用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左侧半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图3的俯视图;
16.图5为图3的左视半剖视图。
17.图中:电缆罩1、插孔绝缘盖板2、插孔绝缘体3、头壳体4、锁紧螺钉5、锁紧垫片6、电缆罩锁紧螺钉7、冠簧插孔8、冠簧9、橡胶垫10、座壳体11、插针绝缘体12、弯式插针13、环氧树脂胶14、绝缘定位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

5所示: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包括电缆罩1、插孔绝缘盖板2、插孔绝缘体3、头壳体4、锁紧螺钉5、锁紧垫片6、电缆罩锁紧螺钉7、冠簧插孔8、冠簧9、橡胶垫10、座壳体11、插针绝缘提12、弯式插针13、环氧树脂胶14、绝缘定位板15。,矩形插头的头壳体4内设插孔绝缘组件,插孔绝缘组件包括插孔绝缘体2和插孔绝缘盖板3,插孔绝缘组件内穿接多个内置冠簧9的冠簧插孔8,插孔绝缘组件后设橡胶垫10;矩形插座的座壳体11内设插针绝缘体13,插针绝缘体后部经环氧树脂胶14封装在座壳体11内,插针绝缘体上穿接多个弯式插针13水平段,弯式插针垂直段穿出座壳体并穿接在座壳体后部绝缘定位板15上。
20.在本实施例中,头壳体两侧穿接带锁紧垫片6的锁紧螺钉5,用于与座壳体两侧锁紧法兰锁紧连接。
21.在本实施例中,头壳体尾部经电缆罩锁紧螺钉7接电缆罩1。
22.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可在座壳体后部设置与绝缘定位板平齐的固定脚。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包括矩形插头和矩形插座,矩形插头的头壳体内设插孔绝缘组件,矩形插座的座壳体内设插针绝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内穿接多个内置冠簧的冠簧插孔;所述插针绝缘组件后部经环氧树脂胶封装在座壳体内,插针绝缘组件上穿接多个弯式插针水平段,弯式插针垂直段穿出座壳体并穿接在座壳体后部绝缘定位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包括插孔绝缘体和插孔绝缘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头壳体两侧穿接锁紧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头壳体尾部接电缆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孔绝缘组件后设橡胶垫。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其特征是:座壳体两侧设置对应穿接锁紧螺钉的锁紧法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座壳体后部设置与绝缘定位板平齐的固定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大电流军用电池用矩形连接器,包括矩形插头和矩形插座,矩形插头的头壳体内设插孔绝缘组件,矩形插座的座壳体内设插针绝缘组件,插孔绝缘组件内穿接多个内置冠簧的冠簧插孔;插针绝缘组件后部经环氧树脂胶封装在座壳体内,插针绝缘组件上穿接多个弯式插针水平段,弯式插针垂直段穿出座壳体并穿接在座壳体后部绝缘定位板上。其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插针安装稳定性、使用安全和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梅学权 殷小平 吴冬贵 常晨 杜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兴市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2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4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