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船用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在航行中,船体可能因碰撞等原因产生破漏,需要及时对船体的破漏处进行堵漏处理,否则船体容易因水涌入船舱,而造成船体倾斜,甚至沉没等安全问题。传统的堵漏工具如堵漏箱、堵漏毯、堵漏板、木楔、木支柱等都具有一定的堵漏作用,但在操作时由于水的冲击力较大,会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将堵漏装置很好地固定住,从而无法进行堵漏操作,无法及时地堵住漏洞;有时有的船体破损的漏洞较小,并不需要复杂的堵漏装置来进行堵漏操作,在船体有限的空间内,往往需要一种便于携带,能够收装的堵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船用堵漏装置在进行堵漏操作时水流冲击力较大而不能稳固住堵漏装置,使得堵漏操作较为不便,并且有些船体空间有限,堵漏装置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包括丝杆,所述丝杆与顶板连接,在顶板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夹持件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杆连接件,在支撑杆连接件的外周面上开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卡口并与支撑杆卡接,在支撑杆连接件右侧端面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夹持件顶端契合。
5.优选地,所述支撑杆连接件呈方形结构,在支撑杆连接件中间垂直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丝杆口径,支撑杆连接件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丝杆上并与丝杆滑动连接。
6.优选地,在所述丝杆上设置有堵漏组件,所述堵漏组件包括橡胶圈和垫圈,所述橡胶圈与垫圈粘连接,所述橡胶圈呈一侧封闭的中空结构,在橡胶圈封闭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一通孔,橡胶圈和垫圈通过第一通孔设置在丝杆上。
7.更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封闭面的中间部位的通孔内壁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采用氢化丁腈橡胶材质;所述垫圈呈环状结构并采用海绵材质。
8.优选地,在所述顶板的内侧焊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表面粘连一层橡胶层,所述夹持件张开后与支撑块接触。
9.优选地,在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旋转固定片,所述旋转固定片与丝杆螺纹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杆连接件的一端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采用橡胶材质。
11.优选地,所述盲孔数量为4个。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船用堵漏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支撑杆连接件将夹持件收缩,有利于节约堵漏装置的空间,便于船只携带;在使用堵漏装置时,可以快速地将夹持件打开并
固定到船板面处,操作人员在手持丝杠的同时,还可以握持支撑杆,将支撑杆与支撑杆连接件的盲孔内的卡口连接,双手握持堵漏装置,进一步地稳定丝杆及夹持件,有利于进行堵漏操作时操作人员面对较大的水流仍然能够稳定地进行堵漏操作,从而能迅速的将洞口堵住,保护船只的安全;另外堵漏装置的堵漏组件采用橡胶圈和垫圈的结合并呈中空结构,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堵漏组件的抗水流冲击压能力,并且在不使用时,堵漏组件可以从丝杆上拆下,与丝杆部分分开放置,有利于在船体上合理的收纳堵漏装置的组成部件,从而节约船体有限的空间,使得堵漏装置便于携带;支撑块对夹持件有支撑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夹持件在船板面夹持的稳定性,支撑块表面的橡胶层,有利于保护支撑块和夹持件不受磨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用堵漏装置夹持件伸展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船用堵漏装置夹持件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船用堵漏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
丝杆,2
‑
橡胶圈,3
‑
垫圈,4
‑
旋转固定片,5
‑
顶板,6
‑
夹持件,7
‑
支撑块,8
‑
支撑杆连接件,9
‑
支撑杆,10
‑
密封圈,11
‑
船板面,12
‑
盲孔,13
‑
销轴,14
‑
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19.如图1
‑
3所示,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包括丝杆1,所述丝杆1与顶板5连接,在顶板5上设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与夹持件6通过销轴13连接,在所述丝杆1上设置有支撑杆连接件8,在支撑杆连接件8的外周面上开有盲孔12,所述盲孔12内设有卡口并与支撑杆9卡接,在支撑杆连接件8右侧端面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夹持件6顶端契合。
20.其中,所述支撑杆连接件8呈方形结构,在支撑杆连接件8中间垂直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丝杆1口径,支撑杆连接件8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丝杆1上并与丝杆1滑动连接;在所述丝杆1上设置有堵漏组件,所述堵漏组件包括橡胶圈2和垫圈3,所述橡胶圈2与垫圈3粘连接,所述橡胶圈2呈一侧封闭的中空结构,在橡胶圈2封闭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一通孔,橡胶圈2和垫圈3通过第一通孔设置在丝杆1上;所述橡胶圈2封闭面的中间部位的通孔内壁设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采用氢化丁腈橡胶材质;所述垫圈3呈环状结构并采用海绵材质;在所述顶板5的内侧焊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表面粘连一层橡胶层,所述夹持件6张开后与支撑块7接触;在所述丝杆1上设置有旋转固定片4,所述旋转固定片4与丝杆1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9远离支撑杆连接件8的一端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采用橡胶材质;所述盲孔12数量为4个。
21.本堵漏装置适用直径小于或者等于80分米的洞口,洞口出的水流一般会有较大的冲击力,船员在进行堵漏操作时往往不能够稳定地进行堵漏操作,当使用堵漏装置时,堵漏装置操作人员可以一只手握着丝杆1,另一只手握着支撑杆9,先将支撑杆9插接到支撑杆连接件8的盲孔12里,然后将堵漏装置稳定移动到船体破损处,将夹持件6张开与船板面11夹持,支撑块7对夹持件6支撑并固定,然后将橡胶圈2和垫圈3安装到丝杆1上,通过转动旋转固定片4将橡胶圈2和垫圈3移动至船板面11处,在垫圈3接近船板面11时,取下支撑杆9,继续转动旋转固定片4直至将橡胶圈2和垫圈3固定,垫圈3与船板面11紧贴形成密封;在不需
要使用堵漏装置时,将堵漏组件卸下,将支撑杆9拆下,将夹持件6旋转至与丝杆1水平的位置,然后通过支撑杆连接件8将夹持件6固定住,从而有利于节约空间。
22.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包括丝杆(1),所述丝杆(1)与顶板(5)连接,在顶板(5)上设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与夹持件(6)通过销轴(13)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丝杆(1)上设置有支撑杆连接件(8),在支撑杆连接件(8)的外周面上开有盲孔(12),所述盲孔(12)内设有卡口并与支撑杆(9)卡接,在支撑杆连接件(8)右侧端面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夹持件(6)顶端契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连接件(8)呈方形结构,在支撑杆连接件(8)中间垂直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丝杆(1)口径,支撑杆连接件(8)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丝杆(1)上并与丝杆(1)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丝杆(1)上设置有堵漏组件,所述堵漏组件包括橡胶圈(2)和垫圈(3),所述橡胶圈(2)与垫圈(3)粘连接,所述橡胶圈(2)呈一侧封闭的中空结构,在橡胶圈(2)封闭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一通孔,橡胶圈(2)和垫圈(3)通过第一通孔设置在丝杆(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2)封闭面的中间部位的通孔内壁设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采用氢化丁腈橡胶材质;所述垫圈(3)呈环状结构并采用海绵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5)的内侧焊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表面粘连一层橡胶层,所述夹持件(6)张开后与支撑块(7)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丝杆(1)上设置有旋转固定片(4),所述旋转固定片(4)与丝杆(1)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远离支撑杆连接件(8)的一端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采用橡胶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12)数量为4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堵漏装置,包括丝杆,在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杆连接件,所述支撑杆连接件呈方形结构,在支撑杆连接件中间垂直面的中间部位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丝杆口径,支撑杆连接件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丝杆上并与丝杆滑动连接,在支撑杆连接件的外周面上开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卡口并与支撑杆卡接,在支撑杆连接件右侧端面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夹持件顶端契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能克服水的冲击而较快地完成堵漏工作,并且堵漏的效果较佳。并且堵漏的效果较佳。并且堵漏的效果较佳。
技术研发人员:于根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根山
技术研发日:2021.04.12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