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建筑材料的强度检测是其在投入使用前较为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完成后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不低于预期,因此需要在施工前抽检其抗压力程度,通过观测样品在受到何等压力或压强下开始形变或发生断裂,可以判断最终建成的建筑物是否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自然灾害等。
3.然而在建造一些小规模的非房屋的建筑时,通常对建筑材料的强度要求没有那么严苛,如花坛边的护栏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通过专业的强度检测装备对其进行测试,但相应的,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完成这种精确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检测的设备。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5.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顶盖的内壁上设有液压杆,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设有压力计,所述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位于所述压力计的顶部,所述顶盖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液压杆的底部。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压块,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位于四个所述压块的正中间。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斜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卸料孔,所述斜板朝着所述卸料孔向下倾斜。
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筒,所述推筒滑动连接于所述卸料孔。
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背离所述卸料孔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所述推杆与所述推筒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背离所述推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升降板和压块,使得将需要进行强度测试的建筑材料放在支撑柱顶端的滑动座上,以测试金属板材或木板为例,将板材放在滑动座上,使滑动座
所抵触的位置大约在板材底部的正中央,此时需要使板材固定,便于进行后续的压力测试,因此可以将升降板在顶盖内下滑,升降板下滑使带动四个压块向下移动,四个压块向下移动后,最终抵触到板材的顶部,此时板材的顶部有四个压块压着,底部有滑动座抵住,因此板材被大致固定。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滑动座和液压杆,使得将液压杆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时,开启液压杆,则液压杆开始向下延伸,在延伸过程中液压杆会抵住升降板,从而迫使升降板继续向下运动,而这个压力通过四个压块又间接施加在了待测板材上,此时板材的顶部四边受到四个压块施加的压力,而板材底部的正中间受到来自滑动座的反作用力,即对板材的支持力,此时滑动座对板材所施加的力的压强更大,因此板材最终一定会在滑动座所在处发生断裂,随着液压杆的下压,测试板材断裂后压力计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最大数据,即可得知板材的抗压强度。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所示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底座;2、连接柱;201、顶盖;202、液压杆;203、升降板;204、压块;3、支撑柱;301、压力计;302、滑动座;4、斜板;401、固定套;402、推筒;403、推杆;404、握把;405、卸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2.请参阅图1
‑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工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上固定连接有顶盖201,所述顶盖201位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顶盖201的内壁上设有液压杆202,所述底座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内部设有压力计301,所述支撑柱3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302,所述滑动座302位于所述压力计301的顶部,所述顶盖20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板203,所述升降板203位于所述液压杆202的底部。
2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升降板2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压块204,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位于四个所述压块204的正中间;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斜板4,所述斜板4的顶部呈倾斜状,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斜板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卸料孔405,所述斜板4朝着所述卸料孔405向下倾斜;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01,所述固定套4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筒402,所述推筒402滑动连接于所述卸料孔405;所述底座1的背离所述卸料孔40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403,所述推杆403贯穿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所述推杆403与所述推筒402固定连接,所述推杆403的背离所述推筒402的一端固定
连接有握把404。
24.在具体应用时,首先将需要进行强度测试的建筑材料放在支撑柱3顶端的滑动座302上,以测试金属板材或木板为例,将板材放在滑动座302上,使滑动座302所抵触的位置大约在板材底部的正中央,此时需要使板材固定,便于进行后续的压力测试,因此可以将升降板203在顶盖201内下滑,升降板203下滑使带动四个压块204向下移动,四个压块204向下移动后,最终抵触到板材的顶部,此时板材的顶部有四个压块204压着,底部有滑动座302抵住,因此板材被大致固定,此时将液压杆20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开启液压杆202,则液压杆202开始向下延伸,在延伸过程中液压杆202会抵住升降板203,从而迫使升降板203继续向下运动,而这个压力通过四个压块204又间接施加在了待测板材上,此时板材的顶部四边受到四个压块204施加的压力,而板材底部的正中间受到来自滑动座302的反作用力,即对板材的支持力,此时滑动座302对板材所施加的力的压强更大,因此板材最终一定会在滑动座302所在处发生断裂,随着液压杆202的下压,测试板材断裂后压力计301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最大数据,即可得知板材的抗压强度。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