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屋顶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2.屋顶生物种植不仅不占用绿化用地,而且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色覆盖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21世纪绿化、美化城市的主要手段。屋顶生物种植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光、声污染和二次扬尘,又能吸废排氧、调节气候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更可以使屋顶减轻热胀冷缩,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使室内冬暖夏凉,而且屋顶生物种植还可以丰富城市绿化景观,营造城市的第二“绿肺”。
3.现有屋顶生物种植主要以人类休闲活动和美化环境为主,同时还要考虑屋顶自身保温隔热功能,而且需要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屋面能够保水和顺利排除多余积水。现有屋顶生物种植大都采用花盆等简易装置,虽然成本很低,但是不能形成规模,浇灌维护也不方便。而利用排水板进行排水,需要对屋顶进行防水和阻根处理,施工较复杂,使得很多屋顶花园建立后并没有发挥其生态功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为此,提出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具有保水、排水和隔热功能,能够保证植物生长环境。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包括设置于屋顶面层的多个间隔种植区域、蓄水机构和控制器,所述间隔种植区域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层、蓄排水层、土工布层、种植土壤层和植被层,在每个所述间隔种植区域的外侧均由围墙围括形成花坛,在相邻的所述间隔种植区域之间均设置有人行道,在每个所述间隔种植区域内的种植土壤层内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在每个所述间隔种植区域内的蓄排水层内均设置有若干排水管和蓄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水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管连接,所述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蓄水机构、湿度传感器、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相连。
8.具体的,还包括设置于屋顶面层的蓄电池组和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蓄电池组电相连,所述蓄电池组分别与控制器、蓄水机构、湿度传感器、电磁阀电相连。
9.具体的,还包括设置于屋顶边缘的u型储水块,在所述u型储水块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10.具体的,所述蓄水机构包括蓄水水箱和水泵,所述蓄水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过软管与排水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通过软管与出水口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支路通过软管与室内的排水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水箱的输入端连接,所
述蓄水水箱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管连接。
11.具体的,所述蓄水水箱内部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相连。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间隔种植区域和人行道,便于后期维护;通过设置防水层、蓄排水层、土工布层、种植土壤层和植被层,利用防水层可以阻止水土流失,避免蓄排水层中的水流至屋顶面层上,不会出现屋顶发生漏水现象,同时,在降雨和浇灌植被时,种植土壤层中多余的水分可流入蓄排水层中,由于蓄排水层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蓄排水层吸收饱和后,水分会从蓄排水层通过排水管排出,并且将多余水分回收至蓄水机构中,防止了多余水分滞留;在干旱时,利用蓄水管将储蓄在蓄排水层中的水分进入种植土壤层,从而保持了种植土壤层的水分,实现保水,保证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可使建筑物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多重效果,有效保护建筑物屋面,延长屋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种植土壤层中的土壤湿度,预先在控制器中预设土壤湿度阈值,进而判断进行浇灌工序或者排水工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间隔种植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屋顶1、u型储水块2、间隔种植区域3、人行道4、太阳能光伏板5、蓄水水箱6、水位传感器7、水泵8、蓄电池组9、控制器10、防水层11、蓄排水层12、土工布层13、种植土壤层14、植被层15、湿度传感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参考附图1
‑
2,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包括设置于屋顶1面层的多个间隔种植区域3、蓄水机构和控制器10,所述间隔种植区域3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层11、蓄排水层12、土工布层13、种植土壤层14和植被层15,在每个所述间隔种植区域3的外侧均由围墙围括形成花坛,在相邻的所述间隔种植区域3之间均设置有人行道4,在每个所述间隔种植区域3内的种植土壤层14内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6,在每个所述间隔种植区域3内的蓄排水层12内均设置有若干排水管和蓄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水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管连接,所述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蓄水机构、湿度传感器16、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10电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间隔种植区域3和人行道4,便于后期维护;通过设置防水层11、蓄排水层12、土工布层13、种植土壤层14和植被层15,利用防水层11可以阻止水土流失,避免蓄排水层12中的水流至屋顶1面层上,不会出现屋顶1发生漏水现象,同时,在降雨和浇灌植被时,种植土壤层14中多余的水分可流入蓄排水层12中,由于蓄排水层12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蓄排水层12吸收饱和后,水分会从蓄排水层12通过排水管排出,并且将多余水分回收至蓄水机构中,防止了多余水分
滞留;在干旱时,利用蓄水管将储蓄在蓄排水层12中的水分进入种植土壤层14,从而保持了种植土壤层14的水分,实现保水,保证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可使建筑物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多重效果,有效保护建筑物屋面,延长屋顶1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16,能够实时监测种植土壤层14中的土壤湿度,预先在控制器10中预设土壤湿度阈值,进而判断进行浇灌工序或者排水工序,实用性强。
1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湿度传感器16能够实时监测种植土壤层14中的土壤湿度,预先在控制器10中预设土壤湿度阈值,当土壤湿度大于土壤湿度阈值时,控制器10开启连接第一支路的软管上的电磁阀,用于进行排水工序,当土壤湿度小于土壤湿度阈值时,控制器10开启连接蓄水水箱6输出端的软管上的电磁阀,用于进行浇灌工序。
19.具体的,还包括设置于屋顶1面层的蓄电池组9和太阳能光伏板5,所述太阳能光伏板5与蓄电池组9电相连,所述蓄电池组9分别与控制器10、蓄水机构、湿度传感器16、电磁阀电相连;通过设置太阳能光伏板5,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随后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组9中,再利用蓄电池组9为电器元件提供电能。
20.具体的,还包括设置于屋顶1边缘的u型储水块2,在所述u型储水块2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机构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设置u型储水块2,便于收集降雨或者降雪的水分,并回收至蓄水水箱6中,节约水泥。
21.具体的,所述蓄水机构包括蓄水水箱6和水泵8,所述蓄水水箱6的外侧壁设置水泵8,所述水泵8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通过软管与排水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通过软管与出水口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支路通过软管与室内的排水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8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水箱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水水箱6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蓄水管连接;其中室内的排水机构包括但不下于室内的水龙头。
22.具体的,所述蓄水水箱6内部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7,所述水位传感器7与控制器10电相连,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7,用于实时监测蓄水水箱6内部的水位,预先在控制器10中预设水位阈值,当需要进行浇灌工序且蓄水水箱6内的水位小于水位阈值时,控制器10打开连接第三支路的软管上的电磁阀,利用水泵8和室内的排水机构,能够对蓄水水箱6内部进行补充水分,进而实现浇灌工序。
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