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夹设计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数控铣挤压成型的复合套终端线夹。
背景技术:
2.线夹是能固定在导线上的铁制或铝制金属附件,大部分在运行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有的还要同时保证电气方面接触良好。线夹主要分为:设备线夹,熔线夹,持线夹,终端线夹,穿刺接地线夹,紧线夹,绝缘穿刺线夹,双头线夹,引入线夹等。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线夹具有很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对终端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具有安装简便,低成本,安全可靠免维护的特点。然而,之前用于复合套终端的线夹,是直接一块铜板然后数控铣,由于对形状没有设计,会需要更多的原材料,由此,也会花费更多的加工时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数控铣挤压成型的复合套终端线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数控铣挤压成型的复合套终端线夹,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耗费更多原材料和加工时间的问题。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新型数控铣挤压成型的复合套终端线夹,包括上铜夹板,所述上铜夹板左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跑道形通孔,上铜夹板靠近中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跑道形通孔,上铜夹板右侧向内凹陷形成方形槽,上铜夹板在方形槽处向上延展形成上弧形覆盖部,上弧形覆盖部内壁弧形呈半圆形,上铜夹板前后两端开设有上圆形孔,上圆形孔对称分布在上弧形覆盖部前后两侧,上铜夹板右侧底部设置有下弧形覆盖部,下弧形覆盖部的中轴线与上弧形覆盖部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下弧形覆盖部向前后两侧延展形成下铜夹板,下铜夹板表面开设有下圆形孔,下弧形覆盖部内壁弧形呈半圆形。
6.优选的,所述上弧形覆盖部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封口壁,上弧形覆盖部左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曲形壁,曲形壁与上铜夹板固定连接,曲形壁与封口壁之间形成弧形小孔,上弧形覆盖部前后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扇形凹槽。
7.优选的,所述第一跑道形通孔与上铜夹板左端边线平行设置,第二跑道形通孔与上铜夹板左端边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8.优选的,所述上圆形孔的内径大于下圆形孔的内径,上圆形孔的圆心与对应的下圆形孔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
9.优选的,所述上弧形覆盖部的内径与下弧形覆盖部的内径相等,上弧形覆盖部的外径与下弧形覆盖部的外径相等,上弧形覆盖部和下弧形覆盖部对接,形成圆柱形空腔。
10.优选的,所述上铜夹板的四个角呈圆角形,下铜夹板的边角呈方形。
11.优选的,所述扇形凹槽的圆心与上圆形孔的圆心重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数控铣挤压成型的复合套终端线
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上弧形覆盖部和下弧形覆盖部,上弧形覆盖部和下弧形覆盖部外部不再是单纯的方形铜块,而是根据复合套终端的形状,将上弧形覆盖部和下弧形覆盖部设计为圆弧状,减小了上弧形覆盖部和下弧形覆盖部的体积,从而减少了对原材料的耗费,由于上弧形覆盖部和下弧形覆盖部的体积减小,厚度也相应减小,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挤压成型,因此,会有效缩短加工的时间。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为:
18.101、第一跑道形通孔;102、第二跑道形通孔;103、上铜夹板;104、扇形凹槽;105、上圆形孔;106、上弧形覆盖部;107、曲形壁;108、封口壁;109、方形槽;
19.201、下铜夹板;202、下圆形孔;203、下弧形覆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1.参照图1
‑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数控铣挤压成型的复合套终端线夹,包括上铜夹板103,所述上铜夹板103左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跑道形通孔101,上铜夹板103靠近中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跑道形通孔102,上铜夹板103右侧向内凹陷形成方形槽109,上铜夹板103在方形槽109处向上延展形成上弧形覆盖部106,上弧形覆盖部106内壁弧形呈半圆形,上铜夹板103前后两端开设有上圆形孔105,上圆形孔105对称分布在上弧形覆盖部106前后两侧,上铜夹板103右侧底部设置有下弧形覆盖部203,下弧形覆盖部203的中轴线与上弧形覆盖部106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下弧形覆盖部203向前后两侧延展形成下铜夹板201,下铜夹板201表面开设有下圆形孔202,下弧形覆盖部203内壁弧形呈半圆形;
22.参考图2和图3,当使用时,将复合套终端的顶部放置于下弧形覆盖部203的内壁,使之互相之间紧密贴合,将上铜夹板103覆盖于下弧形覆盖部203之上,使上铜夹板103的上圆形孔105与对应的下圆形孔202相对齐,并使得复合套终端的顶部末端贴近上弧形覆盖部106的左侧末端,将预制的螺栓拧进上圆形孔105与下圆形孔202中,可以对上铜夹板103和下铜夹板201起到很好的固定,从而固定复合套终端的顶部,其中,由于上弧形覆盖部106前后两侧设置有扇形凹槽104,恰好留有位置容纳用于固定的螺栓的螺帽。
23.具体的,上弧形覆盖部106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封口壁108,上弧形覆盖部106左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曲形壁107,曲形壁107与上铜夹板103固定连接,曲形壁107与封口壁108之间形成弧形小孔,上弧形覆盖部106前后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扇形凹槽104。
24.第一跑道形通孔101与上铜夹板103左端边线平行设置,第二跑道形通孔102与上铜夹板103左端边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25.上圆形孔105的内径大于下圆形孔202的内径,上圆形孔105的圆心与对应的下圆形孔202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
26.上弧形覆盖部106的内径与下弧形覆盖部203的内径相等,上弧形覆盖部106的外径与下弧形覆盖部203的外径相等,上弧形覆盖部106和下弧形覆盖部203对接,形成圆柱形空腔。
27.上铜夹板103的四个角呈圆角形,下铜夹板201的边角呈方形。
28.扇形凹槽104的圆心与上圆形孔105的圆心重合。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设置上弧形覆盖部106和下弧形覆盖部203,上弧形覆盖部106和下弧形覆盖部203外部不再是单纯的方形铜块,而是根据复合套终端的形状,将上弧形覆盖部106和下弧形覆盖部203设计为圆弧状,减小了上弧形覆盖部106和下弧形覆盖部203的体积,从而减少了对原材料的耗费,由于上弧形覆盖部106和下弧形覆盖部203的体积减小,厚度也相应减小,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挤压成型,因此,会有效缩短加工的时间。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