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在严寒地区使用时,动力电池的放电性能、充电接受能力受低温环境影响而大大下降,从而影响电动汽车在严寒地区的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由于动力电池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不能发挥电池的最佳效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低温环境中造成的电动车电池性能问题,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对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使用加热装置十分必要。
3.现有的加热装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大面之间设置一块导热铝板,导热铝板一端贴在电加热膜上,电加热膜的热量通过导热铝板传导到电池单元的表面进行加热。这种加热装置需要设置多个导热铝板,结构复杂,增加电池箱的成本,且增加了电池箱的重量,降低电池模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装置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用于设置在装配有多个电池模组的电池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覆有铝塑膜外壳,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边均设有由所述铝塑膜外壳向外延伸形成的铝塑膜封边,各个所述电池单元上的铝塑膜封边朝相同方向折叠设置以形成待加热折边;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紧贴在各个所述待加热折边上。
6.本技术提供的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各个电池单元的外周边预留有铝塑膜封边,由于电池单元的铝塑膜封边是铝塑复合膜材料,铝成分的含量高,铝塑膜传热速度快,导热系数大,因此,电加热膜紧贴在各个电池单元的铝塑膜封边的待加热折边上,可对电池单元的外层(即铝塑膜外壳)加热,从而加热电池单元整体。本技术使用电池单元自带的铝塑膜封边与电加热膜接触的方式对电池模组加热,可以省去加热铝板,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减少电池模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能量密度。
7.可选的是,所述电池单元的铝塑膜封边包括封边本体和所述待加热折边,所述封边本体与所述待加热折边之间成60至120度。
8.可选的是,所述封边本体与所述待加热折边之间成90度。
9.可选的是,所述待加热折边与所述电加热膜通过双面胶粘合。
10.可选的是,所述电加热膜为硅胶加热片。
11.可选的是,所述硅胶加热片的厚度为0.5mm至3mm。
12.可选的是,所述待加热折边朝向所述硅胶加热片一侧的表面上设有绝缘层。
13.可选的是,所述绝缘层为茶色高温胶带。
14.可选的是,所述电加热膜为pi电热膜。
15.可选的是,所述电池模组中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竖向设置,所述电池单元沿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电池单元的上侧和/或下侧设有所述待加热折边,所述电加热膜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上方和/或下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和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和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中的单个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的a向视图。
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2.1、电加热膜;2、电池模组;20、电池单元;21、正极耳;22、负极耳;23、封边本体;231、待加热折边;25、铝塑膜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4,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用于设置在装配有多个电池模组2的电池箱(图中未示出)内,电池模组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单元20,电池单元20包覆有铝塑膜外壳25,各个电池单元20的外周边均设有由铝塑膜外壳25向外延伸形成的铝塑膜封边,各个电池单元20的铝塑膜封边朝相同方向折叠设置以形成待加热折边231,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膜1,电加热膜1紧贴在各个电池单元20的待加热折边231上。
27.本技术提供的软包锂电池的加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各个电池单元20的外周边预留有铝塑膜封边,由于电池单元20的铝塑膜封边是铝塑复合膜材料,铝成分的含量高,
铝塑膜的传热速度快,导热系数大,因此,电加热膜1紧贴在各个电池单元20的铝塑膜封边的待加热折边231上,可对电池单元20的外层(即铝塑膜外壳25)加热,从而加热电池单元20整体。本技术使用电池单元20自带的铝塑膜封边与电加热膜1接触的方式对电池模组2加热,可以省去加热铝板,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减少电池模组2重量,提高电池模组2能量密度。
28.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单元20的预留的铝塑膜封边包括封边本体23和待加热折边231,封边本体23与待加热折边231之间成60至120度。优选地,封边本体23与待加热折边231之间成90度。
29.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单元20的待加热折边231与电加热膜1通过双面胶粘合。
30.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膜1可优选为硅胶加热片,硅胶加热片是采用耐高温、高导热、绝缘性能佳、强度好的硅橡胶、耐高温的纤维增强材料以及金属发热膜电路集合而成的软性电加热膜元件。硅胶加热片具有耐高温、高导热、绝缘性能佳的优点,且硅胶加热片为薄片状产品,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可以与各个电池单元20的待加热折边231完全紧密接触。
31.其中,硅胶加热片的厚度为0.5
‑
3mm。优选地,硅胶加热片的厚度为2mm。
3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待加热折边231朝向电加热膜1(即硅胶加热片)一侧的表面上设有绝缘层。
33.更进一步地,绝缘层为胶带。电池单元20的待加热折边231表面上的胶带与电加热膜1通过双面胶粘合。优选地,绝缘层为茶色高温胶带。茶色高温胶带是以耐高温聚酯薄膜为基材,涂布有机硅胶而成,具有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绝缘性能。
3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膜1为pi电热膜。pi电热膜是一种三明治结构的半透明的金属柔性电热膜,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外绝缘体,以金属箔、金属丝为内导电发热体,经高温高压热合而成。pi电热膜绝缘性能好,热传导效率高。电加热膜1还可以采用其他电加热膜元件,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35.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多个电池单元20并排设置在一起以形成电池模组2,电池模组2中的各个电池单元20沿竖向设置,各个电池单元20沿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正极耳21和负极耳22,各个电池单元20的上侧和/或下侧设有待加热折边231,电加热膜1设置在电池模组2的上方和/或下方,电加热膜1紧贴在各个电池单元20的待加热折边231上。通过在电池模组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电加热膜1可实现对电池模组2中的各个电池单元20进行加热。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