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二次结构是框架或框剪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后施工的填充墙、小构造柱、过梁、找平层、抹面等,砌体施工可以直接是主体工程,如有砖混,砌体结构,也可以是二次结构中的填充墙。二次结构的工序进行时间是在一次结构(指主体结构的承重构件部分)施工完毕以后才施工的,是相对于承重结构而言的,为非承重结构,维护结构,比如构造柱、圈梁、止水反梁、女儿墙、压顶、填充墙、隔墙等等。
3.在住宅结构工程施工中,二次结构砌体施工工程量约占主体结构工程量的40%左右,做好二次结构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主体工程质量,以及降低返工率和维修率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筑物二次结构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遇到地震等水平震动荷载时,通常二次围护结构通过构造柱将水平荷载传递到主体结构中,所以构造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及施工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
4.目前,实际施工中,构造柱纵向钢筋与主体结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预埋与后植筋。前者,预埋钢筋时模板要留洞,容易造成浇筑砼时漏浆,同时钢筋位置准确也不容易保证;后者,由于在后植筋时,构造柱内主筋要避让梁的主筋,所以位置不能保证,往往造成灯笼形状,影响钢筋受力,同时由于操作不便,形成质量隐患,因此形成了施工质量上的通病。对于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对构造柱钢筋留置要求高,当出现构造柱钢筋未预留或预留位置错误时,按等强度代换原则,抗震建筑需要保证植筋深度不小于35d,因此现有植筋方式无法满足抗震建筑施工要求,无法进行锚固也不能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的构造柱与加固梁连接中,无法进行锚固也不能进行焊接、连接位置不准确、操作复杂、建筑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包括u型钢板和u型钢筋,所述u型钢板设于加固梁底部外侧,其开口竖直向上,底板底部固设开口竖直向下的u型钢筋,所述u型钢筋的两纵筋分别与构造柱钢筋固定连接,在u型钢板和加固梁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层,所述u型钢板的两侧板通过化学锚栓与内部的加固梁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层为灌钢胶连接层。
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层的厚度范围为3~8mm。
10.进一步地,所述u型钢板两侧板的中部分别对称设置根化学锚栓。
11.进一步地,所述u型钢板和u型钢筋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u型钢筋设于u型钢板
底板的中心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u型钢筋的直径与构造柱钢筋的直径相同。
13.进一步地,所述u型钢筋的两纵筋内侧分别与构造柱钢筋焊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主要用于将原有加固梁进行粘钢加固后,进行二次结构砌筑中,将构造柱钢筋锚入加固梁内,解决此过程中无法进行锚固也不能进行焊接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通过u型钢板和u型钢筋的固定连接,增加了构造柱和加固梁连接位置的准确性,连接稳固可靠,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通过在u型钢板和加固梁之间灌注灌钢胶,形成至密的弹性连接层,将u型钢板和加固梁固定连接起来,弹性连接层密度较低,自身重量小,在钢板和混凝土中粘结性能优良,能保证结合面剪应力的有效传递,同时,采用化学锚栓进一步将u型钢板与加固梁紧密结合。
18.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施工难度,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化学锚栓的设置示意图。
21.图中:1
‑
u型钢板、2
‑
化学锚栓、3
‑
u型钢筋、4
‑
弹性连接层、5
‑
加固梁、6
‑
构造柱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包括u型钢板1和u型钢筋3,u型钢板1设于加固梁5底部外侧,其开口竖直向上,在u型钢板1和加固梁5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层4,将u型钢板1和加固梁5固定连接起来,弹性连接层4优选为灌钢胶连接层,其密度较低,自身重量小,在钢板和混凝土中粘结性能优良,能保证结合面剪应力的有效传递,且灌钢胶的流动性好,能够形成密实的连接层,u型钢板1的两侧板分别设置化学锚栓2,作为优选方式,u型钢板1的两侧板中部分别对称设置2根化学锚栓2,进一步将u型钢板1固定在加固梁5上,u型钢板1底板外侧固设开口竖直向下的u型钢筋3,作为优选方式,u型钢筋3焊接在u型钢板1底板的中部,其两纵筋内侧分别与构造柱钢筋6焊接,焊接长度为100mm。
24.u型钢板1的钢板厚度为10 mm,侧板宽度为300mm;化学锚栓2采用m14化学锚栓;u型钢筋纵筋采用三级抗震钢筋φ14,其长度为500mm,直径与构造柱钢筋6一致。
25.本实用新型用于将原有加固梁进行粘钢加固后,进行二次结构砌筑中,将构造柱钢筋锚入加固梁内。使用时,首先根据加固梁和构造柱钢筋的尺寸分别制作u型钢板和u型钢筋,u型钢板两侧板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预留孔,预留孔的尺寸与化学锚栓适配,将u型钢筋焊接在u型钢板底板中心位置,然后将u型钢板安装在加固梁底部外侧,u型钢板两侧版分别使用2根m14化学锚栓固定在加固梁上,u型钢板与加固梁之间的缝隙用灌钢胶灌注,形成密实的弹性连接层,最后将u型钢筋的两纵筋内侧焊接在构造柱钢筋外侧,单面焊接长度为100mm。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包括u型钢板(1)和u型钢筋(3),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板(1)设于加固梁(5)底部外侧,其开口竖直向上,底板底部固设开口竖直向下的u型钢筋(3),所述u型钢筋(3)的两纵筋分别与构造柱钢筋(6)固定连接,在u型钢板(1)和加固梁(5)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层(4),所述u型钢板(1)的两侧板通过化学锚栓(2)与内部的加固梁(5)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层(4)为灌钢胶连接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层(4)的厚度范围为3~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板(1)两侧板的中部分别对称设置2根化学锚栓(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板(1)和u型钢筋(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u型钢筋(3)设于u型钢板(1)底板的中心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筋(3)的直径与构造柱钢筋(6)的直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筋(3)的两纵筋内侧分别与构造柱钢筋(6)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构造柱顶钢筋与加固梁连接装置,包括U型钢板和U型钢筋,所述U型钢板设于加固梁底部外侧,其开口竖直向上,底板外侧固设开口竖直向下的U型钢筋,所述U型钢筋的两纵筋分别与构造柱钢筋固定连接,在U型钢板和加固梁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层。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将原有加固梁进行粘钢加固后,进行二次结构砌筑中,解决此过程中无法进行锚固也不能进行焊接的问题。通过U型钢板和U型钢筋的固定连接,增加了构造柱和加固梁连接位置的准确性,连接稳固可靠,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在U型钢板和加固梁之间灌注灌钢胶,形成至密的弹性连接层,将U型钢板和加固梁固定连接起来,保证结合面剪应力的有效传递。保证结合面剪应力的有效传递。保证结合面剪应力的有效传递。
技术研发人员:葛成龙 胡富强 李健 杨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4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