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转换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多用不锈钢或金属钛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燃烧器的作用是通过火焰燃烧使试样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液进入燃烧器,在火焰温度和火焰气氛作用下,经过干燥、熔融、蒸发、离解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基态原子,以及部分激发态原子、离子和分子。
3.现有技术中,燃烧器工作时需要提供燃料支撑,在一些能源匮乏,且不便于输送燃料能源的地区而言,传统的燃烧器难易满足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燃气燃烧组件,所述燃气燃烧组件和炉体之间设置有电解组件,所述电解组件电解水产生的气体通过输送组件注入燃气燃烧组件中,且输送组件的管体上设置有过滤组件减少气体中的水分。
6.优选的,所述燃气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室以及安装在燃烧室内部的燃烧器,燃烧室的底面和炉体的底板顶面之间设置有斜撑柱,燃烧室的表面插接有出火口,出火口贯穿炉体的侧板,且燃烧室的表面设置有观察组件。
7.优选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观察管以及安装在观察管管口处的手孔,观察管插接在燃烧室的侧板上,且观察管贯穿炉体的侧板。
8.优选的,所述炉体和燃烧室之间构成储水腔,炉体的侧板表面插接有进水管,炉体的侧板表面安装有水位计,且炉体的顶面安装有泄压阀和排气管。
9.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气管,输气管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排气管的管口处,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炉体的底板后插接在燃烧室的底板上。
10.优选的,所述电解组件包括加热电解器,加热电解器安装在炉体的底板上,加热电解器以及燃烧室的表面均连接有辅助燃气输送管。
11.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水汽吸附芯以及对水汽吸附芯限位的底座和夹持座,夹持座的顶面设置有套管,且套管和底座均套设在输气管的管体上。
12.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环面设置有内螺纹,输气管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套管的外环面设置有把手。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夹持座的内环面设置有内螺纹,底座配合夹持座对水汽吸附芯夹持。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采用水作为基料,将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注入燃烧室内部当做燃料,使用本设备实现将水转化为燃烧热能,节能环保,解决能源匮乏地区使用燃料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在输气管的管道上安装底座和夹持座对水汽吸附芯限位,水汽吸附芯对氢气和氧气中的蒸汽过滤,且水汽吸附芯便于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和夹持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炉体1、斜撑柱2、燃烧室3、进水管4、加热电解器5、辅助燃气输送管6、泄压阀7、排气管8、输气管9、底座10、水汽吸附芯11、夹持座12、套管13、把手14、燃烧器15、出火口16、观察管17、手孔18、水位计19。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包括炉体1,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燃气燃烧组件,燃气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室3以及安装在燃烧室3内部的燃烧器15,燃烧室3的底面和炉体1的底板顶面之间设置有斜撑柱2,燃烧室3的表面插接有出火口16,出火口16贯穿炉体1的侧板,且燃烧室3的表面设置有观察组件,观察组件包括观察管17以及安装在观察管17管口处的手孔18,观察管17插接在燃烧室3的侧板上,且观察管17贯穿炉体1的侧板,炉体1和燃烧室3之间构成储水腔,炉体1的侧板表面插接有进水管4,炉体1的侧板表面安装有水位计19,且炉体1的顶面安装有泄压阀7和排气管8;
22.燃气燃烧组件和炉体1之间设置有电解组件,电解组件包括加热电解器5,加热电解器5安装在炉体1的底板上,加热电解器5以及燃烧室3的表面均连接有辅助燃气输送管6,电解组件电解水产生的气体通过输送组件注入燃气燃烧组件中;
23.输送组件的管体上设置有过滤组件减少气体中的水分,输送组件包括输气管9,输气管9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排气管8的管口处,输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炉体1的底板后插接在燃烧室3的底板上,过滤组件包括水汽吸附芯11以及对水汽吸附芯11限位的底座10和夹持座12,夹持座12的顶面设置有套管13,且套管13和底座10均套设在输气管9的管体上,套管13的内环面设置有内螺纹,输气管9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套管13的外环面设置有把手14,底座1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夹持座12的内环面设置有内螺纹,底座10配合夹持座12对水
汽吸附芯11夹持。
24.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水通过进水管4注入炉体1和燃烧室3之间的储水腔后,开启加热电解器5对储水腔内部的水电解,泄压阀7用于对储水腔泄压,电解产生的氢气、氧气以及部分水蒸气沿着输气管9注入燃烧室3中为燃烧器15燃烧供能,且辅助燃气输送管6为燃烧器15提供天然气辅助燃烧,如此实现将水转换为燃烧热能,出火口16用于将燃烧室3内部热能向外输送,开启手孔18即可通过观察管17观察燃烧室3内部燃烧情况,其中水汽吸附芯11对输气管9输送的水汽过滤,需要更换水汽吸附芯11时,手握把手14向上旋拧套管13,夹持座12抬升后,将水汽吸附芯11从底座10抽出更换即可,操作简单便捷。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燃气燃烧组件,所述燃气燃烧组件和炉体(1)之间设置有电解组件,所述电解组件电解水产生的气体通过输送组件注入燃气燃烧组件中,且输送组件的管体上设置有过滤组件减少气体中的水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燃烧组件包括燃烧室(3)以及安装在燃烧室(3)内部的燃烧器(15),燃烧室(3)的底面和炉体(1)的底板顶面之间设置有斜撑柱(2),燃烧室(3)的表面插接有出火口(16),出火口(16)贯穿炉体(1)的侧板,且燃烧室(3)的表面设置有观察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包括观察管(17)以及安装在观察管(17)管口处的手孔(18),观察管(17)插接在燃烧室(3)的侧板上,且观察管(17)贯穿炉体(1)的侧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和燃烧室(3)之间构成储水腔,炉体(1)的侧板表面插接有进水管(4),炉体(1)的侧板表面安装有水位计(19),且炉体(1)的顶面安装有泄压阀(7)和排气管(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气管(9),输气管(9)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排气管(8)的管口处,输气管(9)的另一端贯穿炉体(1)的底板后插接在燃烧室(3)的底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组件包括加热电解器(5),加热电解器(5)安装在炉体(1)的底板上,加热电解器(5)以及燃烧室(3)的表面均连接有辅助燃气输送管(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水汽吸附芯(11)以及对水汽吸附芯(11)限位的底座(10)和夹持座(12),夹持座(12)的顶面设置有套管(13),且套管(13)和底座(10)均套设在输气管(9)的管体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3)的内环面设置有内螺纹,输气管(9)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套管(13)的外环面设置有把手(14)。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夹持座(12)的内环面设置有内螺纹,底座(10)配合夹持座(12)对水汽吸附芯(11)夹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转换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包括炉体,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燃气燃烧组件,燃气燃烧组件和炉体之间设置有电解组件,电解组件电解水产生的气体通过输送组件注入燃气燃烧组件中,且输送组件的管体上设置有过滤组件减少气体中的水分;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电解转化燃烧热能的能源转换炉采用水作为基料,将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注入燃烧室内部当做燃料,使用本设备实现将水转化为燃烧热能,节能环保,解决能源匮乏地区使用燃料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袁兴立 辛慧容 梁宇先 肖光杰 娄逐柱 孙怀民 谢自金 黄良君 刘万真 王宝亭 高树立 张其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袁兴立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