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设备,特别是一种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泳池、小区泳池逐渐出现在居民的城市生活中,与一般的商用泳池不同,此类泳池的容积相对较小,场地也较为有限,无法容纳大型的过滤设备,也无法经常采用化学方式进行消毒,因此,需要一种体积较小的集成式泳池水过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使用方便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它包括砂缸、过滤砂、过滤组件及电控阀,所述砂缸顶部设有开口,所述过滤砂盛放在砂缸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件、集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集水管一端分布有多个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被埋在过滤砂内,集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电控阀底部设有连接盘,电控阀上还设有过滤进水口和过滤出水口,所述连接盘盖在开口上并与开口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管与过滤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进水口与砂缸内腔连通。
5.为了使整个过滤系统结构紧凑、控制方便,所述电控阀包括阀体、阀芯、阀盖及电控驱动装置,所述阀盖盖在阀体上并与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污水进口、废水排放口、回流排放口;所述阀体内由上往下设有污水进水室和阀腔,所述污水进口连通污水进水室,所述阀腔内设有支撑柱和防水板,所述支撑柱位于阀腔中央,所述过滤出水口开设在支撑柱上,所述防水板从支撑柱向阀体内壁延伸,从而将阀腔分割为环绕支撑柱分布五个区域,依次为进水腔、废水腔、封闭区、出水腔及回流腔,其中进水腔的底面积为废水腔底面积的2倍,所述废水腔和回流腔的底面积相等,过滤进水口与进水腔连通,废水排放口与废水腔连通,过滤出水口与出水腔连通,回流排放口与回流腔连通,在封闭区顶部设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朝向污水进水室的表面以及各防水板顶部组成污水进水室和阀腔的分界面;所述阀芯安装在污水进水室内,所述阀芯包括阀垫、阀板及弹簧,所述阀垫安装在阀板底部并与所述分界面抵接,所述阀板包括相对设置在阀板两侧的通孔和流通槽,所述阀板顶部设有传动杆,所述弹簧套设在传动杆外周,所述阀板顶部与传动杆的连接处设有受力平面,所述受力平面与弹簧一端抵接,所述阀盖上设有弹簧座,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座抵接,所述弹簧座中央设有与传动杆形成孔轴配合的轴孔,所述传动杆与轴孔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传动杆穿过轴孔后与电控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6.为了减少进水对过滤砂造成冲击,使过滤砂得到均匀充分的利用,所述电控阀底部还设有分水网,所述分水网上设有分水孔,在分水网中央设有供出水管穿过的导向管。
7.为了避免砂缸内空气对进水造成阻碍,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端部连接有过滤排气头,所述过滤排气接头上设有宽度小于过滤砂粒径的排气槽。
8.为了方便排水,所述砂缸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塞,所述排水塞包括带孔螺栓、固定螺母、盲孔螺母、橡胶塞和过滤网,所述带孔螺栓穿过排水口且带孔螺栓与砂缸间设有排水密封圈,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带孔螺栓中间的排水孔内,所述固定螺母与带孔螺栓螺纹连接并将带孔螺栓固定在砂缸上,所述盲孔螺母与带孔螺栓伸出砂缸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橡胶塞设置在盲孔螺母内侧与带孔螺母端部之间。
9.为了方便、可靠地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盘与开口通过一对卡环连接固定,所述卡环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锁紧,所述开口上设有折沿,所述卡环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所述折沿和连接盘对齐后卡入卡槽内,所述折沿与连接盘间设有罐体密封圈。
10.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结构紧凑,采用电控阀进行工作位切换,使用方便、容易搬运,能够较好满足家用泳池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实施例1的主视图;
12.图2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实施例1中电控阀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14.图4是实施例1中阀体的俯视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7是实施例2另一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砂缸1、过滤砂2、电控阀3、过滤件4、集水管5、出水管6、密封圈7、分水网8、排水塞9、卡环10、连接螺栓11、罐体密封圈12、连接盘30、过滤进水口31、过滤出水口32、阀体33、阀盖34、电控驱动装置35、支撑柱36、防水板37、阀板38、阀垫39、弹簧40、排气管50、过滤排气头51、排气槽52、分水孔80、导向管81、带孔螺栓90、固定螺母91、盲孔螺母92、橡胶塞93、过滤网94、排水密封圈95、开口100、排水口101、折沿102、卡槽110、污水进口330、废水排放口331、回流排放口332、污水进水室333、进水腔334、废水腔335、出水腔336、回流腔337、封闭板338、弹簧座340、轴孔341、通孔380、流通槽381、传动杆382、受力平面383、螺栓排水孔90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描述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它包括砂缸1、过滤砂2、过滤组件及电控阀3,所述砂缸1顶部设有开口100,所述过滤砂2盛放在砂缸1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件4、集水管5和出水管6,所述集水管5一端分布有多个过滤件4,所述过滤件4被埋在过滤砂2内,集水管5的另一端与出水管6连接,所述电控阀3底部设有连接盘30,电控阀3上还设有过滤进水口31和过滤出水口32,所述连接盘30盖在开口100上并与开口100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管6与过滤出水口32连通,所述过滤进水口31与砂缸1内腔连通;本
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4可以是是带有网眼的管件,应当理解的是,过滤管4的目的在于阻挡过滤砂2进入集水管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完全可以在不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对过滤件4的形状、网眼的大小进行调整,甚至可以采用过滤棉、纱布等材料替代网眼的过滤功能。
23.为了使整个过滤系统结构紧凑、控制方便,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电控阀3包括阀体33、阀芯、阀盖34及电控驱动装置35,所述阀盖34盖在阀体33上并与阀体33密封连接,所述阀体33上设有污水进口330、废水排放口331、回流排放口332;所述阀体33内由上往下设有污水进水室333和阀腔,所述污水进口330连通污水进水室333,所述阀腔内设有支撑柱36和防水板37,所述支撑柱36位于阀腔中央,所述过滤出水口32开设在支撑柱36上,所述防水板37从支撑柱36向阀体33内壁延伸,从而将阀腔分割为环绕支撑柱36分布五个区域,依次为进水腔334、废水腔335、封闭区、出水腔336及回流腔337,其中进水腔334的底面积为废水腔335底面积的2倍,所述废水腔335和回流腔337的底面积相等,过滤进水口31与进水腔334连通,废水排放口331与废水腔335连通,过滤出水口32与出水腔336连通,回流排放口332与回流腔337连通,在封闭区顶部设有封闭板338,所述封闭板338朝向污水进水室333的表面以及各防水板37顶部组成污水进水室333和阀腔的分界面;所述阀芯安装在污水进水室333内,所述阀芯包括阀垫39、阀板38及弹簧40,所述阀垫39安装在阀板38底部并与所述分界面抵接,所述阀板38包括相对设置在阀板38两侧的通孔380和流通槽381,所述阀板38顶部设有传动杆382,所述弹簧40套设在传动杆382外周,所述阀板38顶部与传动杆382的连接处设有受力平面383,所述受力平面383与弹簧40一端抵接,所述阀盖34上设有弹簧座340,弹簧40的另一端与弹簧座340抵接,所述弹簧座340中央设有与传动杆382形成孔轴配合的轴孔341,所述传动杆382与轴孔341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传动杆382穿过轴孔341后与电控驱动装置35传动连接。
24.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述的电控阀3至少包含有关闭、过滤、水循环、反洗、直排共五个工作位,各工作位中的连通关系为:
25.1.关闭工作位:污水进口330、废水排放口331、回流排放口332、过滤进水口31和过滤出水口32全部被封闭堵塞,此时电控阀3内各水路截止,不起到过滤排水功能;
26.2.过滤工作位:污水进口330与过滤进水口31通过通孔380连通,过滤出水口32通过流通槽381和废水排放口331连通,回流排放口332被阀板38封闭,此时污水从污水进口330流入,由过滤进水口31流入砂缸1,再经过过滤砂2过滤后,由过滤件4、集水管5、出水管6、过滤出水口32,最后从废水排放口331排出;
27.3.水循环工作位:污水进口330与过滤进水口31通过通孔380连通,过滤出水口32通过流通槽381与回流排放口332连通,废水排放口331被阀板38封闭,此时污水流向与过滤工作位中相似,但最终被过滤的水将从回流排放口332重新排入泳池;
28.4.反洗工作位:污水进口330与过滤出水口32通过通孔380连通,过滤进水口31通过流通槽381与废水排放口331连通,回流排放口332被封闭,此时向污水进口330泵入净水,净水从过滤出水口32反向流入出水管6,经集水管5、过滤件4后流入过滤砂2,对过滤砂2进行反洗后,再由过滤进水口31、废水排放口331排出;
29.5.直排工作位:此时污水进口330和废水排放口331直接连通,废水直接排出。
30.上述工作位的切换,均由电控驱动装置35驱动阀芯转动进行,当切换工作位时,电
控驱动装置35驱动阀芯转动至目标工作位,此过程中,弹簧40的弹力使阀芯与前述由封闭板338及各防水板37顶部组成污水进水室333和阀腔的分界面不发生分离,保证电控阀3的密封效果。
31.应当理解的是,驱动阀芯转动的电控驱动装置35可以由与传动杆382连接的电机、控制电路、操纵面板等现有技术构成,依照本说明书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能够实现电控驱动装置35这一技术方案。
32.在实际使用中,由控制电路驱动电机,从而带动传动杆382,使之带动阀芯旋转,从而实现工作位的切换。
33.本实施例提供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结构紧凑,采用电控阀3进行工作位切换,使用方便、容易搬运,能够较好满足家用泳池的使用需求。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描述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如图5所示,除实施例1所述特征外,为了减少进水对过滤砂2造成冲击,使过滤砂2得到均匀充分的利用,所述电控阀3底部还设有分水网8,所述分水网8上设有分水孔80,在分水网8中央设有供出水管6穿过的导向管81。
36.为了避免砂缸1内空气对进水造成阻碍,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集水管5上设有排气管50,所述排气管50端部连接有过滤排气头51,所述过滤排气接头上设有宽度小于过滤砂2粒径的排气槽52。
37.为了方便排水,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砂缸1底部设有排水口101,所述排水口101上设有排水塞9,所述排水塞9包括带孔螺栓90、固定螺母91、盲孔螺母92、橡胶塞93和过滤网94,所述带孔螺栓90穿过排水口101且带孔螺栓90与砂缸间设有排水密封圈95,所述过滤网94设置在带孔螺栓90中间的螺栓排水孔900内,所述固定螺母91与带孔螺栓90螺纹连接并将带孔螺栓90固定在砂缸1上,所述盲孔螺母92与带孔螺栓90伸出砂缸1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橡胶塞93设置在盲孔螺母92内侧与带孔螺栓90端部之间。
38.为了方便、可靠地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盘30与开口100通过一对卡环10连接固定,所述卡环1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1连接锁紧,所述开口100上设有折沿102,所述卡环10上设有卡槽110,所述卡槽110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所述折沿102和连接盘30对齐后卡入卡槽110内,所述折沿102与连接盘30间设有罐体密封圈12;连接时,旋拧连接螺栓11使两卡环10逐渐锁紧,此时截面呈梯形的卡槽110会逐渐压紧连接盘30和折沿102使两者连接紧固,同时密封圈7在此状态下发生变形,从而起到可靠的密封效果。
39.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电控阀3配合砂缸1底部的排水口101对砂缸1内的过滤砂2进行正洗,此时电控阀3中,废水口通过流通槽381与过滤进水口31连通,从废水口向砂缸1内泵入净水,并拧开盲孔螺母92,此时橡胶塞93由于失去了盲孔螺母92的轴向限位,因此与螺栓排水孔900脱离,此时被泵入砂缸1的水可以经螺栓排水孔900排出,同时过滤砂2被过滤网94限制在砂缸1内部,不会随水流出。
40.本实施例提供的泳池智能循环过滤系统,由于设置分水网8,可能出现部分颗粒较大的杂物由于分水孔80的限制而不能在反洗过程中排出,因此设置排水口101配合电控阀3进行正洗,有效保持设备内部的清洁,从而提高过滤系统的过滤效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