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家庭厨房电器中,电磁炉因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体积小巧、安全性好以及外形美观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3.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功率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igbt)的开关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通过电磁线盘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锅具底部产生交变感应电流形成涡流,从而使锅具加热。由于igbt频繁开启,igbt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igbt温度升高,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导致igbt故障。同时,另一种功率器件——桥堆在所述电磁炉长时间工作在大电流状态下时,其发热量也会很大,当热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导致pn结温度过高,从而造成pn结热击穿进而使所述桥堆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进行散热的电磁炉散热装置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进行散热的电磁炉散热装置。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一种电磁炉散热装置,包括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底部可拆卸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电磁炉本体的底部向内凹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片,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所述桥堆均通过引脚连接电磁炉本体内的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壁底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冷却腔内灌注有冷凝水,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散热片一一对应且相互接触。
9.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螺孔,所述散热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表面沿四周边角处均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电磁炉本体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柱内设置有固定装置。
11.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横向贯穿所述连接柱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滑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接孔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滑动安装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表面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固定座上,所述驱动板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连接槽内壁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座相对应的固定槽。
12.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伸缩杆。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均设置在散热板上,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升温过程中,将温度传递至散热板及散热片上,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对冷却腔内的冷凝水制冷,通过导热片将低温传递至散热片上,对散热片上进行水冷降温,从而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桥堆进行散热的电磁炉散热装置。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电磁炉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散热槽安装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冷却腔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0
‑
电磁炉本体;
21.101
‑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2.102
‑
桥堆;
23.103
‑
散热片;
24.104
‑
散热槽;
25.105
‑
散热板;
26.106
‑
螺栓;
27.200
‑
散热机构;
28.201
‑
壳体;
29.202
‑
冷却腔;
30.203
‑
半导体制冷器;
31.204
‑
导热片;
32.301
‑
连接槽;
33.302
‑
第一连接孔;
34.303
‑
连接柱;
35.304
‑
固定座;
36.305
‑
驱动板;
37.306
‑
升降机构;
38.307
‑
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0.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散热装置,包括电磁炉本体100,电磁炉本体100底部可拆卸安装有散热机构200,电磁炉本体100的底部向内凹设有散热槽
104,散热槽104内固定安装有散热板105,散热板105的底部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片103,散热板105的上表面设置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均通过引脚连接电磁炉本体100内的电路板,散热机构200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内设置有冷却腔202,冷却腔202内壁底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203,冷却腔202内灌注有冷凝水,冷却腔202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导热片204,导热片204与散热片103一一对应且相互接触;使用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均设置在散热板105上,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升温过程中,将温度传递至散热板105及散热片103上,通过半导体制冷器203对冷却腔202内的冷凝水制冷,通过导热片204将低温传递至散热片103上,对散热片103上进行水冷降温,从而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进行散热的电磁炉散热装置。
41.需要说明的是,冷凝水为浓度高于7%的盐水,能够避免其冷却时发生冻结。
42.本实施例中,散热板105的上表面设置有螺孔,散热板105通过螺栓106固定在散热槽104内。
43.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壳体201上表面沿四周边角处均设置有连接柱303,电磁炉本体100的底面设置有与连接柱303相适配的连接槽301,连接柱303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横向贯穿连接柱303的第一连接孔302,第一连接孔302内滑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座304,第一连接孔302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07,第二连接孔307内滑动安装有驱动板305,驱动板305上表面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固定座304上,驱动板305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机构306,连接槽301内壁两侧设置有与固定座304相对应的固定槽,升降机构306为电动伸缩杆;通过升降机构306使驱动板305在第二连接孔307内滑动升降,当驱动板305向上移动时,通过连接杆使两个固定座304相背移动,进入固定槽内,从而将散热机构200固定在电磁炉本体100底部,当驱动板305向下移动时,两个固定座304相向移动,进入第一连接孔302内,从而使得散热机构200能够从电磁炉本体100底部拆卸下来,实现了散热机构200的便捷拆装。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均设置在散热板105上,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升温过程中,将温度传递至散热板105及散热片103上,通过半导体制冷器203对冷却腔202内的冷凝水制冷,通过导热片204将低温传递至散热片103上,对散热片103上进行水冷降温,从而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1和桥堆102进行散热的电磁炉散热装置。
45.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4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