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4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激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反激式变压器的骨架和导电引脚之间,大多采用插装的形式进行装配,即在骨架的底面需要设置引脚的地方开设若干数量的小孔,然后将导电引脚插入这些小孔中,依靠小孔内壁与导电引脚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电引脚与骨架之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电引脚与骨架连接的一端在结构上没有做任何特殊处理,导电引脚和骨架之间仅仅只有侧面的摩擦力作用,使得导电引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小孔中发生松动,甚至使得导电引脚发生脱落,这样的反激式变压器是不符合机械振动冲击要求、结构不稳定的。如果该反激式变压器应用到电路中后,容易出现导电引脚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可能会造成电路出现故障,检修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反激式变压器,通过对导电引脚的结构及导电引脚和骨架之间的装配方式进行改良,从而使得该反激式变压器满足机械振动冲击要求。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款结构稳定的反激式变压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反激式变压器,包括一骨架,具有一绕线部,所述绕线部具有一通孔,所述绕线部两端延伸设置有挡板,每一所述挡板连接有一底座;若干导电引脚,与所述底座连接,每一所述导电引脚包括一主体部,及一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形成t字型,所述连接部完全埋入所述底座,与所述底座通过注塑成型一体连接;磁芯,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组,分别插入所述通孔的两端;及一绕组,套设于所述绕线部上。
7.可选的,每一所述导电引脚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形成l字型结构。
8.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互相垂直。
9.可选的,所述绕线部两端延伸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连接至相应的所述挡板。
10.可选的,所述挡板与所述绕线部相背的一面上设置有点胶,所述点胶用以粘接所述磁芯及所述骨架。
11.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彼此间隔设置,进而于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线槽,所述线槽用以走线。
12.可选的,所述磁芯包括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连接处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柱体,所述绕线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13.可选的,所述缺口包括曲面及弧面,所述弧面包括两条边,其中一条边与所述曲面相接,另一条边与所述第二平面相接,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弧面上,当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时,所述挡板与所述曲面之间存在有间隙。
14.可选的,所述绕组由至少一组绕线绕制而成,所述绕线包括铜线及包裹在所述铜线外部的铁氟龙膜。
15.可选的,所述挡板与所述绕线部、底座均通过注塑成型一体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激式变压器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所述导电引脚的连接部,并将所述t字型导电引脚与所述骨架通过注塑成型一体连接,增加了所述导电引脚在所述底座内部不同方向的受力面积,使得所述导电引脚能够满足机械振动冲击要求,进而增强了所述反激式变压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反激式变压器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的分解图。
19.图3是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中骨架和导电引脚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中磁芯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是沿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中a

a方向的截面图。
22.图6是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中绕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7是图6所示绕组中绕线的截面图。
24.图8是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中导电引脚的立体示意图。
25.图9是图1所示反激式变压器中导电引脚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骨架
ꢀꢀꢀꢀꢀꢀꢀꢀꢀꢀꢀꢀ
10
ꢀꢀꢀꢀꢀꢀꢀꢀꢀꢀꢀꢀꢀꢀ
绕线部
ꢀꢀꢀꢀꢀꢀꢀꢀꢀꢀꢀꢀ
110
28.通孔
ꢀꢀꢀꢀꢀꢀꢀꢀꢀꢀꢀꢀ
120
ꢀꢀꢀꢀꢀꢀꢀꢀꢀꢀꢀꢀꢀ
挡板
ꢀꢀꢀꢀꢀꢀꢀꢀꢀꢀꢀꢀꢀꢀ
130
29.上表面
ꢀꢀꢀꢀꢀꢀꢀꢀꢀꢀ
131
ꢀꢀꢀꢀꢀꢀꢀꢀꢀꢀꢀꢀꢀ
间隙
ꢀꢀꢀꢀꢀꢀꢀꢀꢀꢀꢀꢀꢀꢀ
132
30.底座
ꢀꢀꢀꢀꢀꢀꢀꢀꢀꢀꢀꢀ
140
ꢀꢀꢀꢀꢀꢀꢀꢀꢀꢀꢀꢀꢀ
凹槽
ꢀꢀꢀꢀꢀꢀꢀꢀꢀꢀꢀꢀꢀꢀ
141
31.隔板
ꢀꢀꢀꢀꢀꢀꢀꢀꢀꢀꢀꢀ
142
ꢀꢀꢀꢀꢀꢀꢀꢀꢀꢀꢀꢀꢀ
线槽
ꢀꢀꢀꢀꢀꢀꢀꢀꢀꢀꢀꢀꢀꢀ
143
32.磁芯
ꢀꢀꢀꢀꢀꢀꢀꢀꢀꢀꢀꢀ
20
ꢀꢀꢀꢀꢀꢀꢀꢀꢀꢀꢀꢀꢀꢀ
第一平面
ꢀꢀꢀꢀꢀꢀꢀꢀꢀꢀ
210
33.第二平面
ꢀꢀꢀꢀꢀꢀꢀꢀ
220
ꢀꢀꢀꢀꢀꢀꢀꢀꢀꢀꢀꢀꢀ
缺口
ꢀꢀꢀꢀꢀꢀꢀꢀꢀꢀꢀꢀꢀꢀ
230
34.曲面
ꢀꢀꢀꢀꢀꢀꢀꢀꢀꢀꢀꢀ
231
ꢀꢀꢀꢀꢀꢀꢀꢀꢀꢀꢀꢀꢀ
弧面
ꢀꢀꢀꢀꢀꢀꢀꢀꢀꢀꢀꢀꢀꢀ
232
35.柱体
ꢀꢀꢀꢀꢀꢀꢀꢀꢀꢀꢀꢀ
240
ꢀꢀꢀꢀꢀꢀꢀꢀꢀꢀꢀꢀꢀ
绕组
ꢀꢀꢀꢀꢀꢀꢀꢀꢀꢀꢀꢀꢀꢀ
30
36.绕线
ꢀꢀꢀꢀꢀꢀꢀꢀꢀꢀꢀꢀ
310
ꢀꢀꢀꢀꢀꢀꢀꢀꢀꢀꢀꢀꢀ
铜线
ꢀꢀꢀꢀꢀꢀꢀꢀꢀꢀꢀꢀꢀꢀ
311
37.铁氟龙膜
ꢀꢀꢀꢀꢀꢀꢀꢀ
312
ꢀꢀꢀꢀꢀꢀꢀꢀꢀꢀꢀꢀꢀ
耐高温胶带
ꢀꢀꢀꢀꢀꢀꢀꢀ
320
38.导电引脚
ꢀꢀꢀꢀꢀꢀꢀꢀ
40
ꢀꢀꢀꢀꢀꢀꢀꢀꢀꢀꢀꢀꢀꢀ
主体部
ꢀꢀꢀꢀꢀꢀꢀꢀꢀꢀꢀꢀ
410
39.连接部
ꢀꢀꢀꢀꢀꢀꢀꢀꢀꢀ
420
ꢀꢀꢀꢀꢀꢀꢀꢀꢀꢀꢀꢀꢀ
弯折部
ꢀꢀꢀꢀꢀꢀꢀꢀꢀꢀꢀꢀ
430
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激式变压器100的示意图。图1所示,所述反激式变压器100包括有:骨架10、磁芯20、绕组30及导电引脚40。
43.请一并参阅图2,其中,所述骨架10具有一绕线部110。所述绕线部110具有通孔120。所述绕线部110两端延伸设置有挡板130,每一所述挡板130连接有一底座140。
44.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磁芯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芯20对称设置,分别安装于所述通孔120的两端。所述绕组30套设于所述绕线部110上。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40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41,用于增加该反激式变压器100的爬电距离。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41的槽宽w为1.2mm,槽深d为0.6mm。如此,此时的爬电距离相比于不开设所述凹槽141时,可增加0.6
×
2=1.2mm,即所述槽深d的两倍。可以理解,通过在底座140的侧面开设尺寸不一的凹槽141,能够灵活的满足电气安规中对爬电距离的要求。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30与所述绕线部110、底座140均为注塑成型一体连接。通过一体连接的设计,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组装而导致反激式变压器100不满足机械振动冲击要求的情况。
47.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40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142。相邻的所述隔板142之间形成有线槽143。所述线槽143用于所述绕线310连接所述导电引脚40时进行走线。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线槽143,可避免额外增大所述反激式变压器100的尺寸。
48.请再次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两对称设置的所述磁芯20相接触的平面为第一平面210,每一所述磁芯20面向所述底座140的一面均为第二平面220。所述第一平面210与第二平面220相互垂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210为磁芯20的侧面,第二平面220为磁芯20的底面。每一所述磁芯20的所述第一平面210和第二平面220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缺口23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缺口230呈半圆形。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缺口230包括曲面231及弧面232。所述曲面231展开后为一个长方形。所述弧面232包括两条边,其中一条边n与所述曲面的一条长边m重合,另一条边与所述第二平面220相接。所述弧面232上设置有一柱体240。其中,所述柱体240的高度h与所述曲面231宽度l一致。
49.可以理解,当将磁芯20组装至骨架10的两侧时,可于所述挡板130远离所述绕线部110的一侧与所述弧面232之间设置点胶(图未示),并使得所述柱体240对准所述通孔120,以使得所述柱体240穿设于所述通孔120内。再者,所述磁芯20通过所述点胶与所述骨架10粘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反激式变压器100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50.请参考图2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30具有一上表面131,所述上表面131与所述曲面231的弧度一致。两对称设置的所述磁芯20的所述柱体240分别插入所述通孔120的两端后,所述挡板130与所述曲面231之间存在有间隙。即于所述上表面131与所述曲面231之间形成间隙1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间隙132的大小为0.3mm

0.4mm。
51.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合理大小的所述间隙132,可便于在组装时将所述磁芯20与所述骨架10组合在一起。
52.请参阅图6,所述绕组30由至少一组绕线310绕制而成。所述绕线310与所述导电引
脚40电连接。市面上的绕组30的形式一般有圆筒式、箔式、连续式、纠结式、螺旋式、交错式等,圆筒式的绕组30又细分为单层圆筒式、双层圆筒式、多层圆筒式和分段圆筒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组30为多层圆筒式,它包括3组所述绕线310。
53.其中,所述绕线310一般是具有绝缘层的导电金属电线,使用的金属一般是电导率较高的铜或铝,导电金属电线外围往往由绝缘层包裹。常用的绕线310有铁氟龙绝缘线、漆包线等。请一并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310包括铜线311及包裹在所述铜线311外部的铁氟龙膜312。所述绕线310外部还具有一层或多层的耐高温胶带320。
54.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若干所述导电引脚40间隔设置(例如连接)于所述底座140的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40与所述底座140通过注塑成型一体连接。两个所述底座140所连接的导电引脚4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导电引脚4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一个底座140连接5个所述导电引脚40,另一个底座140连接3个所述导电引脚40为例加以说明。
55.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导电引脚40与所述底座140注塑成型连接在一起,可使得所述导电引脚40满足机械振动冲击要求,进而较好地增强所述反激式变压器100的稳定性。
56.请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引脚40具有主体部410及连接部420。所述连接部420与所述主体部410形成t字型。所述连接部420用以完全埋入所述底座140,以与所述底座140注塑成型一体连接。所述主体部410用以电连接至所述绕组30。
57.可以理解,通过设置t字型的导电引脚40,并将其与所述底座140由注塑成型连接在一起,可以使得所述导电引脚40在所述底座140的内部同时受到横向和纵向的挤压力,使得所述导电引脚40满足机械振动冲击要求,进而极大地增强所述反激式变压器100的稳定性。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40还包括弯折部430,所述弯折部430与所述主体部410远离所述连接部420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部430与所述主体部410形成l字型。l型的导电引脚40相比于针型的导电引脚40在耐焊接性方面更好。
59.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2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弯折部430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同或者互相垂直。例如,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y轴方向)为互相垂直关系。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方向(y轴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y轴方向)相同。
60.下面详述本实施例的反激式变压器100的组装过程:
61.组装时,首先将绕线310绕制于所述绕线部110上。接着将所述绕线310的线头(图未示)和线尾(图未示)脱皮后挂在所述导电引脚40上。然后在所述骨架10两侧的所述挡板130与所述磁芯20相接触的面上点胶。最后将对称的一组磁芯20分别插入所述通孔120的两端,使得所述磁芯20与所述骨架10组合在一起。
62.本实用新型的反激式变压器100通过增加所述导电引脚40的连接部420,并使得所述连接部420与主体部410构成t型结构,再将所述t型结构与所述骨架10通过注塑成型一体连接,使得所述导电引脚40能够满足机械振动冲击要求,从而增强所述反激式变压器100的稳定性。
63.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