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2.宽带功率放大器是发射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射机系统中,发射机的输出端口为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将混频器出来的小信号通过放大,达到适合天线长距离传输的信号强度,完成信号的传输。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不够,信号在输出路径上发生过大的衰减,信号链路将会中断,对用户的使用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发射机系统的工作频段在不断变宽,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和实现越来越重要。
3.现有技术中基于gaas phemt工艺的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n个依次级联的phemt管:phemt1、phemt2至phemtn,以及微带传输线mline1、mline2至mlinen。根据带宽和性能要求,设计选用相应的级数、管子尺寸和外围微带线尺寸,其中phemt1到phemtn通常会采用相同尺寸的phemt管。然而,普通的分布式放大器在大功率和带宽之间不太容易达到共存。一般来说若需要高的带宽,会使用稍小的phemt管尺寸,但这又限制了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
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其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依次级联的若干级功率放大单元;
6.每一级所述功率放大单元均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和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均包括若干phemt管;
7.从输入端口至输出端口,各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phemt管的尺寸逐级递减。
8.优选的,同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相同。
9.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同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相近。
10.进一步优选的,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均包括m个的phemt管,m≥2,其中:第一个phemt管的源极接地;第一个phemt管的栅极与输入端口连接;第i个phemt管的源极与第i

1个phemt管的漏极连接,2≤i≤m;第m个phemt管的漏极与该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
11.优选的,相邻的两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前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
12.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0;电容c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输入端口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其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依次级联的若干级功率放大单元;
14.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均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和phemt管;
15.从输入端口至输出端口,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phemt管的尺寸逐级递减。
16.优选的,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phemt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输入端口连接,漏极与该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
17.优选的,相邻的两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前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
18.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0;电容c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输入端口连接。
19.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通过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phemt管的尺寸逐级递减的结构构造,使得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同时满足了带宽和输出功率上的需求。
2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在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采用了包括若干phemt管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提高了分布式放大器的增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输出功率。
21.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可以集成在基于gaas phemt工艺的射频前端发射系统中,形成单片发射系统,可以大大减小系统体积,且芯片功耗小,适于长期使用且可靠性能高。
附图说明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gaas phemt工艺的宽带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框图;
23.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框图;
24.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特性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25.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0.1

1ghz的输出功率(psat)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26.图5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1

22ghz的输出功率(psat)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列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限定。
28.本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如图2所示,其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依次级联的若干级功率放大单元;
29.每一级所述功率放大单元均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和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均包括若干phemt管;
30.从输入端口至输出端口,各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phemt管的尺寸逐级递减。也即:各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phemt管的尺寸从输
入端口至输出端口逐级递减。本实用新型在此结构构造下,可在前级管子提供高功率的同时,靠后级小尺寸的管子提供更宽的带宽。
31.在本实施例中,同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相同。也即:同一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相同。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共有n级依次级联的功率放大单元,n≥2。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中,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均包括m个的phemt管,m≥2;其中(也即在同一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也可以说是在同一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第一个phemt管的源极接地;第一个phemt管的栅极与输入端口连接;第i个phemt管的源极与第i

1个phemt管的漏极连接,2≤i≤m;第m个phemt管的漏极与该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其中,第2至m个phemt管的栅极端接射频接地网络(图中未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射频接地网络为电阻电容串联接地,也可以说是其中第2至m个phemt管的栅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电容接地。各phemt管的栅极均连接有供电电源(图中未示出)。如上所述的各个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第一个phemt管工作在共源状态,第2

m个phemt管工作在共栅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stack结构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嵌入到分布式功率放大器中,可提高分布式放大器的增益,有效解决了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增益过低的问题,同时提升了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3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中,如图2所示,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均包括3个的phemt管,也即m=3。
35.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1和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第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包括3个的phemt管分别为:晶体管phemt11、晶体管phemt12和晶体管phemt13;第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2和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第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包括3个的phemt管分别为:晶体管phemt21、晶体管phemt22和晶体管phemt23;以此类推,第n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n和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第n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包括3个的phemt管分别为:晶体管phemtn1、晶体管phemtn2和晶体管phemtn3。
36.以第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为例,第一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1)的源极接地;第一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1)的栅极与输入端口连接;其他第2至m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2和晶体管phemt13)的栅极可端接射频接地网络(图中未示出);第2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2)的源极与第1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1)的漏极连接,第3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3)的源极与第2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2)的漏极连接;第3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13)的漏极与该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1的一端相连。各phemt管的栅极均连接有供电电源(图中未示出)。其他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依次类推,不再赘述。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中,相邻的两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前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后一级(也可以说是下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
另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也即: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依次串接(也可以说依次串联),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与输出端口连接。在这一结构构造下,实现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若干级功率放大单元的依次级联。
38.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1的另一端,与第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2的一端相连;第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2的一端同时与第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第3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23)的漏极相连,第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2的另一端,与第三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3(图中未示出)的一端相连;
……
其他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依次类推,不再赘述。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也即第n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n的一端与前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也即第n

1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n

1的另一端相连,同时与该级功率放大单元(也即第n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第3个phemt管(也即晶体管phemtn3)的漏极相连;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也即第n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n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
39.本实施例中,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还包括电容c0;电容c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输入端口连接。
40.文中所述“/”表示或。文中所述phemt,亦可称为phemt。文中所述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亦可称为晶体管模块。文中所述phemt管的尺寸,也即phemt管的栅宽。
41.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可以集成在基于gaas phemt工艺的射频前端发射系统中,形成单片发射系统。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是基于0.25um gaas phemt工艺制成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尺寸可做到2000um*3150um,非常方便集成在系统中级联使用,可以大大减小系统体积,且芯片功耗小,便于使用且长期可靠性能高。
42.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可在0.1ghz

22ghz的超宽频段内实现2w(也即33dbm)的高输出功率;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全频带内可以实现绝对稳定状态,不需要在芯片外部设计稳定性匹配电路;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增益可达10

12db;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0.1ghz

22ghz的频段内的输入驻波低于

10db,输出驻波低于

14db。
43.同时,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共有7级依次级联的功率放大单元,也即n=7。
44.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m=3且n=7),可基于0.25um gaas phemt工艺制成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芯片尺寸为2000um*3150um,选用带宽0.1ghz

22ghz进行实验测试:
45.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特性的测试结果示意图,也可以说是该功率放大器的增益特性、输入驻波特性和输出驻波特性的测试结果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也即:工作频率),单位是ghz;纵坐标为小信号sp值,单位是db;图中gain表示增益,s11为输入驻波,s22为输出驻波。
46.由图3可见,在0.1ghz

22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增益gain为10

12db。
47.同时,由图3可见,在0.1ghz

22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输入驻波s11<

10db。
48.同时,由图3可见,在0.1ghz

22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全频带的输出驻波s22<

14db。
49.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0.1

1ghz的输出功率(psat)测试结果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是ghz;纵坐标为输出功率,单位是dbm。由图4可见,在0.1ghz

1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典型输出功率大于33dbm。
50.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在1

22ghz的输出功率(psat)测试结果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是ghz;纵坐标为输出功率,单位是dbm。由图5可见,在1ghz

20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典型输出功率为大于33dbm。同时由图5可见,20

22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典型输出功率为大于28dbm。
51.图3、4、5中横坐标对应的频率,为工作频率。
52.在某些实施例中,同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相近,也即同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略有不同,也可以说是同一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尺寸相近或略有不同。在这一结构构造下,可在保证功率放大器功率和增益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芯片功耗。
53.在某些实施例中,同级功率放大单元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如第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晶体管phemt11、晶体管phemt12和晶体管phemt13)的vds采取不平均分配的方式,也即同一共源共栅晶体管模块中的各phemt管的vds不同,在这一结构构造下,可进一步提升该分布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5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其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以及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依次级联的若干级功率放大单元;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均包括微带传输线mline和phemt管;从输入端口至输出端口,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phemt管的尺寸逐级递减。也即: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phemt管的尺寸从输入端口至输出端口逐级递减。本实用新型在此结构构造下,可在前级管子提供高功率的同时,靠后级小尺寸的管子提供更宽的带宽。
55.在这另一实施例中,每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phemt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输入端口连接,漏极与该级(也可以说是同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前后相邻的两级功率放大单元中,前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后一级(也可以说是下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一端相连;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也即:各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依次串接/串联,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单元中的微带传输线mline与输出端口连接。在这一结构构造下,实现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若干级功率放大单元的依次级联。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超宽带分布式功率放大器还包括电容c0;电容c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输入端口连接。
5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以上实施列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限定,相关工作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多样变化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