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化学药品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配制完成的口服液在灌装前,需要对口服液瓶进行清洗及杀菌,以保障口服液的质量,灌装前需要对口服液瓶进行充分干燥,避免清洗过程残留的水分影响口服液质量。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3732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口服液瓶洗涤干燥装置,包括下主管道,下主管道上设有若干分支管道,分支管道的侧壁上设有毛刷,分支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下主管道连接有进液装置,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下主管道通过进液管与洗涤液箱相连通,进液管上设有加压泵;下主管道还连接有进风装置,进风装置包括进风管,下主管道通过进风管与热风发生装置相连通,进风管上设有引风机;分支管道的上方还设有上主管道,上主管道上设有若干出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口服液瓶洗涤干燥装置需要人工手动将口服液瓶从分支管道上套入及取出,较为耗费时间,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转筒,转筒上端部设有若干夹持装置,机架下端部设有环形管,环形管上端部连通有若干喷管,喷管均竖直设置,机架沿转筒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限位柱,限位柱均与环形管滑动连接,环形管下端部固设有升降杆,机架下端部固设有气缸,气缸输出端固设有传动板,传动板上端部靠近气缸的一端高度相对较低。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装置将口服液瓶夹持固定在转筒外,气缸带动传动板水平移动,传动板不同高度的部分与升降杆抵触时,升降杆带动环形管升降,实现喷管自动上升至口服液瓶内干燥及下降脱离口服液瓶,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9.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若干第一夹板及若干第二夹板,支撑架与转筒固定连接,支撑架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轴,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均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的中间位置均转动连接有连杆,转动轴滑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背离转筒的一端与两根连杆转动连接,传动杆与转动轴之间固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下,传动杆距转筒较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杆与转动轴相对滑动时,经两根连杆带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沿转动轴转动,实现对口服液瓶的夹紧与松开,结构简单夹持效果好。
11.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内滑动连接有弧形顶板,传动杆背离连杆的一端均与弧形顶板抵触,弧形顶板背离传动杆的一端固设有顶杆,顶杆背离传动杆的一端延伸至转筒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杆沿转筒径向向转筒外滑动,带动弧形顶板远离转筒,弧形顶板经传动杆带动同一支撑架上的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同时沿对应的转动轴转动,进而将对应夹持装置夹持的口服液瓶松开,取下口服液瓶较为便利。
13.可选的,所述转筒内固设有推板,推板与转筒内壁的间距小于顶杆位于转筒内的长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板与顶杆抵触将顶杆向转筒外推动,实现夹持装置自动将口服液瓶松开,自动化程度较高。
15.可选的,所述机架上端部固设有弧形限位板,弧形限位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进料口及出料口之间固设有隔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口服液瓶从进料口向夹持装置移动,夹持装置随转筒转动时,自动对口服液瓶进行夹持,安装口服液瓶速度快,提高了加工效率。
17.可选的,所述机架下端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主动轮,转筒下端部固设有从动轮,驱动电机与传动板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气缸经传动板带动驱动电机水平移动,进而控制主动轮与从动轮间歇啮合,实现转筒间歇性停转对口服液瓶进行干燥。
19.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背离支撑架的一端均固设有卡块,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增强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对口服液瓶的加持效果,口服液瓶不易掉落,有利于提高加工效果。
21.可选的,所述隔板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固设有弧形导向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装置松开口服液瓶状态下,弧形导向板对口服液瓶进行导向,实现自动出料,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传动板及升降杆,夹持装置将口服液瓶夹持固定在转筒外,气缸带动传动板水平移动,传动板不同高度的部分与升降杆抵触时,升降杆带动环形管升降,实现喷管自动上升至口服液瓶内干燥及下降脱离口服液瓶,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25.2.通过设置弧形限位板,口服液瓶从进料口向夹持装置移动,夹持装置随转筒转动时,自动对口服液瓶进行夹持,安装口服液瓶速度快,提高了加工效率;
26.3.通过设置弧形导向板,夹持装置松开口服液瓶状态下,弧形导向板对口服液瓶进行导向,实现自动出料,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旨在突显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及传动板的位置示意图。
29.图3旨在突显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旨在突显推板的位置示意图。
31.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转筒;3、夹持装置;4、环形管;41、喷管;11、限位柱;42、升降杆;5、气缸;51、传动板;31、支撑架;32、第一夹板;33、第二夹板;34、转动轴;35、连杆;
36、传动杆;361、复位弹簧;311、弧形顶板;121、顶杆;12、推板;13、弧形限位板;131、进料口;132、出料口;133、隔板;6、驱动电机;61、主动轮;62、从动轮;7、卡块;8、弧形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
35.参照图1,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对机架1整体提供支撑;机架1上端部安装有转筒2,转筒2可沿自身轴向转动,转筒2上端部安装有若干夹持装置3,使用者利用夹持装置3将待干燥的口服液瓶倒置悬挂在转筒2上端部,机架1下端部安装有若干竖直的喷管41,喷管41对口服液瓶进行干燥。
36.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下端部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气缸5,气缸5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板51,使用者启动气缸5即可带动传动板51沿水平方向滑动;传动板51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跟随传动板51沿竖直方向移动,驱动电机6竖直设置且输出轴向上,驱动电机6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主动轮61,使用者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主动轮61转动,底座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竖直设置且下端部固定安装有从动轮62,驱动电机6带动主动轮61移动至与从动轮62啮合时,经从动轮62带动支撑轴转动。
37.参照图1和图3,夹持装置3包括支撑架31、四个第一夹板32及四个第二夹板33,第一夹板32及第二夹板33一一对应,支撑架31包括两块弧形横板,横板均与转筒2固定连接,跟随转筒2同步转动,两块横板分别位于支撑架31的上下两端,对第一夹板32及第二夹板33的上下两端进行限位,支撑架31转动连接有四根转动轴34,转动轴34竖直设置,四组相互对应的第一夹板32及第二夹板33与四根转动轴34一一对应,对应的第一夹板32、第二夹板33及转动轴34转动连接,跟随转筒2同步转动。
38.参照图1和图4,支撑轴上端部与转筒2固定连接,转筒2与支撑轴同步转动与停止;转筒2沿周向安装有若干顶杆121,顶杆121均可沿转筒2径向与转筒2发生相对滑动。转筒2内固定安装有推板12,推板12呈弧形且与弧形限位板13位于同一高度上,推板12与转筒2内壁的间距小于顶杆121位于转筒2内的长度,转筒2转动带动顶杆121位于转筒2管内的端部与推板12抵触时,顶杆121向转筒2外滑动。
39.参照图1和图3,支撑架31内安装有弧形顶板311,顶杆121位于转筒2外的端部与弧形顶板311固定连接,带动弧形顶板311背离转筒2移动,支撑架31内安装有传动杆36,传动杆36开设有条形孔,转动轴34穿过条形孔与传动杆36滑动连接,传动杆36靠近转筒2的一端与弧形顶板311抵触但不连接,弧形顶板311顶动传动杆36背离转筒2移动,条形孔内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361,复位弹簧361位于转动轴34靠近转筒2的一侧,复位弹簧361被压缩。
40.参照图1和图3,第一夹板32及第二夹板33的中间位置均转动连接有连杆35,连杆35位于第一夹板32与第二夹板33相互靠近的一侧,连杆35均与传动杆36转动连接,传动杆36经连杆35带动第一夹板32与第二夹板33同时沿转动轴34转动相互远离。
41.参照图4和图5,机架1(参照图1)上端部固定安装有弧形限位板13,使用者利用传送带(图中未画出)等传送工具将待干燥的口服液瓶成排传送至弧形限位板13上,弧形限位板1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料口131,口服液瓶从进料口131处向靠近转筒2(参照图1)方向移动,转筒2(参照图1)转动过程中,每四个口服液瓶自动进入同一组夹持装置3内。
42.参照图3和图4,转筒2(参照图1)转动至顶杆121不再与推板12抵触时,复位弹簧361的弹性反作用力使传动杆36向靠近转筒2(参照图1)方向移动,经弧形顶板311将顶杆121向转筒2内推动,对应的第一夹板32及第二夹板33相互靠近,第一夹板32及第二夹板33背离支撑架3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卡块7,卡块7材质较软,卡块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口服液瓶卡入凹槽内,进而被两个卡块7夹紧。
43.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下端部安装有环形管4,环形管4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42,升降杆42竖直设置且下端部与传动板51上端面抵触,当弧形限位板13(参照图4)外的夹持装置3均夹持有口服液瓶时,气缸5带动传动板51水平滑动,传动板51上端部背离气缸5的一端高度相对较高,传动板51相对较高的位置与升降杆42抵触时,升降杆42上升,机架1沿转筒2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三根限位柱11,限位柱11竖直设置且从不同位置与环形管4滑动连接,升降杆42带动环形管4在限位柱11的限位作用下竖直上升。
44.参照图1和图2,驱动电机6移动至主动轮61与从动轮62脱离啮合的位置,支撑轴及转筒2停止转动;使用者将吹干用的压缩空气通入环形管4内,环形管4上端部连通有若干细长的喷管41,喷管41均竖直设置且与口服液瓶一一对应,喷管41跟随环形管4上升使上端部插入对应的口服液瓶内,压缩空气从喷管41上端部喷出至口服液瓶内,进而将残留的水分吹出完成干燥。
45.参照图2和图4,干燥完成后,气缸5带动传动板51较低的位置与升降杆42抵触,环形管4(参照图1)及喷管41同步下降,喷管41上端部脱离口服液瓶;传动板51滑动至主动轮61与从动轮62啮合时,重新带动支撑轴及转筒2(参照图1)转动。
46.参照图4和图5,夹持装置3重新转入弧形限位板13内时,顶杆121滑动至与推板12抵触,对应的夹持装置3将口服液瓶松开,弧形限位板13开设有出料口132,固定安装有弧形导向板8,口服液瓶移动至弧形导向板8时,在弧形导向板8的导向作用下滑动至出料口132外;进料口131及出料口132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133,隔板133竖直设置,避免完成干燥的口服液瓶进入进料口131内重新干燥。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口服液瓶干燥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弧形限位板13外的夹持装置3均夹持有口服液瓶时,气缸5带动传动板51水平滑动,使传动板51相对较高的位置与升降杆42抵触,驱动电机6移动至主动轮61与从动轮62脱离啮合的位置,支撑轴及转筒2停止转动;同时升降杆42上升,升降杆42带动环形管4在限位柱11的限位作用下竖直上升,喷管41跟随环形管4上升使上端部插入对应的口服液瓶内,压缩空气从喷管41上端部喷出至口服液瓶内,进而将残留的水分吹出完成干燥,然后气缸5带动传动板51较低的位置与升降杆42抵触,环形管4及喷管41同步下降,喷管41上端部脱离口服液瓶,传动板51移动至主动轮61与从动轮62重新啮合时,驱动电机6重新带动支撑轴及转筒2转动,加工效率高。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