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2.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婴儿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婴儿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现有的婴儿车通常包括相互连接的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座椅架,但其婴儿车车架的折叠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在进行折叠后仍占有较大空间,从而导致婴儿车不便于收纳,同时不利于多个婴儿车进行摆放,不利于生产厂家的存贮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解决了现有的婴儿车通常包括相互连接的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座椅架,但其婴儿车车架的折叠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在进行折叠后仍占有较大空间,从而导致婴儿车不便于收纳,同时不利于多个婴儿车进行摆放,不利于生产厂家的存贮和运输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包括连杆,所述连杆正面与背面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卡接有后轮,所述连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板,所述连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后支架,所述后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件,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的一侧铰接有前支架,两个前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踏板,所述踏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叉,所述前叉内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前轮,所述后支架与前支架之间通过铰接杆铰接,两个后支架相互靠近的一面均通过轴承铰接有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外表面连接有套筒,所述下支撑架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下支撑架的顶端铰接有曲柄,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的一侧铰接有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连接件。
7.所述连接件的顶端铰接有推杆,两个推杆的顶端套接有同一个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钮,两个套筒相互靠近的一面活动连接有同一个后细杆,所述后细杆的外表面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块,所述铰接块内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延长杆,两个延长杆的一端均活动连接在前细杆的外表面,所述前细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旋转连接件的一侧,所述座椅的左侧面铰接有两个腿部支架,所述座椅的正面与背面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面铰接有同一个扶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件,两个第二旋转连接件的顶端铰接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旋转连接件的一侧铰接有同一个遮阳棚支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杆正面与背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前叉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配合卡接在对应的滑槽内,所述滑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下表面,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滑块的上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铰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开关。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座椅的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坐垫,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该可折叠的婴儿车,通过设置后支架、第一旋转连接件、前支架、铰接杆、下支撑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旋转连接件,这些结构的设置,使将本装置需要进行折叠收纳时,首先向下拉动开关,再向上转动转板后即沿第二旋转连接件转动第二支撑杆和遮阳棚支架,直至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完全折叠即可,同时可旋转扶手,使扶手折叠收纳到与第一支撑杆相同的位置,此时可按下伸缩筒外表面的按钮,同时向下推动伸缩筒,即可使伸缩筒沿推杆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同时会推动上支撑架沿第一旋转连接件向下旋转,同时推杆能够沿连接件向上旋转,从而使推杆也上支撑架进行折叠,此时与曲柄相铰接的下支撑架能够沿后支架与下支撑架的连接处向下旋转,同时铰接杆中部向上凸起,带动前支架缓慢向后支架靠近,直至前轮收纳至两个后轮之间,而座椅通过后细杆向右下方拉动旋转,同时延长杆沿前细杆旋转,以提供座椅向右下方移动的延长量,使座椅能够跟随下支撑架旋转到竖直向下的状态,从而配合下支撑架、后支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完全折叠,将本装置折叠后的状态整理整齐后即可使本装置完全收纳,这样的设置,使本装置整体能够进行完全折叠,且折叠完成后占用空间较小,可竖直摆放或水平堆放,便于将本装置进行收纳和携带,从而便于本装置的存贮和运输,适合批量生产,且收纳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便于使用。
15.2、该可折叠的婴儿车,通过设置前叉、前轮、转杆、滑块、滑槽、固定块和减震弹簧,这些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再使用过程中,前轮能够沿滑槽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本装置在通过坑洼路面时,前轮能够配合减震弹簧进行有效减震,从而保障本装置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前轮因障碍物的卡死导致本装置整体前倾,从而避免本装置倾倒,十分安全,同时能够有效保持座椅的稳定性,增强座椅舒适感,提升婴幼儿使用体验。
16.3、该可折叠的婴儿车,通过设置刹车板、踏板、后轮和连杆,刹车板的设置,使本装置需要暂时停放时,能够通过向下踩动刹车板,从而配合连杆将后轮锁死,使本装置无法进行移动,从而避免本装置出现自动移动的情况,从而保障本装置使用者的安全,而踏板的设置,使儿童能够将踏板当作阶梯走向座椅,同时踏板上表面的防滑纹能够避免使用者滑倒,十分安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叉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板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连杆、2后轮、3刹车板、4后支架、5第一旋转连接件、6前支架、7踏板、8前叉、9前轮、10转杆、11滑块、12滑槽、13固定块、14减震弹簧、15铰接杆、16下支撑架、17套筒、18弹簧、19曲柄、20上支撑架、21连接件、22推杆、23伸缩筒、24按钮、25后细杆、26座椅、27铰接块、28延长杆、29前细杆、30腿部支架、31第一支撑杆、32扶手、33第二旋转连接件、34第二支撑杆、35遮阳棚支架、36转板、37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
‑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包括连杆1,连杆1正面与背面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卡接有后轮2,连杆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板3,连杆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后支架4,后支架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件5,第一旋转连接件5的一侧铰接有前支架6,两个前支架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踏板7,踏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叉8,前叉8内通过转杆10活动连接有前轮9,后支架4与前支架6之间通过铰接杆15铰接,铰接杆15的设置,当铰接杆15中部向上凸起时,带动前支架6缓慢向后支架4靠近,直至前轮9收纳至两个后轮2之间,两个后支架4相互靠近的一面均通过轴承铰接有下支撑架16,下支撑架16的外表面连接有套筒17,下支撑架16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8,下支撑架16的顶端铰接有曲柄19,第一旋转连接件5的一侧铰接有上支撑架20,第一旋转连接件5与上支撑架20的设置,可推动上支撑架20沿第一旋转连接件5向下旋转,同时推杆22能够沿连接件21向上旋转,从而使推杆22也上支撑架20进行折叠,此时与曲柄19相铰接的下支撑架16能够沿后支架4与下支撑架16的连接处向下旋转,上支撑架20的顶端连接有连接件21。
26.连接件21的顶端铰接有推杆22,两个推杆22的顶端套接有同一个伸缩筒23,伸缩筒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钮24,两个套筒17相互靠近的一面活动连接有同一个后细杆25,后细杆25的外表面连接有座椅26,座椅26与后细杆25的设置,座椅26通过后细杆25向右下方拉动旋转,同时延长杆28沿前细杆29旋转,以提供座椅26向右下方移动的延长量,使座椅26能够跟随下支撑架16旋转到竖直向下的状态,座椅26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块27,铰接块27内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延长杆28,两个延长杆28的一端均活动连接在前细杆29的外表面,前细杆2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旋转连接件5的一侧,座椅26的左侧面铰接有两个腿部支架30,座椅26的正面与背面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1,两个第一支撑杆31相互靠近的一面铰接有同一个扶手32,第一支撑杆3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件33,两个第二旋转连接件33的顶端铰接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杆34,第二旋转连接件33与第二支撑杆34的设置,使本装置可沿第二旋转连接件33转动第二支撑杆34和遮阳棚支架35,直至第二支撑杆34与第一支撑杆31完全折叠即可,同时可旋转扶手32,使扶手32折叠收纳到与第一支撑杆31相同的位置,两个第二旋转连接件33的一侧铰接有同一个遮阳棚支
架35。
27.具体的,如图5所示,转杆10正面与背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1,前叉8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滑槽12,滑块11配合卡接在对应的滑槽12内,滑槽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滑槽12内设置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3的下表面,减震弹簧1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滑块11的上表面,前轮9与减震弹簧14的设置,使前轮9能够配合减震弹簧14进行有效减震,从而保障本装置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前轮9因障碍物的卡死导致本装置整体前倾,从而避免本装置倾倒,十分安全。
28.具体的,如图3和6所示,第二支撑杆34的顶端铰接有转板36,转板3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开关37,座椅26的上表面设置有海绵坐垫,座椅26上表面海绵坐垫的设置,增强了本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性,提升使用者体验感,踏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踏板7上表面的防滑纹能够避免使用者滑倒,十分安全。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在需要将本装置进行折叠收纳时,首先向下拉动开关37,再向上转动转板36后即沿第二旋转连接件33转动第二支撑杆34和遮阳棚支架35,直至第二支撑杆34与第一支撑杆31完全折叠即可,同时可旋转扶手32,使扶手32折叠收纳到与第一支撑杆31相同的位置,此时可按下伸缩筒23外表面的按钮24,同时向下推动伸缩筒23,即可使伸缩筒23沿推杆22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同时会推动上支撑架20沿第一旋转连接件5向下旋转,同时推杆22能够沿连接件21向上旋转,从而使推杆22也上支撑架20进行折叠,此时与曲柄19相铰接的下支撑架16能够沿后支架4与下支撑架16的连接处向下旋转,同时铰接杆15中部向上凸起,带动前支架6缓慢向后支架4靠近,直至前轮9收纳至两个后轮2之间,而座椅26通过细杆向右下方拉动旋转,同时延长杆28沿前细杆29旋转,以提供座椅26向右下方移动的延长量,使座椅26能够跟随下支撑架16旋转到竖直向下的状态,从而配合下支撑架16、后支架4、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4、上支撑架20和下支撑架16完全折叠,将本装置折叠后的状态整理整齐后即可使本装置完全收纳。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