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2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


背景技术:

2.dc电源线属于电器的常用配件,部分dc电源线仅一端具有插头,dc电源线的另一端留有两条用于连接电器元件的接电线,接电线的端部外露有线芯,此种类型的dc电源线加工以后,需要进行导通测试;测试时,将dc电源线的插头插入导通仪对应的插座内,接电线外露的线芯与导通仪的接电口连接,使得dc电源线与导通仪之间形成回路,导通仪判定通过,如导通仪判定为不通过或者无反应,则代表dc电源线存在断线或其他问题。
3.其中,两条接电线需要分别进行检测,问题在于,两条接电线仅在靠近末端的部分进行分叉,导致两条接电线外漏的线芯之间距离较为接近,不利于作业人员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物理区分两条接电线末端外露线芯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能够用于物理区分两条接电线的末端外露线芯。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包括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前部的安装架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安装架前部的导电板;
7.两组所述导电板之间间隔排布并留有缝隙区间;
8.所述导电板上部的内侧设有尖锐凸部;
9.所述尖锐凸部的外侧与导电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过渡部,两组导电板上的过渡部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10.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导向板连接的接电组件;
11.所述接电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与两组导电板之间一一对应。
12.所述接电组件包括设置在导电板上并穿过安装架的螺丝、旋装在螺丝杆部上并位于安装座前部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及套装在螺丝杆部上并位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的接线耳。
13.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在安装座前部的水平板及连接在水平板前部且向上延伸的竖向板;
14.所述导电板设置在竖向板的前部;
15.所述螺丝的头部抵靠设置在导电板的前部;
16.所述螺丝的杆部穿过竖向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接线耳位于竖向板的后部。
17.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在水平板上部和竖向板后部的分隔板;
18.两组所述的接电组件分别位于分隔板的左右两侧。
19.所述过渡部呈圆弧状。
20.所述安装座和安装架均由绝缘材料制造而成。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物理区分两条接电线的末端外露线芯,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参见图1

4,本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包括安装座1、设置在安装座1前部的安装架2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安装架2前部的导电板3;
29.两组所述导电板3之间间隔排布并留有缝隙区间4,缝隙区间4的设置保证两组导电板3不连通。
30.所述导电板3上部的内侧设有尖锐凸部5;
31.两组导电板3的尖锐凸部5接近,在本实施例中,两组导电板3的尖锐凸部5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mm,能够用于物理区分两条较为接近的接电线14外漏线芯15。
32.所述尖锐凸部5的外侧与导电板3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过渡部6,两组导电板3上的过渡部6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33.本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使用时,作业人员手持待检测的dc电源线,将dc电源线的插头插入导通仪对应的插座内,将dc电源线具有外露线芯15的一端置于两组导电板3上,调整接电线14位置并通过两组导电板3上的尖锐凸部5对两条接电线14外露的线芯15进行物理区分,使其中一条接电线14外露的线芯15位于其中一组导电板3的尖锐凸部5外侧,另一条接电线14外露的线芯15位于另外一组导电板3的尖锐凸部5外侧;
34.作业人员向下调整外露的线芯15,过渡部6引导接电线14外露线芯15向外侧移动,两条接电线14外露线芯15之间的水平距离增大,便于作业人员的观察。
35.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物理区分两条接电线14的末端外露线芯15,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
3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2上设有与导向板连接的接电组件;
37.所述接电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与两组导电板3之间一一对应。
38.两组所述接电组件通过线路分别与导通仪不同的接电口连接,即接电线14通过外露的线芯15、导电板3、接电组件及线路与导通仪的接电口连接,使得本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能够用于两条接电线14的同时检测。
39.进一步地,所述接电组件包括设置在导电板3上并穿过安装架2的螺丝7、旋装在螺
丝7杆部上并位于安装座1前部的第一螺母8和第二螺母9、及套装在螺丝7杆部上并位于第一螺母8和第二螺母9之间的接线耳10。
40.所述螺丝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和接线耳10均导电。
41.具体地,所述接电组件的接线耳10通过线路与导通仪的接电口连接。
4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2包括连接在安装座1前部的水平板11及连接在水平板11前部且向上延伸的竖向板12;
43.所述导电板3设置在竖向板12的前部;
44.所述螺丝7的头部抵靠设置在导电板3的前部;
45.所述螺丝7的杆部穿过竖向板12,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和接线耳10位于竖向板12的后部。
46.所述第一螺母8抵靠设置在竖向板12的后表面上。
4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2包括连接在水平板11上部和竖向板12后部的分隔板13;
48.两组所述的接电组件分别位于分隔板13的左右两侧。
49.所述分隔板13位于安装座1的前部,分隔板13的设置提高安装架2的整体强度。
50.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6呈圆弧状。
5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1和安装架2均由绝缘材料制造而成,保证两组导电板3之间不会电性连接。
52.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设置在安装座(1)前部的安装架(2)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安装架(2)前部的导电板(3);两组所述导电板(3)之间间隔排布并留有缝隙区间(4);所述导电板(3)上部的内侧设有尖锐凸部(5);所述尖锐凸部(5)的外侧与导电板(3)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过渡部(6),两组导电板(3)上的过渡部(6)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上设有与导向板连接的接电组件;所述接电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与两组导电板(3)之间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组件包括设置在导电板(3)上并穿过安装架(2)的螺丝(7)、旋装在螺丝(7)杆部上并位于安装座(1)前部的第一螺母(8)和第二螺母(9)、及套装在螺丝(7)杆部上并位于第一螺母(8)和第二螺母(9)之间的接线耳(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包括连接在安装座(1)前部的水平板(11)及连接在水平板(11)前部且向上延伸的竖向板(12);所述导电板(3)设置在竖向板(12)的前部;所述螺丝(7)的头部抵靠设置在导电板(3)的前部;所述螺丝(7)的杆部穿过竖向板(12),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和接线耳(10)位于竖向板(12)的后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包括连接在水平板(11)上部和竖向板(12)后部的分隔板(13);两组所述的接电组件分别位于分隔板(13)的左右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6)呈圆弧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和安装架(2)均由绝缘材料制造而成。

技术总结
导通仪的线路分叉结构,包括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前部的安装架及两组对称设置在安装架前部的导电板;两组所述导电板之间间隔排布并留有缝隙区间;所述导电板上部的内侧设有尖锐凸部;所述尖锐凸部的外侧与导电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过渡部,两组导电板上的过渡部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导向板连接的接电组件;所述接电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与两组导电板之间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物理区分两条接电线的末端外露线芯。芯。芯。


技术研发人员:卢汉林 谢晋德 林日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乐顺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