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病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病床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所使用的病床均为多功能可调节护理床,而其病床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功能即是手动或自动调节床头抬高(简称“靠背抬高”)。在护理中,通过靠背抬高可以起到降低右心前负荷、减低呼吸肌运动阻力、降低腹壁张力等多种治疗和护理目的。
3.但是,对于现有的护理病床而言,在具体调节时无法及时反映出精确的靠背抬起角度,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很难达到精准有效的护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病床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病床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中:
6.病床包括转动连接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且固定床板与活动床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为床尾和床头;
7.调节装置包括:
8.安装于固定床板底部的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的前端伸出床尾,后端靠近床头;
9.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部的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前传送辊、后传送辊和表面设有角度刻度的传送带,所述前传送辊位于病床床尾前侧,所述后传送辊靠近病床床头,所述传送带套设于前传送辊和后传送辊上;
10.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前端的第一指示组件,且所述第一指示组件与传送带配合,以在病床床尾指示活动床板当前的抬起角度;
11.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后端的伸缩连杆和第二指示组件,且所述伸缩连杆、后传送辊与第二指示组件同轴装配;所述伸缩连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u型连接座,且所述u型连接座焊接于活动床板底部,并靠近床头;所述第二指示组件用于在病床侧面指示活动床板当前的抬起角度。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指示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座顶部的透视窗口;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部的指示杆组;所述指示杆组位于透视窗口的正下方,且所述指示杆组包括上指示杆和下指示杆,所述传送带穿过上指示杆与下指示杆之间的指示间隙,且上指示杆与传送带上的角度刻度相对应。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指示组件位于前传送辊上方,且下指示杆转动安装于固定座内。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指示组件包括:与所述后传送辊同轴装配的指示盘,且所述指示盘上固定有指示针;套设于所述指示盘外侧、并带有角度刻度的指示环,且所述指示环与固
定座连接,所述指示针与指示环上的角度刻度相对应。
15.优选的,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转动手柄,且所述转动手柄与前传送辊同轴装配,并与指示盘位于同一侧。
16.优选的,在所述固定座内还设有与传送带组件配合的限位组件,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可移动的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位于传送带组件下方;固定于所述限位杆顶部的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可分别与前传送辊及后传送辊的转轴啮合。
17.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前端贯穿固定座,所述限位杆的后端与固定座内壁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被压缩时,限位板与对应转轴分离。
18.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斜槽,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贯穿有配合插杆,且所述配合插杆插入配合斜槽内时,限位杆后移,限位弹簧被压缩。
19.优选的,所述配合插杆远离配合斜槽的一端固定于指示环上,且指示环与固定座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20.优选的,在所述限位杆的前端焊接有连板;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焊接有螺套;所述连板与螺套之间连接有定位螺杆,其中:所述定位螺杆贯穿连板,并与连板滑动配合;所述定位螺杆贯穿螺套,并与螺套螺旋配合;在所述定位螺杆上固定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限定于连板前侧。
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在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中,主要包括转动配合的固定座和伸缩连杆,其固定座安装于固定床板底部,伸缩连杆配合于活动床板底部,由此便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病床之间的固定配合,从而在无需改变现有病床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病床的同步抬起;并且,在固定座上还基于传送带组件形成床尾、床侧的指示组件,以此达到精准指示伸缩连杆及现有病床靠背的抬起角度的效果。
23.(2)针对上述位于床尾的第一指示组件,由传送带组件中带有角度刻度的传送带、透视窗口及指示杆组等结构构成,具有指示精准、结构简单的优点。
24.(3)针对上述传送带组件,对应设有限位组件,以此可使得传送带组件能在被动传送与主动传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传送带组件处于被动传送状态下时,可配合现有病床中已有的抬起结构进行驱动抬起;而传送带组件处于主动传送状态下时,则可手动驱使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进行病床靠背的驱动抬起,以此有效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且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均能实现抬起角度的精准指示。
25.(4)针对上述限位组件,主要包括可移动的限位杆和限位板,其限位板与前传送辊及后传送辊中的转轴啮合,以此实现整体传送带组件的定位,进而在主动传送状态下实现整体调节装置的定位,以有效保证该状态下病床抬起后定位的稳定性。
26.(5)针对上述限位杆,对应设有由螺套和定位螺杆配合形成的定位组件,以此可有效定位限位杆的初始状态,以便于实现对传送带组件与限位组件之间配合状态的有效调整,进而满足传送带组件在被动传送与主动传送之间的切换需求。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31.图5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32.图6为图2中的c处放大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指示盘与指示环的配合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带组件与伸缩连杆的配合原理图;
35.图中:固定座
‑
1;透视窗口
‑
11;指示杆组
‑
12;上指示杆
‑
13;下指示杆
‑
14;转动手柄
‑
15;螺套
‑
16;定位螺杆
‑
17;限位环
‑
18;传送带组件
‑
2;前传送辊
‑
21;后传送辊
‑
22;传送带
‑
23;伸缩连杆
‑
3;u型连接座
‑
31;指示盘
‑
4;指示环
‑
41;限位杆
‑
5;限位板
‑
51;限位弹簧
‑
52;配合斜槽
‑
53;配合插杆
‑
54;复位弹簧
‑
55;连板
‑
56。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
‑
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病床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具体:
38.病床包括转动连接的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且固定床板与活动床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为床尾和床头;
39.调节装置包括:
40.安装于固定床板底部的固定座1,且固定座1的前端伸出床尾,后端靠近床头。
41.设置于固定座1内部的传送带组件2;传送带组件2包括前传送辊21、后传送辊22和表面设有角度刻度的传送带23,前传送辊21位于病床床尾前侧,后传送辊22靠近病床床头,传送带23套设于前传送辊21和后传送辊22上。
42.设置于固定座1前端的第一指示组件,且第一指示组件与传送带23配合,以在病床床尾指示活动床板当前的抬起角度;具体的,第一指示组件包括:
43.开设于固定座1顶部的透视窗口11;
44.设置于固定座1内部的指示杆组12;
45.指示杆组12位于透视窗口11的正下方,且指示杆组12包括上指示杆13和下指示杆14,传送带23穿过上指示杆13与下指示杆14之间的指示间隙,且上指示杆13与传送带23上的角度刻度相对应;其中,第一指示组件位于前传送辊21上方,且下指示杆14转动安装于固定座1内。
46.设置于固定座1后端的伸缩连杆3和第二指示组件,且伸缩连杆3、后传送辊22与第二指示组件同轴装配;伸缩连杆3远离固定座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u型连接座31,且u型连接座31焊接于活动床板底部,并靠近床头;第二指示组件用于在病床侧面指示活动床板当前的抬起角度;具体的,第二指示组件包括:
47.与后传送辊22同轴装配的指示盘4,且指示盘4上固定有指示针;
48.套设于指示盘4外侧、并带有角度刻度的指示环41,且指示环41与固定座1连接,指
示针与指示环41上的角度刻度相对应。
49.基于上述公开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可提供如下两种实施例
50.实施例一
51.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传送带组件2为被动传送状态,即现有病床中已设有完好的靠背调节结构,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则仅起到指示抬起角度的作用。
52.在本实施例中,病床活动床板的转动抬起基于病床本身结构实现,而结合上述结构可知,活动床板在被转动抬起后,会通过u型连接座31带动伸缩连杆3的一端进行同步抬起,在此过程中则带动伸缩连杆3进行相同角度的转动,同时对伸缩连杆3产生拉伸。而伸缩连杆3在转动时会带动后传送辊22及指示盘4进行同步转动,由此实现传送带23的传送,进而改变指示盘4上指示针与指示环41刻度的对应位置、以及传送带组件2上指示杆组12与传送带23刻度的对应位置,基于此在抬起调节的过程中,实现对抬起角度的实时指示。
53.实施例二
54.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传送带组件2为主动传送状态,即现有病床中未设有靠背调节结构、或者已有的靠背调节结构损坏无法使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既起到驱动活动床板抬起的作用,又起到指示抬起角度的作用。
55.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传送带组件2的主动传送状态,应对应设置如下结构:
56.在固定座1的一侧设有转动手柄15,且转动手柄15与前传送辊21同轴装配,并与指示盘4位于同一侧。基于此,可在床尾位置处通过驱使转动手柄15转动的方式实现传送带组件2的主动传送。
57.在固定座1内还设有与传送带组件2配合的限位组件,且限位组件包括:
58.沿前后方向可移动的限位杆5,且限位杆5位于传送带组件2下方;
59.固定于限位杆5顶部的两个限位板51,且两个限位板51可分别与前传送辊21及后传送辊22的转轴啮合。
60.进一步的,关于上述限位杆5,其前端贯穿固定座1,后端与固定座1内壁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52,且限位弹簧52被压缩时,限位板51与对应转轴分离。
61.另外,限位杆5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斜槽53,固定座1的一侧贯穿有配合插杆54,且配合插杆54插入配合斜槽53内时,限位杆5后移,限位弹簧52被压缩。而配合插杆54远离配合斜槽53的一端固定于指示环41上,且指示环41与固定座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55。基于此,可实现指示环41的移动,而在推动指示环41靠近固定座1时,则可通过转动指示盘4的方式在病床侧面实现传送带组件2的主动传送。
62.综上,在本实施例中
63.在床尾处驱动传送带组件2主动传送时:向靠近固定座1的方向推动限位杆5,由此驱使向后传送辊22所在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限位板51同步移动,并压缩限位弹簧52;在此状态下,则实现两个限位板51与对应转轴之间的分离,从而使得整体传送带组件2处于可转动状态,然后手动驱使转动手柄15转动,以此带动前传送辊21同步转动,并达到驱使传送带23传送的效果,而后传送辊22则在传送带23的传送驱动下产生转动,进而带动指示盘4及伸缩连杆3进行同步转动。其中:传送带23的传送实现了床尾处的指示、指示盘4的转动实现了病床侧面的指示,伸缩连杆3的转动则能有效驱使活动床板进行转动抬起。
64.在病床侧面驱动传送带组件2主动传送时:向靠近固定座1的方向推动指示环41,
由此压缩复位弹簧55,并将配合插杆54推入配合斜槽53内,具体在图6中,基于配合插杆54与配合斜槽53的斜面配合,此时可驱使推动限位杆5向后传送辊22所在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限位弹簧52,并带动两个限位板51与对应转轴分离,由此使得传送带组件2处于可转动状态,然后手动转动指示盘4,以此带动后传送辊22及伸缩连杆3进行同步转动。其中:后传送辊22的转动驱使传送带23进行传送,以实现了床尾处的指示、伸缩连杆3的转动则能有效驱使活动床板进行转动抬起、指示盘4的转动实现了病床侧面的指示。
65.针对上述床尾驱动及侧面驱动,在驱动完成后,松开限位杆5或指示环41,由此在限位弹簧52的回弹下实现限位板51的复位,从而保证两个限位板51能分别与前传送辊21及后传送辊22的转轴啮合,进而达到限定整体传送带组件2不可传送的效果。
66.更具体的,基于本实施例的驱动,其具体原理结合图8可知:图中a处为后传送辊22与伸缩连杆3的转动连接处,b处为病床中固定床板与活动床板的连接处,c处伸缩连杆3与活动床板的转动连接处,d为伸缩连杆3的长度、e为床尾处、f为床尾的指示观察处、g为床头,且与g配合的虚线为床头抬起的行程路线。其中:
67.在进行驱动时,a处为可转动状态,由此能有效驱使伸缩连杆3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基于伸缩连杆3的伸缩,能始终保持伸缩连杆3与活动床板之间的连接。
68.在进行定位时,由于限位板51的限定,会使得a处形成不可转动的状态,由此则限定了伸缩连杆3的倾斜角度(即ac的连接方向),另外还由于bc之间的长度是保持不变的,从而使得a/b/c之间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连接结构,由此有效保证了活动床板抬起的稳定性。
69.针对上述两个实施例,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能有效满足两种状态,则提供如下定位组件进行结构限定及状态切换。具体的:
70.在限位杆5的前端焊接有连板56;
71.在固定座1的一侧焊接有螺套16;
72.连板56与螺套16之间连接有定位螺杆17,其中:定位螺杆17贯穿连板56,并与连板56滑动配合;定位螺杆17贯穿螺套16,并与螺套16螺旋配合;
73.在定位螺杆17上固定有限位环18,且限位环18限定于连板56前侧。
74.基于此可知,通过定位螺杆17的转动,可有效调整限位环18与螺套16之间的距离,进而限定连板56及限位杆5的初始位置。
75.当限位杆5定位于初始位置一时,限位板51刚好能与对应转轴啮合,由此则能有效实现上述实施例二中所公开的主动调节;
76.当限位杆5定位于初始位置二时,转动定位螺杆17,使得限位环18靠近螺套16,由此推动连板56及限位杆5靠近固定座1,进而驱使两个限位板51与对应转轴分离,并压缩限位弹簧52,此时则能有效实现上述实施例以中所公开的被动指示;
77.上述,由于定位螺杆17与螺套16的螺旋限定,整体限位组件不会进行自动移动,从而有效保证了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的驱动状态不会相互干扰。
7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