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教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
背景技术:
2.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我们会用到实物辅助放置平台。然而,现有的实物辅助放置平台在使用时,不能够进行多角度调节,从而使得摆放的物品只限于一个角度进行展示,让使用者无法从多角度去观看展示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实物辅助放置平台在使用时,不能够进行多角度调节,从而使得摆放的物品只限于一个角度进行展示,让使用者无法从多角度去观看展示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包括机体以及支撑杆,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机体两侧的靠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机体顶部的靠中间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机体内底部的靠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一侧的靠顶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一侧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机体内底部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往复电机,所述第一往复电机通过其位于一侧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架内底部的靠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电机,所述转动架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焊接杆,所述焊接杆前表面的靠中间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往复电机位于前表面设置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第三齿轮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架两侧的靠顶部位置均设置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转动架且固定连接有双面齿杆,所述第三齿轮与双面齿杆啮合,所述活动杆与转动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架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两个立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套,所述环套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设计,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依次贯穿活动槽和环套并延伸至环套的外部,所述环套内前后表面的靠中间位置均通过转轴与支撑杆活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转动架的转动方向为前后运动设计,所述支撑杆的转动方向为左右运动设计。
7.优选的,所述第一往复电机和第二往复电机采用的型号均为hstm57
‑
1.8
‑
s
‑
41
‑4‑
2.8,所述第一往复电机和第二往复电机均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双面齿杆啮合。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置物托盘,所述置物托盘的形状为圆形。
10.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防滑垫,四个防滑垫分别位于机体底部的靠四角位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通过转动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活动槽以及双面齿杆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多方向角度调节的功能,从而让本装置在展示物品时,能够进行多角度展示,能够让使用者从更多的方向观看物品,让使用者看到展示物品的更多细节之处,让使用者能够充分了解被展示物品在各个角度下的形态,提高了本装置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14.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支撑杆和环套的连接关系俯视图。
16.图中:1、机体;2、支架;3、活动槽;4、支板;5、转动架;6、第一齿轮;7、第一往复电机;8、第二齿轮;9、第二往复电机;10、焊接杆;11、第三齿轮;12、活动杆;13、双面齿杆;14、立杆;15、环套;16、支撑杆;17、第四齿轮;18、置物托盘;19、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包括机体1以及支撑杆16,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机体1两侧的靠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2,机体1顶部的靠中间位置开设有活动槽3,机体1内底部的靠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板4,支板4一侧的靠顶部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架5,转动架5一侧的靠底部位置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6,机体1内底部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往复电机7,第一往复电机7通过其位于一侧设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6啮合,转动架5内底部的靠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电机9,转动架5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焊接杆10,焊接杆10前表面的靠中间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1,第二往复电机9位于前表面设置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第三齿轮11之间传动连接,转动架5两侧的靠顶部位置均设置有活动杆12,两个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转动架5且固定连接有双面齿杆13,第三齿轮11与双面齿杆13啮合,活动杆12与转动架5之间滑动连接,转动架5
顶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立杆14,立杆14的顶部延伸至活动槽3的内部,两个立杆14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套15,环套15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设计,支撑杆16的底部依次贯穿活动槽3和环套15并延伸至环套15的外部,环套15内前后表面的靠中间位置均通过转轴与支撑杆16活动连接。
19.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架5的转动方向为前后运动设计,支撑杆16的转动方向为左右运动设计;通过转动架5的设置,能够带动本装置向前后方向进行角度调节,通过支撑杆16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向左右方向进行调节。
20.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往复电机7和第二往复电机9采用的型号均为hstm57
‑
1.8
‑
s
‑
41
‑4‑
2.8,第一往复电机7和第二往复电机9均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21.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16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17,第四齿轮17与双面齿杆13啮合;通过第四齿轮17的设置,能够带动支撑杆16进行转动。
2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16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置物托盘18,置物托盘18的形状为圆形;通过置物托盘18的设置,用来放置展示物品。
23.本实用新型中: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防滑垫19,四个防滑垫19分别位于机体1底部的靠四角位置;通过防滑垫19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
24.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先将展示物品放置到置物托盘18上,之后通过外设夹具对展示物品进行固定,之后当需要前后方向调节角度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机体1前表面两侧设备的键盘用来启动第一往复电机7和第二往复电机9进行工作,机体1前表面左侧位置的键盘用来控制第一往复电机7,右侧的键盘用来控制第二往复电机9,当需要向前后方向调节本装置的角度时,使用者启动第一往复电机7转动,第一往复电机7正转向前,反正向后,通过第一往复电机7转动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通过第二齿轮8转动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转动带动转动架5进行倾斜,通过转动架5倾斜带动立杆14倾斜,通过立杆14产生倾斜角度带动支撑杆16进行倾斜,通过支撑杆16倾斜带动置物托盘18上的展示物品进行倾斜角度,当需要左右方向调节角度时,使用者启动第二往复电机9转动,第二往复电机9顺时针正转向右侧调节,逆时针反转向左侧调节,通过第二往复电机9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1转动,通过第三齿轮11转动带动双面齿杆13移动,通过双面齿杆13移动带动第四齿轮17转动,通过第四齿轮17转动带动支撑杆16进行倾斜,从而完成角度调节。
25.综上所述:该多媒体教学用实物辅助放置平台,通过转动架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7、活动槽3以及双面齿杆13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多方向角度调节的功能,从而让本装置在展示物品时,能够进行多角度展示,能够让使用者从更多的方向观看物品,让使用者看到展示物品的更多细节之处,让使用者能够充分了解被展示物品在各个角度下的形态,提高了本装置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实物辅助放置平台在使用时,不能够进行多角度调节,从而使得摆放的物品只限于一个角度进行展示,让使用者无法从多角度去观看展示物品,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制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制器可为伺服电机、接触传感器、处理器、警报模块和驱动模块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进行连接,且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