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牛仔布料的缩水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2.牛仔布在织造过程中,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受不同程度的张力拉伸,在牛仔布样品或服装成衣洗水中会收缩,容易引起皱纹和拉链皱纹,布不光滑不平整,所以牛仔布料在加工制作成品前需要做缩水处理,确保以后制成的服装不会变形。
3.现有的牛仔布料缩水定型设备在烘干和蒸汽加湿两种工艺时是使用两种热源,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且水资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牛仔布料缩水定型设备在烘干和蒸汽加湿两种工艺时是使用两种热源,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且水资源消耗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牛仔布料的缩水定型装置解决现有的牛仔布料缩水定型设备在烘干和蒸汽加湿两种工艺时是使用两种热源,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且水资源消耗大的问题。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牛仔布料的缩水定型装置,包括:加湿机构、烘干机构、传输机构、水循环机构和冷却机构,加湿机构和烘干机构相对设置,传输机构和水循环机构位于加湿机构和烘干机构之间,冷却机构位于烘干机构下方;
9.所述的加湿机构包括半圆弧形的加湿管、同轴设置于加湿管一侧的第一空心连接板、与第一空心连接板同轴连接的圆筒,圆筒与加湿管之间形成有空隙,圆筒与加湿管相对侧密布有若干导通孔,第一空心连接板与圆筒、加湿管连通,加湿管顶端水平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悬置端与烘干机构连接,加湿管内圆面竖直向下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切口方向与圆筒相切,加湿管内圆面下方开设有贯穿口,加湿管背离第一空心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朝向第一空心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互相平行的滚筒毛刷,进料口的切口方向穿过两滚筒毛刷之间的缝隙,加湿管背离第一空心连接板的一侧同轴设置有半圆环形的第一遮挡板,加湿管内圈底部设置有第二遮挡板;
10.所述的烘干机构包括与连通管悬置端连接接通的流通管,流通管为半环形,流通管内圈匹配设置有弧形加热板,流通管一侧同轴设置有第二空心连接板,第二空心连接板和第一空心连接板位于流通管同一侧,第二空心连接板与流通管、连通管连通,第二空心连接板临近流通管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环形加热板,环形加热板悬置端设置有密封板,环形加热板内腔与第二空心连接板内腔连通,上述的流通管和环形加热板内腔填充有液态水;
11.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设置于加湿管和流通管之间的固定板,固定板顶部两端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与密封板同轴,第二轴承与圆筒同轴,第一轴承
内同轴设置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朝向第二空心连接板的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位于弧形加热板与环形加热板之间,第一转盘背离第一导杆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电机,电机设置于支架上,电机输出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一带轮,第二轴承内同轴设置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朝向第一空心连接板的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杆,所述的第二导杆和第一导杆外部均包覆有防滑橡胶,第二转盘背离第二导杆的一侧同轴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设置有传输带,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通过传输带实现传动连接;
12.所述的水循环机构包括与第一空心连接板内腔底部连通的第一水管、与第二空心连接板内腔底部连通的第二水管和设置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的水泵,第二水管与第二空心连接板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控制第二水管内的液态水单向流入第二空心连接板内。
13.优选地,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两设置于固定板临近第一转盘一端的竖直板,两个竖直板之间的空隙对应烘干机构的出料口,两个竖直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
14.优选地,所述的弧形加热板、环形加热板、散热风扇、水泵和电机外接电源。
15.3.有益效果:
16.布料从进料口进入并穿过两滚筒毛刷之间,布料被滚筒毛刷清扫干净后经过第二导杆、第一导杆进入两散热风扇之间,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一转盘带动第一导杆传输布料,与此同时电机通过第一带轮、传输带、第二带轮、固定轴带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转盘带动第二导杆传输布料,与此同时开启弧形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流通管和环形加热板内的液态水受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连通管、第一空心连接板进入加湿管和圆筒,一部分蒸汽通过导通孔排出并加湿布料,另一部分蒸汽冷凝通过贯穿口或通过加湿管内腔进入加湿管内腔底部变成液态水,通过水泵可将冷凝的液态水输送回流通管和环形加热板内,完成水循环,节约了用水,降低了成本,弧形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还可加热附近的空气将加湿后的布料烘干,最后散热风扇对布料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弧形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热能二次利用,减少了能源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机构和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机构、烘干机构与水循环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机构、烘干机构与水循环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
23.10、加湿机构;110、加湿管;111、进料口;112、连接杆;113、滚筒毛刷;114、贯穿口;115、第一遮挡板;116、第二遮挡板;120、第一空心连接板;130、圆筒;140、连通管;20、烘干机构;210、流通管;220、第二空心连接板;230、弧形加热板;240、环形加热板;250、密封板;30、传输机构;310、固定板;320、第一轴承;321、第一转盘;322、第一带轮;323、第一导杆;330、第二轴承;331、第二转盘;332、固定轴;333、第二带轮;334、第二导杆;340、传输带;
350、电机;40、水循环机构;410、第一水管;420、水泵;430、第二水管;50、冷却机构;510、竖直板;520、安装孔;530、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
‑
5所示,一种用于牛仔布料的缩水定型装置,包括:加湿机构10、烘干机构20、传输机构30、水循环机构40和冷却机构50,加湿机构10和烘干机构20相对设置,传输机构30和水循环机构40位于加湿机构10和烘干机构20之间,冷却机构50位于烘干机构20下方。
27.所述的加湿机构10包括半圆弧形的加湿管110、同轴设置于加湿管110一侧的第一空心连接板120、与第一空心连接板120同轴连接的圆筒130,圆筒130与加湿管110之间形成有空隙,圆筒130与加湿管110相对侧密布有若干导通孔,第一空心连接板120与圆筒130、加湿管110连通,加湿管110顶端水平设置有连通管140,连通管140悬置端与烘干机构20连接,加湿管110内圆面竖直向下开设有进料口111,进料口111的切口方向与圆筒130相切,加湿管110内圆面下方开设有贯穿口114,加湿管110背离第一空心连接板12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112,连接杆112朝向第一空心连接板120的一侧设置有两互相平行的滚筒毛刷113,进料口111的切口方向穿过两滚筒毛刷113之间的缝隙,加湿管110背离第一空心连接板120的一侧同轴设置有半圆环形的第一遮挡板115,加湿管110内圈底部设置有第二遮挡板116。
28.所述的烘干机构20包括与连通管140悬置端连接接通的流通管210,流通管210为半环形,流通管210内圈匹配设置有弧形加热板230,流通管210一侧同轴设置有第二空心连接板220,第二空心连接板220和第一空心连接板120位于流通管210同一侧,第二空心连接板220与流通管210、连通管140连通,第二空心连接板220临近流通管210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环形加热板240,环形加热板240悬置端设置有密封板250,环形加热板240内腔与第二空心连接板220内腔连通,上述的流通管210和环形加热板240内腔填充有液态水。
29.所述的传输机构30包括设置于加湿管110和流通管210之间的固定板310,固定板310顶部两端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轴承320、第二轴承330,第一轴承320与密封板250同轴,第二轴承330与圆筒130同轴,第一轴承320内同轴设置有第一转盘321,第一转盘321朝向第二空心连接板220的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杆323,第一导杆323位于弧形加热板230与环形加热板240之间,第一转盘321背离第一导杆323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电机350,电机350设置于支架上,电机350输出端外部同轴套设有第一带轮322,第二轴承330内同轴设置有第二转盘331,第二转盘331朝向第一空心连接板120的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杆334,所述的第二导杆334和第一导杆323外部均包覆有防滑橡胶,第二转盘331背离第二导杆334的一侧同轴设置有固定轴332,固定轴332外部同轴
套设有第二带轮333,第二带轮333与第一带轮322之间设置有传输带340,第二带轮333与第一带轮322通过传输带340实现传动连接。
30.所述的水循环机构40包括与第一空心连接板120内腔底部连通的第一水管410、与第二空心连接板220内腔底部连通的第二水管430和设置于第一水管410和第二水管430之间的水泵420,第二水管430与第二空心连接板220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控制第二水管430内的液态水单向流入第二空心连接板220内。
31.所述的冷却机构50包括两设置于固定板310临近第一转盘321一端的竖直板510,两个竖直板510之间的空隙对应烘干机构20的出料口,两个竖直板510上均开设有安装孔520,安装孔520内设置有散热风扇530。
32.所述的弧形加热板230、环形加热板240、散热风扇530、水泵420和电机350外接电源。
33.布料从进料口110进入并穿过两滚筒毛刷113之间,布料被滚筒毛刷113清扫干净后经过第二导杆334、第一导杆323进入两散热风扇530之间,启动电机350,电机350带动第一转盘321转动,第一转盘321带动第一导杆323传输布料,与此同时电机350通过第一带轮322、传输带340、第二带轮333、固定轴带动第二转盘331转动,第二转盘331带动第二导杆334传输布料,与此同时开启弧形加热板230和环形加热板240,流通管210和环形加热板240内的液态水受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连通管140、第一空心连接板120进入加湿管110和圆筒130,一部分蒸汽通过导通孔排出并加湿布料,另一部分蒸汽冷凝通过贯穿口114或通过加湿管110内腔进入加湿管110内腔底部变成液态水,通过水泵420可将冷凝的液态水输送回流通管210和环形加热板240内,完成水循环,节约了用水,降低了成本,弧形加热板230和环形加热板240还可加热附近的空气将加湿后的布料烘干,最后散热风扇530对布料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弧形加热板230和环形加热板240热能二次利用,减少了能源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