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板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4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板端子。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基板端子a在用于将导线b与基板c连接的过程中,如图1与图2所示,由于端子止进的两个挡片d形状是垂直且厚度较薄的一片,在线束的拉扯下,挡片d易变形,从而使得基板端子与基板c之间的紧固作用变弱,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包括有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左侧压紧部以及右侧压紧部;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中部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一止进凸块。
5.优选的,所述止进凸块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状。
6.优选的,所述左侧压紧部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
7.优选的,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第五开口。
8.优选的,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后端对称设置有一弹簧部。
9.优选的,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另一端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左侧压紧部、主体部以及右侧压紧部之间形成一“v”字型开口。
10.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前端连接有一载体部。
1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由于合理的设置止进凸块,在基板端子与基板的连接过程中,止进凸块受力大,不易变形,从而使得连接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12.图1为现有技术中基板端子的整体示意图;
13.图2为现有技术中基板端子插入到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的整体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无跳线时)插入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有跳线时)插入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9.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请参阅图3至图5,一种新型基板端子1,包括有主体部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两侧的左侧压紧部12以及右侧压紧部13;所述左侧压紧部12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13的中部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一止进凸块14。优选的,所述止进凸块14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状。梯形状的设置,使得基板端子1在插入基板通孔后,止进凸块14与基板间受力更为均匀,受力更大,使得基板端子1与基板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压紧部12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开口121以及第二开口122。更为具体的,左侧压紧部12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一紧固板123、第二紧固板124以及第三紧固板125;其中,第一紧固板123以及第二紧固板124分别设于左侧压紧部12的前端以及后端,第三紧固板125设于第二紧固板124以及第二紧固板124之间,以使第一紧固板123与第三紧固板125、第二紧固板124与第三紧固板125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开口121以及第二开口122。
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右侧压紧部13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开口131、第四开口132以及第五开口133。更为具体的,右侧压紧部13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四紧固板134、第五紧固板135、第六紧固板136以及第七紧固板136;其中,第四紧固板134、第五紧固板135、第六紧固板136以及第七紧固板136在右侧压紧部13上方边缘的前端至后端依次排列,以此形成有第三开口131、第四开口132以及第五开口133。
2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压紧部12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13的后端对称设置有一弹簧部15。更为具体的,弹簧部15通过舌切而形成为板簧状。弹簧部15构成为:下侧的部分被设置为与左侧压紧部12或右侧压紧部13一体形成的支点部151,弹簧部15能够以该支点部151为支点进行弹性变形。各弹簧部15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外侧扩展的悬臂梁状。
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压紧部12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13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1相连,另一端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左侧压紧部12、主体部11以及右侧压紧部13之间形成一“v”字型开口。
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的前端连接有一载体部16。
2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1,由于合理的设置止进凸块14,在基板端子1与基板的连接过程中,止进凸块14受力均匀,受力更大,不易变形,从而使得连接更为牢固。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左侧压紧部以及右侧压紧部;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中部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一止进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进凸块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压紧部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上方边缘处朝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以及第五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后端对称设置有一弹簧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另一端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左侧压紧部、主体部以及右侧压紧部之间形成一“v”字型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基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前端连接有一载体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板端子。所述新型基板端子包括有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侧的左侧压紧部以及右侧压紧部;所述左侧压紧部以及所述右侧压紧部的中部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一止进凸块。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基板端子,由于合理的设置止进凸块,在基板端子与基板的连接过程中,止进凸块受力大,不易变形,从而使得连接更为牢固。从而使得连接更为牢固。从而使得连接更为牢固。


技术研发人员:苏原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威力盛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30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