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2



1.本发明涉及工程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工程质量的关注,以及无损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增加。回弹仪是依据回弹法的原理,利用弹簧驱动弹击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产生瞬时弹性变形的恢复力,由弹击锤带动指针回弹并指示出回弹的距离—回弹值,从而测得混凝土墙度值,使用时,双手需握持回弹仪,并使回弹仪的弹击杆抵接并垂直于待测墙体或地面,然后握持回弹仪向靠近墙体的方向施加推力,使弹击杆收缩至回弹仪内,从而触发回弹仪的内部机构进行回弹测量。
3.由于回弹仪柱体为圆柱体且表面光滑,在测量时需握持回弹仪的圆柱部分并沿回弹仪的轴向施加压力,而光滑的圆柱外圆面在测量时手部容易打滑,不便于操作人员在测量时推压回弹仪,同时不便于操作人员在测量间歇期间拿持,导致测量工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测量期间拿持回弹仪时手部出现打滑,便于工作人员测量数据,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所述回弹仪包括外壳和弹击杆,所述弹击杆从所述外壳的底部端面插入所述回弹仪内部,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弹击杆的一端设置有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包括推压套管,所述推压套管套设于所述回弹仪远离所述弹击杆的一端,所述推压套管远离所述弹击杆的一端为封闭状,所述推压套管的外周面的下部连接有握杆,所述推压套管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推压套管脱离所述外壳的卡接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弹仪远离弹击杆的一端插设于推压套管,回弹仪的端部抵接于推压套管的内腔的顶部,使操作人员在测量时可以手握握杆施加推力,从而减少手部打滑的情况发生,达到便于测量的效果,卡接组件用于阻碍推压套管脱离回弹仪,使操作人员在测量间歇期间拿持握杆时,降低回弹仪脱离推压套管的可能性。
8.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凸台,所述凸台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压套管内侧面,所述外壳外周面远离所述弹击杆一端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导向槽侧面的底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外壳的圆周方向开设,所述凸台通过所述导向槽插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通过导向槽插设于卡接槽内,使推压套管能够与回弹仪实现竖直方向的卡接,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测量间歇期间拿持握杆时,降低推压套管脱离回弹仪的可能性。
10.优选的,所述卡接槽顶部侧面远离所述导向槽一侧向上开设有斜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测量间歇期间,工作人员手持握杆,回弹仪受到向下重
力,此时斜角阻碍凸台脱离卡接槽,降低回弹仪意外脱离推压套管导致回弹仪摔损的可能性。
12.优选的,所述推压套管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远离所述推压套管内腔顶面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弹击杆的端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一的弹力使凸台尽可能保持在斜角顶部,降低了凸台脱离卡接槽的可能性,从而使卡接组件的卡接更加牢固,提高了卡接组件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凸台在卡接槽内上下窜动的可能,使推压套管和回弹仪之间的结构能紧凑。
14.优选的,所述推压套管的外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握杆铰接于所述收纳槽的底部,所述握杆插设于所述收纳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杆插设于收纳槽,使握杆能够被更好的收纳,从而使推压套管的结构能加紧凑,同时减少推压套管制造材料的使用,达到了节能省材、绿色环保的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收纳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面与所述收纳槽的底部侧面齐平。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为展开的握杆提供支撑,当工作人员在测量时,挡块阻碍握杆过渡下摆,为工作人员握持握杆推压回弹仪提供支撑作用。
18.优选的,所述握杆和所述收纳槽侧壁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块,所述插接块靠近所述收纳槽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接块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收纳槽的侧面开设有插块槽,所述插块槽连通于所述推压套管的外周面,所述插块槽的顶部侧面和底部侧面均开设有滑移槽,两个滑动块分别插设于两个滑移槽内,所述握杆的侧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插设于滑移槽内使插接块能够在插块槽内滑移,使插杆能够插入插孔,使握杆能够被锁定在收纳槽内,从而使握杆的打开是可控的,同时,降低了握杆意外打开,使得握杆铰接处因握杆被磕碰而被损坏的可能性。
20.优选的,所述插块槽远离所述收纳槽的侧面与所述插接块远离所述收纳槽的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二固定连接于插块槽与插接块之间,阻碍插接块脱离插块槽,同时为插接块的弹出提供弹力,阻碍插杆脱离插孔,从而降低握杆脱离收纳槽的可能性。
22.综上所述,回弹仪远离弹击杆的一端插设于推压套管,回弹仪的端部抵接于推压套管的内腔的顶部,使操作人员在测量时可以手握握杆施加推力,从而减少手部打滑的情况发生,达到便于测量的效果,卡接组件用于阻碍推压套管脱离回弹仪,使操作人员在测量间歇期间拿持握杆时,降低回弹仪脱离推压套管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便于测量的回弹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便于测量的回弹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推压机构与回弹仪外壳的连接关系。
25.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插接组件的内部结构。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推压机构;11、推压套管;111、收纳槽;12、握杆;121、插孔;13、挡块;15、卡接组件;151、凸台;1011、导向槽;1012、卡接槽;1013、斜角;155、弹簧一;16、插接组件;161、插接块;1611、滑动块;162、插杆;163、弹簧二;112、插块槽;1121、滑移槽;17、避让槽;100、回弹仪;101、外壳;102、刻度尺;103、弹击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回弹仪100包括外壳101、刻度尺102、弹击杆103以及推压机构1。刻度尺102嵌设于外壳101,刻度尺102的长度方向与外壳101的轴线方向平行,弹击杆103从回弹仪100底部端面插入回弹仪100内部,弹击杆103的轴线与回弹仪100的轴线重合,推压机构1设置于外壳101远离弹击杆103的一端。
30.参照图1和图2所示,推压机构1包括推压套管11、握杆12、挡块13、弹簧一155、卡接组件15以及插接组件16。推压套管11为圆柱管状,推压套管11套设于回弹仪100远离弹击杆103的一端,回弹仪100的外壳101与推压套管11的内腔间隙配合,推压套管11远离弹击杆103的一端为封闭状,推压套管11位于刻度尺102所在位置开设有避让槽17,使推压套管11不影响回弹仪100的读数。
31.参照图2所示,推压套管11的外周面开设有收纳槽111,收纳槽111的开设方向与回弹仪100的轴线方向平行,握杆12铰接于收纳槽111的底部,握杆12插设于收纳槽111内,挡块13固定连接于推压套管11的外周面,挡块13位于收纳槽111的下方,挡块13的顶面与收纳槽111的底部侧面齐平,挡块13的底面与推压套管11的底面齐平,当握杆12展开时,握杆12的底面抵接于挡块13的顶面,挡块13为工作人员握持握杆12推压回弹仪100提供支撑作用。握杆12、挡块13以及收纳槽111各设置有两个,两个握杆12、两个挡块13以及两个收纳槽111位于推压套管11外周面圆周方向对称设置。
32.参照图2和图3所示,插接组件16包括插接块161、插杆162以及弹簧二163,插接块161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611,收纳槽111的侧面开设有插块槽112,插块槽112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滑移槽1121,两个滑动块1611分别插设于两个滑移槽1121内,插接块161与插块槽112滑移连接,弹簧二1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块槽112远离收纳槽111的侧面,弹簧二1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块161远离收纳槽111的侧面,插杆162固定连接于插接块161靠近收纳槽111的侧面,握杆12对应插接槽所在的侧面开设有插孔121,插杆162插设于插孔121内,弹簧二163阻碍插接块161脱离插块槽112,同时为插接块161的弹出提供弹力,阻碍插杆162脱离插孔121,从而降低握杆12脱离收纳槽111的可能性。插接组件16设置有两组,两组插接组件16沿推压套管11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对称设置于握杆12和收纳槽111之间。
33.参照图2所示,卡接组件15包括凸台151,凸台151固定连接于推压套管11内腔的底部,外壳101外周面远离弹击杆103的一端开设有导向槽1011,导向槽1011其中一侧侧面的底部开设有卡接槽1012,卡接槽1012顶面远离导向槽1011的一侧向上开设有斜角1013,斜角1013的底部连接于卡接槽1012的槽口,弹簧一155固定连接于推压套管11内腔的顶面,弹簧一155远离推压套管11内腔顶面的一端抵接于回弹仪100的顶部端面,卡接组件15用于阻
碍推压套管11脱离回弹仪100,弹簧一155的弹力使凸台151尽可能保持在斜角1013顶部,降低了凸台151脱离卡接槽1012的可能性,从而使卡接组件15的卡接更加牢固。卡接组件15设置有两组,两组卡接组件15沿推压套管11内侧壁的圆周方向对称设置于推压套管11和回弹仪100之间。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测量的回弹仪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进行测量时,推动插接块161,使插杆162脱离插孔121,从而使握杆12展开,回弹仪100远离弹击杆103的一端插设于推压套管11,回弹仪100的端部抵接于推压套管11的内腔的顶部,并在挡块13的支撑作用下,操作人员在测量时可以手握握杆12施加推力,从而减少手部打滑的情况发生,达到便于测量的效果,卡接组件15用于阻碍推压套管11脱离回弹仪100,使操作人员在测量间歇期间拿持握杆12时,降低回弹仪100脱离推压套管11的可能性。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9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