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管网调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供热管网水力平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水利失调是最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供热的质量,以及供热公司的经济利益;有的供热管路流量超出设计流量,将会引起居民室内温度过高,导致人出现不适感,同时也造成了供热量的浪费,还会造成管路压力过大,有可能损坏供热管网,当供热管网内的流量较低时,会引起居民室内供热不足,不能够满足居民供暖的需求;
3.虽然现有技术中会在供热管网中设置众多的阀门,以对供热管道流量进行控制,但是此过程需要人工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同时人工通过控制阀门来控制管道内的流量,操作精度较小,容易造成供热管网内流量变化较大,使室内温度变化较大,还会影响供热管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管网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其具有的优点: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装置可以对主供热管进行调压,通过设置的缓冲箱,可以增加第一调节装置调压范围,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对分供热管进行调压,并且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供热管网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包括主供热管和分供热管,所述主供热管一侧设有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与所述主供热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管内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调节管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调节管之间设有转轮,所述转轮的轴线与所述调节板平行,所述转轮与所述调节管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有偏心设置的固定块,另设有与所述转轮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滑动方向与其平行的滑槽,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其所述滑槽垂直的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轴线重合,所述滑动杆插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板,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板,另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插设于两个所述调节板且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主供热管一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连通管远离所述主供热管一端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固定块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另设有滑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固定块一端与所述滑杆铰接,所述滑杆插设于所述调节板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固定块一端固定连接有堵块,所述堵块抵接于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调节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一侧设有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缓冲箱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一侧与所述分供热管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装置可以对主供热管进行调压,通
过设置的缓冲箱,可以增加第一调节装置调压范围,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对分供热管进行调压,并且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力板与所述调节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方向与所述滑动杆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第一弹簧,当所述压力板未受外力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的设置可以防止压力板与调节板接触,对压力板造成损坏。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挡板,所述缓冲箱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铰接,两个所述挡板置于所述缓冲箱两侧,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缓冲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两个所述拉簧远离所述挡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分供热管与所述缓冲箱,当所述挡板未受力时,所述拉簧处于收缩状态且所述挡板与所述缓冲箱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缓冲箱与分供热管两侧存在压强差时,通过设置的挡板与拉簧,可以实现缓冲箱与分供热管的连通,使得缓冲箱与分供热管进行调压,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箱固定连接有增压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器可以调节缓冲箱与第一调节装置内的压强,从而保证主供热管内的压强,保证主供热管的供热量。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块靠近所述第二连通口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二连通口的气密性,增加装置的有效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装置可以对主供热管进行调压,通过设置的缓冲箱,可以增加第一调节装置调压范围,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对分供热管进行调压,并且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18.2.在缓冲箱与分供热管两侧存在压强差时,通过设置的挡板与拉簧,可以实现缓冲箱与分供热管的连通,使得缓冲箱与分供热管进行调压,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19.3.增压器可以调节缓冲箱与第一调节装置内的压强,从而保证主供热管内的压强,保证主供热管的供热量。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主供热管;2、分供热管;3、第一调节装置;31、调节管;32、调节板;33、转轮;34、固定块;35、固定板;36、滑动杆;37、压力板;38、连通管;39、第一连杆;310、滑杆;311、堵块;4、缓冲箱;5、第二调节装置;51、挡板;52、拉簧;6、第一弹簧;7、增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供热管网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包括主供热管1和分供热管2,主供热管1一侧设有第一调节装置3,第一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管31,调节管31与主供热管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调节管31内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调节板32,调节板32与调节管31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调节管31之间设有转轮33,转轮33的轴线与调节板32平行,转轮33与调节管31内侧壁转动连接,转轮33固定连接有偏心设置的固定块34,另设有与转轮33平行的固定板35,固定板35开设有滑动方向与其平行的滑槽,固定块34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滑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其滑槽垂直的滑动杆36,两个滑动杆36的轴线重合,滑动杆36插设且滑动连接于调节板32,滑动杆36远离固定板35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板37,另设有连通管38,连通管38插设于两个调节板32且连通管38与调节板32固定连接,连通管38靠近主供热管1一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口,连通管38远离主供热管1一端开设有第二连通口,固定块34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39,另设有滑杆310,第一连杆39远离固定块34一端与滑杆310铰接,滑杆310插设于调节板32且两者滑动连接,滑杆310远离固定块34一端固定连接有堵块311,堵块311抵接于第二连通口,调节管31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箱4,缓冲箱4一侧设有第二调节装置5,缓冲箱4靠近第二调节装置5一侧与分供热管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装置3可以对主供热管1进行调压,通过设置的缓冲箱4,可以增加第一调节装置3调压范围,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装置5,可以实现对分供热管2进行调压,并且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3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24.参照图1所示,压力板37与调节板3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方向与滑动杆36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数量不做限定,当压力板37未受外力时,第一弹簧6处于未伸缩状态,第一弹簧6的设置可以防止压力板37与调节板32接触,对压力板37造成损坏。
25.参照图1所示,第二调节装置5包括两个挡板51,缓冲箱4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与两个挡板51铰接,两个挡板51置于缓冲箱4两侧,挡板51靠近缓冲箱4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52,两个拉簧52远离挡板51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分供热管2与缓冲箱4,当挡板51未受力时,拉簧52处于收缩状态且挡板51与缓冲箱4抵接,在缓冲箱4与分供热管2两侧存在压强差时,通过设置的挡板51与拉簧52,可以实现缓冲箱4与分供热管2的连通,使得缓冲箱4与分供热管2进行调压,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3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26.参照图1所示,缓冲箱4固定连接有增压器7,增压器7可以调节缓冲箱4与第一调节装置3内的压强,从而保证主供热管1内的压强,保证主供热管1的供热量。
27.参照图1所示,堵块311靠近第二连通口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选用橡胶材质,密封垫图中未标识,密封垫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二连通口的气密性,增加装置的有效性。
2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对主供热管1进行调压时,当主供热管1内压强较大时,压力板37受到压力向缓冲箱4方向运动,进而使得滑动杆36带动固定板35与转轮33运动,固定板35运动带动第一连杆39运动,第一连杆39带动滑杆310运动,进而使得堵块311运动,使得堵块311向远离主供热管1的方向运动,打开第二连通口,主供热管1的水从连通管38的第一连通口进入到第一调节装置3与缓冲箱4内,实现主供热管1的降压,当主供热管1的压强
低于第一调节装置3时,压力板37、滑动杆36、第一连杆39、滑杆310与堵块311向相反方向运动,使得第一调节装置3内的水分进入到主供热管1内,实现主供热管1的增压,保证了主供热管1内水的流速与供热量,在缓冲箱4与分供热管2两侧存在压强差时,挡板51与拉簧52的运动,可以实现缓冲箱4与分供热管2的连通,使得缓冲箱4与分供热管2进行调压,能够防止第一调节装置3内压强过大导致失效。
2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