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及其制备装置,属于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蚜虫食多种农作物、果木和经济林木的重要害虫,发生量严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蚜虫的防治基本以化学农药为主,化学农药的长期施用是蚜虫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不得不加大药剂的使用量,因此产生恶性循坏,导致蚜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时,大量的化学农药使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因此,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不会产生抗药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食蚜瘿蚊是多种蚜虫的优效天敌,在室内用人工养殖的蚜虫对食蚜瘿蚊进行工厂化扩繁,蛹作为释放对象,蛹羽化后主动寻找且产卵在被蚜虫为害的植物上,卵孵化成幼虫后即可对蚜虫进行防治。目前人工繁殖制成的食蚜瘿蚊蛹卡可广泛运用于农作物、果园和经济林木上蚜虫的防治,但是,食蚜瘿蚊作为一个新产品,诸多技术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食蚜瘿蚊虫体较小,所以收集和释放较为困难。现有公开的食蚜瘿蚊的释放装置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为收集其蛹,将蛹放置于田间待其化蝶产卵,其二为收集成虫食蚜瘿蚊将其投放于田间,具体内容如下:专利名称一种简易的食蚜瘿蚊蛹收集及释放装置,专利号201820610499,其公开了一种简易的食蚜瘿蚊蛹收集及释放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底部平铺有多个脱脂棉,所述盒体的内部放置有铁丝网架,所述盒体的上方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的中心处设置有开口,且盒盖的上方位于开口处对应的位置粘贴有纱网。本实用新型中,将脱脂棉裁剪为不同面积的小块可放入盒体内,进行储存、运输和田间规模释放;铁丝网架能使老熟幼虫自动弹跳到脱脂棉中,并且在蛹收集过程中起到隔离寄主植物和湿润的棉花的作用,避免寄主植物在湿度较大时快速腐烂;该装置不仅可用于食蚜瘿蚊的蛹的收集,也可进行其他昆虫(如鳞翅目)的饲养装置,根据饲养昆虫的大小更换不同目数的铁丝网,适用范围较广,值得大力推广。专利名称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申请号201810145197;其公开了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该技术采用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让食蚜瘿蚊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从而达到防控靶标害虫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田间和大棚,能够有效的提高食蚜瘿蚊的成活率,从而达到较好的可持续防治效果,该释放技术操作简单,可持续性释放,存活率高,减少人工成本。上述两种方法其一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将脱脂棉放于载有食蚜瘿蚊的寄主植物下,其老熟幼虫会熬到脱脂棉上化蛹,在将有蛹的脱脂棉剪成小块装与单个包装盒内进行释放,因为脱脂棉软质的特性,靠人工剪成小块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较高;食蚜瘿蚊在脱脂棉上化蛹时的密度分布不均匀,有的区域密度很高,然而有的区域密度很小,甚至没有,若用机械进行剪快包装,每个释放盒的密度差异极大。其二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其食蚜瘿蚊的转移及其数量无法得到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蚜瘿蚊收集、释放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及其制备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是: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它包括构成体,在构成体上设有一个以上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在构成体上方放有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
6.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是,所述的化蛹孔由植物纤维构成的三维网孔。
7.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是,所述的构成体和化蛹孔由一块植物纤维板加工成型,在构成体和化蛹孔外围设有壳体。
8.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是,在构成体上方放有寄主架,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放在寄主架上。
9.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装置是,它包括成型盒和打孔器,所述的成型盒包括敞口的盒体,在盒体的中部设有支撑层、底部设有粘接面层,脱脂棉位于支撑层上方的盒体内;所述的打孔器包括成孔杆,所述的成孔杆由柱状段和圆锥段组合构成,在成孔杆上或圆锥段的端部设有挂针。
10.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装置是,所述的打孔器还包括手持板,一个以上的成孔杆连接在手持板上。
11.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装置是,所述的成孔杆包括有一定壁厚的空心壳体,空心壳体由空心的柱状段和圆锥段组合构成,在空心壳体上设有透针孔,在空心壳体内设有气囊,在气囊上设有挂针,挂针位于透针孔内,在气囊上设有送气及抽气口,送气及抽气口与送引风设备连接。
12.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装置是,所述的手持板为空心板,空心壳体的上端与手持板下端面连接,气囊的送气及抽气口与手持板的空心区域连通,在手持板上设有进风引风口,进风引风口的一端与手持板的空心区域连通,另一端与送引风设备连接。
13.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方法及蛹收集释放方法是,所述的成孔杆包括有一定壁厚的空心壳体,空心壳体由空心的柱状段和圆锥段组合构成,在空心壳体上设有透针孔,在空心壳体内设有气囊,在气囊上设有挂针,挂针位于透针孔内,在气囊上设有送气及抽气口,送气及抽气口与送引风设备连接。
14.前述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方法及蛹收集释放方法是,所述的手持板为空心板,空心壳体的上端与手持板下端面连接,气囊的送气及抽气口与手持板的空心区域连通,在手持板上设有进风引风口,进风引风口的一端与手持板的空心区域连通,另一端与送引风设备连接。
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工具对铺设为片状的脱脂棉进行按压,使植物纤维拉丝成型为试管状,构成以植物纤维为柱壁的化蛹孔,多个这样的化蛹孔即可构成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使用时将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放置在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上方,要化蛹的食蚜瘿蚊即会主动跳入化蛹孔进行化蛹,等待一段时间后就可将内有虫蛹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或单独的化蛹孔进行收集,并将其投放
在所需田地或果林即可,其相对现有的虫蛹收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脱脂棉的使用量,且植物纤维构成的化蛹孔也非常适合食蚜瘿蚊作茧习性、提高成蛹速度。同时其模式还具有以下优点:
16.1.以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作为后期的释放单元,免去单个包装,极大地减小体积,运输非常方便,释放方便,同时降低了成本。
17.2.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化蛹孔由人工进行打孔,化蛹孔与食蚜瘿蚊老熟幼虫虫体大小相近,使得一个化蛹孔仅能容纳一头食蚜瘿蚊进行化蛹,因此,食蚜瘿蚊会进一步寻找没有被占用的化蛹孔进行化蛹,使得食蚜瘿蚊在蛹卡上分布均匀的同时,还增加了蛹卡各化蛹孔中食蚜瘿蚊的饱满度。可控的食蚜瘿蚊的化蛹数量还便于规模化生产。
18.3.采用对植物纤维按压拉丝制成的化蛹孔侧壁有少量的棉层,可在保证食蚜瘿蚊作茧化蛹的同时,避免了过多的棉层对其羽化时造成的压力,同时相对于现有整块棉进行释放,可很大程度上减少脱脂棉的用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19.4.形成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化蛹孔较小,仅有上方有一个出口,可极大地保护食蚜瘿蚊蛹在释放前免受损害。
20.化蛹孔的成型采用打孔器按压形成,其可以是手动装置,也可以是机械设备一次性按压形成,其根据食蚜瘿蚊的繁殖规模来定,在成孔杆上或圆锥段的端部设有挂针,这样在下压的过程方便携带脱脂棉丝线形成化蛹孔,采用气囊带动挂针伸缩结构,可以在拔出成孔杆时将挂针缩回,方便成孔杆拔出,并且不会破坏化蛹孔。
附图说明
21.以下将参照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一步做具体的描述。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在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外设置有壳体2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将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3放置在网格架4上,网格架4放置在构成体1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一体式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单体式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如图1
‑
7所示,构成体1为脱脂棉平铺后构成或其它纤维平铺构成,在构成体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2,使用时在构成体1上方放有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3,要化蛹的食蚜瘿蚊就会爬入化蛹孔2,所述的化蛹孔2的尺寸比食蚜瘿蚊的尺寸大1mm,故化蛹孔2一般只作为4
‑
5mm即可,深度也未4
‑
10mm即可。
30.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方法及蛹收集释放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31.a.将清洁的脱脂棉铺层设在成型盒内,所述的成型盒包括敞口的盒体5,在盒体5
的中部设有支撑层6、底部设有粘接面层7,脱脂棉位于支撑层6上方的盒体5内;
32.b.采用打孔器从脱脂棉层表面向下按压,所述的打孔器包括成孔杆8,成孔杆8能穿过盒体5上的脱脂棉铺层和支撑层6;在打孔器向下过程中打孔器的成孔杆8携带脱脂棉层的脱脂棉向下延伸并与粘接面层7接触,然后退出成孔杆8即可形成一个由脱脂棉构成的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2;形成规定量的化蛹孔2后就可得到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
33.c.将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3)放置于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上方即可等待食蚜瘿蚊爬入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化蛹;
34.d.收集c步骤中产卵或化蛹后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或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2),并将其放入田间即可完成食蚜瘿蚊蛹的收集及释放工作。
35.实施例2,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如图1
‑
7所示,构成体1为脱脂棉平铺后构成或其它纤维平铺构成,在构成体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2,使用时在构成体1上方放有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3,或通过网格状的寄主架4,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3放置在网格架4上,网格架4放置在构成体1上表面,要化蛹的食蚜瘿蚊就会爬入化蛹孔2,所述的化蛹孔2的尺寸比食蚜瘿蚊的尺寸大1mm,故化蛹孔2一般只作为4
‑
5mm即可,深度也未4
‑
10mm即可,为方便运输,在在构成体1和化蛹孔2四周设有壳体21。
36.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的制备方法及蛹收集释放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37.a.将清洁的脱脂棉铺层设在成型盒内,所述的成型盒包括敞口的盒体5,在盒体5的中部设有支撑层6、底部设有粘接面层7,脱脂棉位于支撑层6上方的盒体5内;
38.b.采用打孔器打孔器按1乘1厘米的点阵为按压点,从脱脂棉层表面向下按压,化蛹孔2的成型装置为开孔器,打孔器包括成孔杆8,成孔杆8由柱状段和圆锥段组合构成,在成孔杆8上或圆锥段的端部设有挂针10,成孔杆8能穿过盒体5上的脱脂棉铺层和支撑层6,支撑层为纸质的其上可开孔或不开孔;在打孔器向下过程中打孔器的成孔杆(8)携带脱脂棉层的脱脂棉向下延伸并与粘接面层7接触,然后退出成孔杆8即可形成一个由脱脂棉构成的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2;形成规定量的化蛹孔)后就可得到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其壳体21也可由盒体5替代。
39.c.将载有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寄主植物3放置于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上方即可等待食蚜瘿蚊爬入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化蛹;
40.d.收集c步骤中产卵或化蛹后的蜂巢式食蚜瘿蚊蛹收集装置或三维网状体结构的化蛹孔2,并将其放入田间即可完成食蚜瘿蚊蛹的收集及释放工作。
41.为更快的形成化蛹孔,打孔器可以根据盒体5的尺寸及要开设化蛹孔的数量进行一体化设计,其包括一个手持板9,根据所要开孔数量的成孔杆8连接在手持板9上;所述的成孔杆8由柱状段和圆锥段组合构成,在成孔杆8上或圆锥段的端部设有挂针10,这样要开设化蛹孔2就可将手持板对正,操作人员手持手持板下压而一次性完成多个化蛹孔2的操作。
42.实施例3,前述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但因一次性实现多个化蛹孔2的操作,在拔出一体化设计的打孔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挂针10无法很好的实现脱离,故申请人对打孔器进行了更细化的设计,所述的成孔杆8包括有一定壁厚的空心壳体81,空心壳体81由空
心的柱状段和圆锥段组合构成,在空心壳体81上设有透针孔82,在空心壳体81内设有气囊83,在气囊83上设有挂针10,挂针10位于透针孔82内,在气囊83上设有送气及抽气口84,送气及抽气口84与送引风设备连接,同时所述的手持板9为空心板,空心壳体81的上端与手持板9下端面连接,气囊83的送气及抽气口84与手持板9的空心区域连通,在手持板9上设有进风引风口91,进风引风口91的一端与手持板9的空心区域连通,另一端与送引风设备连接。
43.更进一步的,空心壳体81可以采用在硬质管外套接薄的弹性胶套组合构成,只在硬质管上设有透针孔82,这样在打孔器下压过程前,空心壳体81内的气囊83进气膨胀时挂针10即可穿出透针孔并扎破弹性胶套11。下压过程挂针即可更均匀的挂接植物纤维丝形成化蛹孔2,打孔器向上运动时,空心壳体81内的气囊83排气收缩,挂针10在气囊的带动下回缩进入透针孔82,挂针10上的植物纤维丝受弹性胶套11的自然闭合力使其与挂针脱离,此时就可较为轻松的将打孔器拿出,并且不会破坏化蛹孔2。
4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