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气体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
背景技术:
2.在红外气体传感器中,光学型气体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可测气体的种类多,以及测量范围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定气体浓度的检测在工业安全、环保、化工、电力、汽车等领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气体检测方式包括非色散红外气体传感器(ndir)、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lel)、电化学气体传感器(e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mos)、热导气体传感器(tc)等等。现有的红外气体传感器一般都使用金属外壳,其密封性较差,而且通过锁紧螺丝固定连接,不方便对传感器进行拆卸检修。因此,发明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本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外壳主体的两端均开设有通槽,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贯穿通槽并插入插槽的内部,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限位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中部贯穿开设有槽口,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中部镶嵌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槽口的下端开口外侧。
5.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的两端外侧均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竖直分布的弧形槽,所述外壳主体的两端外侧均镶嵌有隔热带。
6.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上粘接有缓冲凸起,所述下壳体的一侧中部镶嵌有橡胶层,所述缓冲凸起和橡胶层均与传感器本体贴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于上壳体内部的空槽,所述空槽的内部设置有l形限位板,所述l形限位板的一端一侧通过复位弹簧与空槽的内壁连接。
8.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l形限位板的另一端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l形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片,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滑片位于凹槽的内部。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感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主体、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上的限位柱贯穿外壳主体并与上壳体上的限位件连接,使得传感器本体便于拆卸检修,在
上壳体上设置有密封圈,在下壳体上设置有橡胶层,使得本装置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提高了传感器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外壳主体上设置有弧形槽,提高了本装置的散热性能,在外壳主体上设置有隔热带,使得工作人员不会被高温烫伤。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结构剖面示意图。
15.图中:1、外壳主体;2、放置槽;3、传感器本体;4、下壳体;5、上壳体;6、限位柱;7、通槽;8、插槽;9、限位件;10、槽口;11、密封圈;12、弧形槽;13、隔热带;14、缓冲凸起;15、橡胶层;16、空槽;17、l形限位板;18、复位弹簧;19、限位槽;20、滑片;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
3所示的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主体1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本体3,外壳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4,外壳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5,下壳体4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外壳主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通槽7,上壳体5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槽8,限位柱6的一端贯穿通槽7并插入插槽8的内部,上壳体5的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限位件9,限位件9与限位柱6的一端相连接,上壳体5的另一侧中部贯穿开设有槽口10,传感器本体3上的红外探头位于槽口10的内部,上壳体5的一侧中部镶嵌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位于槽口10的下端开口外侧,密封圈11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外壳主体1的两端外侧均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竖直分布的弧形槽12,外壳主体1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弧形槽12配合外壳主体1起到了快速散热的作用,提高了本装置的散热效率,外壳主体1的两端外侧均镶嵌有隔热带13,隔热带13起到了隔热的作用,放置槽2的内壁上粘接有缓冲凸起14,下壳体4的一侧中部镶嵌有橡胶层15,缓冲凸起14和橡胶层15均与传感器本体3贴合连接,缓冲凸起14和橡胶层15一方面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传感器本体3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18.如图3所示,限位件9包括开设于上壳体5内部的空槽16,空槽16的内部设置有l形限位板17,l形限位板17的一端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8与空槽16的内壁连接,限位柱6的一端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9,限位槽19与l形限位板17的另一端相适配,能够将上壳体5限位固定,使得本装置稳定安装,l形限位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片20,滑片20能够带动l形限位板17移动,使得l形限位板17与限位槽19分离,解除上壳体5的限位,将本装置快速拆卸,上壳体5的另一侧两端均开设有凹槽21,滑片20位于凹槽21的内部,能够避免误触的情况出现。
1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0.本装置在安装时,首先将传感器本体3放到外壳主体1上的放置槽2内,然后将下壳体4贴在外壳主体1的一侧,并将下壳体4上的限位柱6插入外壳主体1上的通槽7内,接着将
上壳体5贴合在外壳主体1的另一侧,并将限位柱6的一端插入上壳体5上的插槽8内,此时先拨动滑片20,滑片20带动l形限位板17移动,将l形限位板17移动至空槽16内,再将限位柱6插入插槽8内,接着松开滑片20,使得l形限位板17在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插入限位槽19的内部,将上壳体5限位,此时本装置安装完成。
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本体(3),所述外壳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4),所述外壳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5),所述下壳体(4)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所述外壳主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通槽(7),所述上壳体(5)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槽(8),所述限位柱(6)的一端贯穿通槽(7)并插入插槽(8)的内部,所述上壳体(5)的另一侧两端均设置有限位件(9),所述限位件(9)与限位柱(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上壳体(5)的另一侧中部贯穿开设有槽口(10),所述上壳体(5)的一侧中部镶嵌有密封圈(11),所述密封圈(11)位于槽口(10)的下端开口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两端外侧均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竖直分布的弧形槽(12),所述外壳主体(1)的两端外侧均镶嵌有隔热带(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的内壁上粘接有缓冲凸起(14),所述下壳体(4)的一侧中部镶嵌有橡胶层(15),所述缓冲凸起(14)和橡胶层(15)均与传感器本体(3)贴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9)包括开设于上壳体(5)内部的空槽(16),所述空槽(16)的内部设置有l形限位板(17),所述l形限位板(17)的一端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8)与空槽(16)的内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的一端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与l形限位板(17)的另一端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限位板(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片(20),所述上壳体(5)的另一侧两端均开设有凹槽(21),所述滑片(20)位于凹槽(21)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距离红外气体传感器用外壳,涉及到红外气体传感器领域,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本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外壳主体的两端均开设有通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感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主体、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上的限位柱贯穿外壳主体并与上壳体上的限位件连接,使得传感器本体便于拆卸检修,在上壳体上设置有密封圈,在下壳体上设置有橡胶层,使得本装置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提高了传感器本体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研发人员:詹健龙 吴一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焜腾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3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