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马达,具体指一种端面配油的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2.现有液压马达中的配油方式有轴配油和端面配油的方式,其中端面配油方式已在多种类型的液压马达中应用,并有取代轴配油方式的趋势。该端面配油主要包括有通油盘和配油盘,通油盘安装在壳体一侧,配油盘设于通油盘内并通过双头键与曲轴相连接,使配油盘与曲轴同步旋转。为了确保配油过程中各油道之间的密封性,在配油盘和通油盘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通常设置在配油盘上,即在配油盘的端面上开有密封槽,在该密封槽中设置有密封圈和密封环,该密封环的内端面与密封圈相抵,外端面用来朝向通油盘,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9931311a的文献中就公开了这样的密封结构,采用这样的配置,可以避免密封圈直接与通油盘相接触。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配油盘旋转或停止的瞬间时,该密封环会发生跟转现象,该现象使得密封环与密封圈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并在二者之间发生摩擦,如此,使用时间一长,会导致密封圈磨损而发生漏油,最终导致该处的密封失效。
3.同时,为了能及时冲洗液压马达壳体内的杂质,并能给马达壳体内的摩擦零件降温,在现有的液压马达中通常配置有冲油结构。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2852708b专利文献中就披露了其中一种类型的冲油结构,该冲洗结构将冲油通道直接设置在配油盘上,利用曲轴的安装间隙,将液压马达低压侧的液压油接入至壳体内,以达到上述冲洗目的,且这样的冲油通道易于加工,有利于装配、生产,也便于日后的维护,且冲油路径更短,更能提升液压油对壳体内腔的冲洗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冲洗过程中无法调节冲洗流量,尤其在马达测试时,无法关闭冲洗功能,需要先用没有冲油通道的配油盘来测试马达,然后待马达测试完成后,再拆开通油盘,将带有冲油通道的配合盘装配好。因此这样的冲洗结构给后续的使用和测试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密封环相对密封圈转动而能确保密封效果的端面配油的液压马达。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端面配油的液压马达,包括有壳体、通油盘、配油盘和曲轴柱塞缸组件,所述通油盘安装在壳体一侧,配油盘设于通油盘内并通过双头键与曲轴柱塞缸组件中的曲轴相连接,该配油盘在朝向通油盘的端面上开有环形密封槽,在该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和将密封圈定位在密封槽底部中的密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定位凸部,所述的配油盘的端面上开有供该定位凸部坐落的定位凹槽。
6.在上述方案中,较优选的是,所述的定位凸部位于密封环的内边沿上。
7.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密封环由相互贴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
密封环组成,且所述的第二密封环位于第一密封环和密封圈之间,所述的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环上。
8.较好的是,所述定位凸部位于第一密封环的外边沿上。
9.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配油盘上还开有冲油通道,该冲油通道的一端与通油盘的内部油腔连通,该冲油通道的另一端通过双头键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与壳体的内腔相通,且所述冲油通道的一端安装有能控制冲油通道的控制口启闭程度的调节件,所述的通油盘上开有与该调节件相对应的通孔,该通孔能允许外部工具通过而使外部工具能驱动所述调节件,并在该通孔中设置有能遮蔽该通孔的连接件。
10.所述调节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冲油通道一端处的紧定螺钉,该紧定螺钉的头部设计成锥形,该紧定螺钉的头部能抵靠在所述冲油通道的控制口处,以方便加工和安装。
11.较好的是,露于配油盘外的所述紧定螺钉上还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母,在紧定螺钉调节到位后,用锁紧螺母定位,以防止因液压马达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引起紧定螺钉的旋转。
12.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环上设置能坐落在配油盘的定位凹槽中的定位凸部,因此装配后,密封环不会与配油盘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即便在配油盘随曲轴旋转过程中,也不会发生跟转现象,因而有效地消除了密封环与密封圈的相对运动,进而避免密封圈因密封环的跟转所发生的磨损现象,最终能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而能确保密封效果。尤其是将密封环采用相互贴合分布的第一、第二密封环,一方面可以让密封圈不直接与第一密封环接触,减小磨损,另一方面,可以选取机械性能更好的合金材料来制作第一密封环,以适用于工况恶劣的高压、高转速、频繁受冲击的场所。
13.再者,由于在冲油通道的一端口增设了调节件,因而需要调节冲洗流量时,只要拆下连接件,通过通油盘上的通孔,利用外部工具对该调节件进行调节,故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冲洗流量的调节,并且加工方便,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的配油盘剖视示意图(带有紧定螺钉);
16.图3为图2的配油盘的左视图;
17.图4为图3中的a
‑
a向剖视图(增加密封环和密封圈);
18.图5为图2中的第一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配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图6的配油盘的左视图;
21.图8为图6中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该液压马达包括有壳体1、通油盘2、配油盘3和曲轴柱塞缸组件,通油盘2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上,通油盘2上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配油盘3设于通油盘2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配油盘3通过双头键4与曲轴柱塞缸组件中的曲轴5连
接,具体的,双头键4穿设在壳体1侧壁的穿孔11内,双头键4的一端插入配油盘3的连接孔中,双头键4的另一端则插入曲轴5的连接孔内,使配油盘3与曲轴5同步旋转;曲轴5的两端则通过轴承6支撑在壳体的内腔12中。
24.同时,该配油盘3在朝向通油盘2的端面上开有环形密封槽31,在该密封槽31中安装有密封圈7和将密封圈7定位在密封槽底部中的密封环8,本实施例中,为了能适用于工况恶劣的高压、高转速、频繁受冲击的场所,该密封环8由相互贴合的第一密封环81和第二密封环82组成,第二密封环82位于第一密封环81和密封圈7之间,且第一密封环81上设置径向延伸的定位凸部811,配油盘3的端面上开有供该定位凸部811坐落的定位凹槽32,该定位凸部811优选设在第一密封环81的外边沿上,且定位凸部811以半圆形为佳,以方便加工。如此,利用定位凸部811与定位凹槽32的配合,可以消除密封环8与密封圈7的相对运动,并且此时,第一密封环81、第二密封环82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加工,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81采用高耐压、高耐磨的合金材料,第二密封环82采用非金属材质,使密封圈7与第一密封环81不相接触而减小磨损。
25.同时,在上述配油盘3上开有冲油通道33,该冲油通道33的一端与通油盘2的内部油腔21连通,该冲油通道33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腔12相通,本实施例中,主要在该冲油通道33的一端安装有能控制冲油通道33的控制口34启闭程度的调节件,为了能方便驱动该调节件,在上述的通油盘2上还开有与该调节件相对应的通孔22,该通孔22的大小要允许外部工具通过,而使外部工具能驱动该调节件,如图1中,将调节件设计成螺纹连接在冲油通道33一端处的紧定螺钉9,并在露于配油盘3外的紧定螺钉9上还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母10,且该紧定螺钉9的头部设计成锥形,该紧定螺钉9的尾部可以开有一字形或十字形的槽,一字形楔子或十字形楔子通过通油盘2上的通孔22伸入后插入到上述紧定螺钉9的槽内,即可旋转该紧定螺钉9,使紧定螺钉9的头部离开或靠近控制口34,当紧定螺钉9的头部抵靠在冲油通道33的控制口34处,即关闭冲油通道33。当调节完成后,旋紧锁紧螺母10,以固定紧定螺钉9。同时在通油盘2的通孔22中配置有能遮蔽该通孔的连接件,具体的,该连接件为一螺塞20,并且为了能方便旋转该螺塞20,采用内六角螺塞。
26.上述冲油通道33的另一端与壳体内腔12相通,可以通过双头键4的安装间隙进行连通,即上述双头键4与壳体的穿孔11之间具有所述间隙。冲油通道33的另一端通过该间隙与壳体1的内腔12相通。当然,若需要冲洗时的油液更加顺畅,可以在双头键4上开有一轴向通道,冲油通道33的另一端同时还可以通过该轴向通道与壳体1的内腔12相通。
27.第二实施例:如图6至图8所示,其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第一密封环,此时定位凸部位于第二密封环82的内边沿上。并且在配油盘3上取消了冲油通道,因此结构更为简单,并同样达到了防止密封环8跟转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