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护坡桩。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市区内建筑积聚增多,基坑的开挖也越来越多,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开挖完成后,需要使用护坡桩对基坑进行支护,护坡桩又称排桩,是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3.现有的护坡桩安装完成后,由于基坑一般向下开挖有一定的深度,工作人员在进出基坑时,需要寻找梯子,并将梯子搭放到护坡桩上进行使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工作人员在斜坡上行走时不方便,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工作人员在斜坡上行走时较为便捷,进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护坡桩。
6.本技术提供的护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护坡桩,包括支撑横梁和设置在支撑横梁上的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撑纵梁上的支撑架、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支撑的支撑板和用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架呈角度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纵梁上设置有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机构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使支撑板与支撑架呈角度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支撑板上行走,使工作人员在斜坡上行走时较为便捷,进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9.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内的支撑块和用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支撑架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块的设置,实现对支撑杆的安装,通过支撑杆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支撑,方便工作人员对支撑板进行使用。
1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架的铰接轴线和支撑板与支撑杆的铰接轴线平行且不共线,所述支撑架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块滑动配合于滑槽内,所述支撑块滑动到滑槽的最低位置处,支撑板水平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板转动,带动支撑杆转动,带动支撑块在滑槽内转动,使支撑板在不需要使用时,能够进行收回,减少支撑板发生损坏的情况的出现。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板沿着斜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块内穿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支撑架滑动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撑块内穿设有联动杆,通过联动杆能够带动多个支撑块同时运动,进而实现将多个支撑板进行转开以及收回,操作便捷,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15.可选的:所述联动杆上开设有锁紧孔,所述支撑架上螺纹配合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插设于锁紧孔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锁紧件插入锁紧孔内,能够对联动杆进行限位处理,进而使支撑板转开后,支撑杆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支撑,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17.可选的:所述滑槽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与联动杆相连接,且复位弹性件用于推动联动杆沿着斜坡向上滑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复位弹性件的设置,使复位弹性件能够带动联动杆沿着斜坡向上运动,进而能够带动支撑板进行自动收回,使支撑板的收回省时省力。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横梁上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横梁通过固定螺栓与斜坡相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栓的设置,能够将支撑横梁与斜坡进行固定,进而使支撑横梁在斜坡上的固定更加稳定。
21.可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上设置有多个防滑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齿的设置,能够增大固定螺栓与斜坡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固定螺栓与斜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支撑纵梁上设置有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机构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使支撑板与支撑架呈角度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支撑板上行走,使工作人员在斜坡上行走时较为便捷,进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25.2.通过在多个支撑块内穿设有联动杆,通过联动杆能够带动多个支撑块同时运动,进而实现将多个支撑板进行转开以及收回,操作便捷,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2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示出固定螺栓和支撑横梁的连接关系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支撑横梁;2、支撑纵梁;3、支撑装置;31、支撑架;311、滑槽;32、支撑板;33、支撑机构;331、支撑块;332、支撑杆;4、联动杆;41、锁紧孔;5、锁紧件;6、复位弹性件;7、固定螺栓;71、防滑齿;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护坡桩。参照图1和图2,护坡桩,包括支撑横梁1和固定设置在支撑横梁1上的支撑纵梁2,支撑横梁1为水平的矩形板,支撑横梁1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三组,每组支撑横梁1共设置有三个支撑横梁1,支撑纵梁2为竖直的矩形板,支撑纵梁2沿着水
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四个。支撑纵梁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装置3,支撑装置3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支撑。工作人员需要进出基坑时,在支撑装置3上行走。
33.参照图1和图2,支撑装置3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纵梁2上的支撑架31、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支撑的支撑板32和用于对支撑板32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33,结合图3,支撑架31为沿着斜坡设置的矩形结构,支撑机构33设置于支撑架31上,支撑机构33包括设置于支撑架31内的支撑块331和用于对支撑板32进行支撑的支撑杆332,支撑块331为水平的矩形块,支撑架31内开设有滑槽311,滑槽311沿着斜坡设置,支撑块331滑动配合于滑槽311内。支撑杆332为矩形杆,支撑杆332沿着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32为水平的矩形板,支撑板32靠近支撑架31的一端与支撑架31铰接,支撑板32沿着斜坡设置有三个。
34.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杆33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2和支撑架31铰接,结合图3,支撑板32与支撑架31的铰接轴线和支撑板32与支撑杆332的铰接轴线平行且不共线。支撑架31上开设有用于对支撑板32进行收纳的收纳槽,收纳槽为矩形槽,支撑架31的收纳槽内固定设置有密封垫8,密封垫8为橡胶材料制成的,三个支撑块331内固定穿设有联动杆4,联动杆4为沿着斜坡设置的圆柱杆,联动杆4与支撑架31滑动配合。
35.参照图1和图3,滑槽31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复位弹性件6,复位弹性件6可直接采用复位弹簧构成,复位弹性件6沿着斜坡设置,复位弹性件6的顶端与联动杆4固定连接,且复位弹性件6用于推动联动杆4沿着斜坡向上滑动。结合图2,联动杆4上开设有锁紧孔41,锁紧孔41为圆形通孔,支撑架31上螺纹配合锁紧件5,锁紧件5可直接采用锁紧螺栓构成。
36.参照图1和图2,需要对支撑板32进行使用时,结合图3,将斜坡顶部处的支撑板32从支撑架31内转出,带动支撑杆332转动,并带动支撑块331沿着斜坡向下滑动,带动联动杆4同时滑动,联动杆4将复位弹性件6挤压,当支撑块331滑动到滑槽311的最低位置处,支撑板32与支撑架31之间垂直设置,随后将锁紧件5旋动,使锁紧件5插入锁紧孔41内,将联动杆4进行限位处理,工作人员可以沿着支撑板32行走。将支撑板32使用完成后,旋动锁紧件5,使锁紧件5从锁紧孔41内旋出,复位弹性件6带动联动杆4沿着斜坡向上滑动,带动支撑块331滑动,使支撑板32转动到支撑架31内。
37.参照图1和图4,为了使支撑横梁1在斜坡上的安装更加稳定,支撑横梁1上穿设有固定螺栓7,固定螺栓7靠近斜坡的一端设置有尖端,尖端向靠近斜坡的方向上的直径逐渐减小,固定螺栓7上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齿71,通过固定螺栓7将支撑横梁1与斜坡固定连接,完成对护坡桩的安装。
38.本技术实施例护坡桩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斜坡进行防护时,将支撑横梁1和支撑纵梁2通过固定螺栓7安装到斜坡上,接着需要对支撑板32进行使用时,将支撑板32转动,使支撑板32从支撑架31内转出,并带动支撑杆332转动,带动滑块331和联动杆4沿着斜坡向下滑动,当支撑板32转动到与支撑架31垂直的位置处后,将锁紧件5插入锁紧孔41内,将联动杆4进行限位处理,工作人员对支撑板32进行使用。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