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4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


背景技术:

2.伸缩门,就是门体可以伸缩自由移动,来控制门洞大小、来控制行人或车辆的拦截和放行的一种门,伸缩门主要由门体、驱动电机,滑道、控制系统构成,门体采用优质不锈钢及铝合金专用型材制作,采用平行四边形原理铰接,伸缩灵活行程大,具体为一种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
3.很多用户在采用伸缩平移门时,由于车辆或人员进出频率较高,因此有很多用户在安装伸缩平移门后,在门洞口关门段,加装独立道闸,这样的安装方式,即增加了安装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很多用户在采用伸缩平移门时,由于车辆或人员进出频率较高,因此有很多用户在安装伸缩平移门后,在门洞口关门段,加装独立道闸,这样的安装方式,即增加了安装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维护难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包括道闸控制箱和行动机构,所述道闸控制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旋转杆,所述主旋转杆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转轴一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栅栏,所述道闸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的外侧设置有副转杆,所述道闸控制箱的底部设置有行动轮一,所述道闸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移门控制箱,所述移门控制箱的底部设置有行动轮二,所述移门控制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门,所述固定门远离移门控制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门套,所述连接门套的内侧设置有活动门,所述行动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侧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行动轮三。
6.优选的,所述电机一与道闸控制箱为电性连接,所述主旋转杆与道闸控制箱为转动连接,启动电机一,电机一带动主旋转杆向上转动,实现开闸的功能。
7.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通过转轴一与主旋转杆为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栅栏通过转轴一与主旋转杆、限位杆为转动连接,所述副转杆通过转轴二与道闸控制箱为转动连接,主旋转杆向上转动时,限位杆在副转杆的限位下保持竖直状态,使活动栅栏发生形变,便于人们通过,主旋转杆向下转动时,限位杆在副转杆的限位下使活动栅栏复位,实现拦截的功能。
8.优选的,所述道闸控制箱与移门控制箱为相互连接,道闸控制箱与移门控制箱合成为垂直状态,道闸控制箱与移门控制箱合成为直线状态,使装置的使用范围广,适应多种门型。
9.优选的,所述固定门与连接门套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门套设置有多个,所述活动门与活动门左侧的连接门套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门设置有多个,根据大门的宽度设置相应数目的活动门,通过活动门与连接门套的滑动连接,使活动门移动时保持在水平线上。
10.优选的,所述电机二与移门控制箱为电性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蜗轮为啮合连接,所述蜗轮位于蜗杆的中心位置,行动机构位于最远离移门控制箱的活动门外侧,启动电机二,电机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使行动轮三滚动,实现开闸关闸的目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将道闸与伸缩平移门一体化设计,同时在控制程序上采用了a、b控制技术,即道闸开启后,方可进行伸缩平移门主体的开关运行,这样保证大门的安全使用,而对于开启频繁的道闸,道闸控制箱和移门控制箱接入车牌识别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可实现无人化管理,道闸控制箱与移门控制箱合成可为垂直状态也可为直线状态,使装置的使用范围广,适应多种门型。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门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门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道闸控制箱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动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道闸控制箱;2、电机一;3、主旋转杆;4、转轴一;5、限位杆;6、活动栅栏;7、转轴二;8、副转杆;9、行动轮一;10、移门控制箱;11、行动轮二;12、固定门;13、活动门;14、行动机构;15、电机二;16、主动齿轮;17、蜗轮;18、蜗杆;19、行动轮三;1301、连接门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功能合成的新型伸缩平移门,包括道闸控制箱1、电机一2、主旋转杆3、转轴一4、限位杆5、活动栅栏6、转轴二7、副转杆8、行动轮一9、移门控制箱10、行动轮二11、固定门12、活动门13、行动机构14、电机二15、主动齿轮16、蜗轮17、蜗杆18、行动轮三19,道闸控制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一2,电机一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旋转杆3,主旋转杆3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一4,转轴一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5,转轴一4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栅栏6,道闸控制箱1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二7,转轴二7的外侧设置有副转杆8,道闸控制箱1的底部设置有行动轮一9,道闸控制箱1的外侧设置有移门控制箱10,移门控制箱10的底部设置有行动轮二11,移门控制箱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门12,固定门12远离移门控制箱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门套1301,连接门套1301的内侧
设置有活动门13,行动机构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二15,电机二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6,主动齿轮16的外侧设置有蜗轮17,蜗轮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蜗杆18,蜗杆18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行动轮三19。
22.进一步的,电机一2与道闸控制箱1为电性连接,主旋转杆3与道闸控制箱1为转动连接,启动电机一2,电机一2带动主旋转杆3向上转动,实现开闸的功能。
23.进一步的,限位杆5通过转轴一4与主旋转杆3为转动连接,活动栅栏6通过转轴一4与主旋转杆3、限位杆5为转动连接,副转杆8通过转轴二7与道闸控制箱1为转动连接,主旋转杆3向上转动时,限位杆5在副转杆8的限位下保持竖直状态,使活动栅栏6发生形变,便于人们通过,主旋转杆3向下转动时,限位杆5在副转杆8的限位下使活动栅栏6复位,实现拦截的功能。
24.进一步的,道闸控制箱1与移门控制箱10为相互连接,道闸控制箱1与移门控制箱10合成为垂直状态(如图4所示),道闸控制箱1与移门控制箱10合成为直线状态(如图3所示),使装置的使用范围广,适应多种门型。
25.进一步的,固定门12与连接门套1301为固定连接,连接门套1301设置有多个,活动门13与活动门13左侧的连接门套1301为滑动连接,活动门13设置有多个,根据大门的宽度设置相应数目的活动门13,通过活动门13与连接门套1301的滑动连接,使活动门13移动时保持在水平线上。
26.进一步的,电机二15与移门控制箱10为电性连接,主动齿轮16与蜗轮17为啮合连接,蜗轮17位于蜗杆18的中心位置,行动机构14位于最远离移门控制箱10的活动门13外侧,启动电机二15,电机二15带动主动齿轮16转动,主动齿轮16带动蜗轮17转动,从而使行动轮三19滚动,实现开闸关闸的目的。
27.工作原理:该方案是将道闸与伸缩平移门一体化设计,同时在控制程序上采用了a、b控制技术,即道闸开启后,方可进行伸缩平移门主体的开关运行,这样保证大门的安全使用,而对于开启频繁的道闸,道闸控制箱1和移门控制箱10接入车牌识别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可实现无人化管理,道闸控制箱1与移门控制箱10合成可为垂直状态也可为直线状态,使装置的使用范围广,适应多种门型,道闸控制箱1识别人脸后,启动电机一2,电机一2带动主旋转杆3转动,主旋转杆3向上转动时,限位杆5在副转杆8的限位下保持竖直状态,使活动栅栏6发生形变,便于人们通过,实现开闸的功能,主旋转杆3向下转动时,限位杆5在副转杆8的限位下使活动栅栏6复位,实现拦截的功能,移门控制箱10识别车牌后,启动电机二15,电机二15带动主动齿轮16转动,主动齿轮16带动蜗轮17转动,从而使行动轮三19滚动,使行动机构14带动活动门13移动,使多个活动门13隐藏在固定门12的后侧,实现开闸的目的。
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