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身气垫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充气式翻身床垫。
背景技术:
2.临床医疗护理中,患者由于行动不便而需卧床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的部分患者是长期卧床的,压疮是卧床患者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机体消耗增加,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减退,加上床上排便后清洁不及时,造成皮肤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加之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极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而且还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翻身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我科临床工作中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传统翻身方法为:1名护士将一手放在患者颈肩下,另一手放在患者腰下,另1名护士一手放于放在患者腰下,另一手放在患者腘窝下,2人弯腰用力将患者抬起,轻轻将患者推向另一侧,背部放置软枕。对于老年人/急性期及卧床病人来说家庭和医院护理非常困难,传统翻身方法护士及家庭护理人员需花费很大力气,在翻身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力道不足,容易产生拖、拉等动作,从而易产生皮肤摩擦,引发压疮,造成病人不适,且在患者身后放置软枕很难让患者长时间保持翻身的状态,所以亟于制作一种医用护理充气式翻身床垫。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护理充气式翻身床垫,用于患者翻身。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5.一种医用护理充气式翻身床垫,包括躺板,其特征是:所述躺板两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安装块一端,所述躺板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l形板短板一端;
6.两组所述安装块下侧一端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两组所述安装块一侧下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u形板一侧;
7.两个活动槽板的安装端分别位于对应的一组所述安装块之间,两个所述活动槽板的矩形槽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橡胶膜下侧,两个所述活动槽板一端下部分别固定连通对应阀门一端;
8.两个圆杆一端分别固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活动槽板的安装端,两个所述圆杆两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块,两个所述圆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蜗轮一侧中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组所述u形板两竖板相对一侧分别轴承连接对应的蜗杆一端,两组所述蜗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蜗轮啮合,两组所述蜗杆中心轴一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u形板,两组所述蜗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皮带轮一侧中部,两组所述皮带轮分别通过对应的皮带相连接,两个所述皮带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把手安装轴一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l形板长板,两个所述把手安装轴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锥齿轮一一侧中部,两个所述锥齿轮一分别与对应的锥齿轮二啮合,两个所述锥齿轮二中心轴一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l形板短板,两个所述锥齿轮二中心轴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皮带轮另一侧中部。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锥齿轮一与对应的所述锥齿轮二为相同的锥齿轮。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躺板上侧包被有软质橡胶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4.1、本装置可以实现患者躺在躺板及两个橡胶膜上侧,在患者需要翻身时,先将患者身体一侧微微抬起,通过气泵对一个活动槽板内进行充气,将一个橡胶膜吹鼓后将患者靠在橡胶膜上,转动一个把手,一个把手通过锥齿轮一、锥齿轮二、皮带轮、蜗杆及蜗轮之间的配合带动对应的活动槽板摆动,活动槽板配合橡胶膜对患者进行翻身,根据患者需要,转动对应的把手,代替了人工手动翻身,降低了劳动强度。
15.2、本装置可以实现通过吹鼓的橡胶膜代替了传统的软枕对患者进行身体支撑,可保持患者身体始终保持翻身的状态。
16.3、本装置可以实现橡胶膜通过鼓起的一面对患者进行支撑,减少与患者背部的接触面积,可更加有效的预防压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四。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中:1、橡胶膜,2、躺板,3、活动槽板,4、皮带,5、阀门,6、蜗轮,7、l形板,8、把手,9、蜗杆,10、u形板,11、凹槽,12、锥齿轮一,13、锥齿轮二,14、皮带轮,15、圆杆,16、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0.如图1
‑
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躺板2,所述躺板2两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安装块16一端,所述躺板2一端固定连接对称的l形板7短板一端;
31.两组所述安装块16下侧一端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11,两组所述安装块16一侧下部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u形板10一侧;
32.两个活动槽板3的安装端分别位于对应的一组所述安装块16之间,两个所述活动槽板3的矩形槽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橡胶膜1下侧,两个所述活动槽板3一端下部分别固定连通对应阀门5一端;
33.两个圆杆15一端分别固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活动槽板3的安装端,两个所述圆杆15两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块16,两个所述圆杆1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蜗轮6一侧中部。
34.两组所述u形板10两竖板相对一侧分别轴承连接对应的蜗杆9一端,两组所述蜗杆9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蜗轮6啮合,两组所述蜗杆9中心轴一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u形板10,两组所述蜗杆9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皮带轮14一侧中部,两组所述皮带轮14分别通过对应的皮带4相连接,两个所述皮带4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11内。
35.两个把手8安装轴一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l形板7长板,两个所述把手8安装轴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锥齿轮一12一侧中部,两个所述锥齿轮一12分别与对应的锥齿轮二13啮合,两个所述锥齿轮二13中心轴一端分别轴承连接并穿过对应的所述l形板7短板,两个所述锥齿轮二13中心轴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皮带轮14另一侧中部。
36.两个所述锥齿轮一12与对应的所述锥齿轮二13为相同的锥齿轮。
37.所述躺板2上侧包被有软质橡胶层。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在使用前,两个橡胶膜1上侧与躺板2上侧处于平齐状态,两个橡胶膜1处于自然弹性状态,如图1所示,使用本装置时,将患者扶到本装置上,患者躺在躺板2及两个橡胶膜1上侧,当患者需要翻身时,将气泵一端固定连通一个阀门5一端,将患者身体一侧微微抬起,打开阀门5,启动气泵,气泵对一个活动槽板3内进行充气,一个活动槽板3内的气体促使对应的橡胶膜1发生弹性形变,当一个橡胶膜1被吹鼓至适宜的大小后,关闭气泵及阀门5,取下气泵,轻轻将患者背部靠在一个橡胶膜1上,转动一个把手8,一个把手8带动对应的锥齿轮一12旋转,一个锥齿轮一12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二13旋转,一个锥齿轮二13带动对应的皮带轮14旋转,一个皮带轮14通过皮带4带动另一个皮带轮14旋转,两个皮带轮14带动对应的蜗杆9旋转,两个蜗杆9带动对应的与之啮合的蜗轮6旋转,两个蜗轮6带动对应的圆杆15转动,一个圆杆15带动对应的活动槽板3向上摆动,一个活动槽板3通过对应的橡胶膜1带动患者翻身,如图2所示,当患者翻身至适宜的角度后,停止转动一个把手8,当患者一侧翻身到一定时长后,反向转动一个把手8,扶住患者,打开一个阀门5将气体放出,轻轻把患者放在一个橡胶膜1上侧,若需另一侧翻身,则将另一个阀门5连通气泵,转动另一个把手8,操作过程相同,不再赘述,在使用结束后,将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3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