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其主要用于柔性电路板印刷加工过程中的卷材供给。
背景技术:
2.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聚酯薄膜、丝带、柔性布及铜版纸等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卷材供给装置是电路板印刷加工生产线的基础,电路板印刷效率、印刷效果,以及印刷质量,受卷材供给装置的影响极大。
3.现有的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整体结构紧凑性不足,不仅导致空间占用加大,且增加了卷材输出时的位置偏移概率;2)在卷材用尽时,新/旧卷材的拼接精度不足,导致新/旧卷材拼接效率低,且新卷材输出时的位置偏移量较大。
4.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紧凑、空间占用低;且能够有效提升拼接精度,从而实现新/旧卷材的快速精确拼接;并能够有效降低新卷材输出时的偏移量的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该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包括
8.支座板;
9.卷材支撑机构,所述卷材支撑机构包含转动安装于支座板上的气胀轴;
10.第一导向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板上,所述第一导向辊位于所述气胀轴的前侧上方;
11.卷材拼接机构,设置于第一导向辊的后侧,所述卷材拼接机构包含固接于支座板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设置成平面状,固定件的前后端上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下方分别固接有相应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部套接有相应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内部装置有一固接至所述固定块的气囊;
12.一组平面钢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两侧,平面钢板之间的缝隙形成切割导向槽;
13.第二导向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板上,所述第二导向辊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后侧,第二导向辊的上部转动安装有一组上下设置的第三导向辊组;
14.张力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上侧,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含固接于支座板
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分别可摆动安装有相应的摆臂,所述摆臂的顶部之间转动安装有卷材传动辊轮,所述摆臂分别由相应的驱动气缸进行摆动驱动。
15.还包括卷材纠偏机构,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机构的后侧,所述卷材纠偏机构包含竖直固接于支座板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后侧固定装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接有固定板,驱动电机的下侧固接有位置检测用光电传感器;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外翻折设置,且固定板的翻折部之间横向并排安装有两个相应的纠偏导料辊。
16.还包括一组除静电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辊和卷材拼接机构之间、以及纠偏导料辊的正下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的上下端并排固接有两排相应的除静电毛刷;位于纠偏导料辊正下的方安装板的前侧设置有一相应的第四导向辊。
17.所述支座板在与所述气胀轴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相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固定装置有环形固定块,所述气胀轴的端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固定装配于所述环形固定块上,且限位轮的外端延伸至环形固定块的外侧。
18.所述支撑件上固定装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含两片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部和上端部之间分别一体化成型固接有相应的前端板和上端板,所述前端板固接于支撑件的后侧面,所述上端板的前端部一体化成型向前设置有相应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前端部向下翻折并卡接于支撑件的前侧面上,所述驱动气缸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的支撑板的内侧壁上。
19.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一相应的容纳槽,所述摆臂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壁上。
20.所述安装架的后侧上端固接有u型块安装板,所述u型块安装板与驱动电机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相应的倒u型块,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在与所述倒u型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分别支撑连接于相应的倒u型块上。
21.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接有纵向固定块,所述u型块安装板在与所述纵向固定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固接有一相应的纵向限位轴,所述纵向固定块转动安装于所述纵向限位轴上。
22.所述支撑件的前侧、后侧和底侧分别一体化向内延伸设置有固接到所述支座板上的前侧板、后侧板和底侧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和底侧板的内端部分别向外
°
翻折设置,且前侧板、后侧板和底侧板的翻折部分分别通过相应的螺栓锁紧安装到所述支座板上。
23.所述气胀轴、气囊,以及驱动气缸分别通过相应的开关连接到外界气动控制系统。
2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25.1)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卷材由卷材支撑机构进行固定,按顺序绕经除静电机构、卷材拼接机构和张力控制机构后进行输出,通过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辊组的介入,以及各部件结构的特殊设计,协同各机构间的位置布局,有效在不影响供料输出的基础上,有效大幅压缩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占用。
26.2)本实用新型增设有卷材拼接机构和一组平面钢板,平面钢板之间的缝隙形成切割导向槽。待旧卷材使用完之后,预先通过控制气囊充气,从而使压紧块压紧在旧卷材的尾段,防止旧卷材在惯性的牵拉下,脱离拼接机构的所在位置;尔后控制气囊排气,使压紧块
复位后再将新卷材的前段牵拉至平面钢板的接缝处使其与旧卷材的尾段部分重叠,然后控制气囊充气,使压紧块分别向下移动并顶紧在新/旧卷材上,再通过人工手持裁纸刀沿切割导向槽移动,实现对新/旧卷材的整齐切断,可有效确保新/旧卷材的断面完全齐平;在取出截断部分后,便可直接于新/旧卷材的拼接缝进行胶粘剂涂刷,即可实现新/旧卷材的拼接,从而在低量化的胶粘剂的使用条件下,实现新旧卷材的快速拼接,并能够有效确保新旧卷材之间的拼接处稳定保持齐平,从而有效确保新旧卷材的拼接精度,进而有效提升新/旧卷材拼接效率和降低新卷材输出时的位置偏移量。
27.3)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有卷材拼接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有张力控制机构,常规加工时,可通过调整摆臂的位置以调整卷材的张紧程度,从而有效确保卷材输出的稳定性。且在压紧块对旧卷材的尾段形成稳定压紧的同时,可控制摆臂向后摆动,使卷材得以随着摆臂的动作而向内输出一段距离,以适应旧卷材的牵拉惯性,防止卷材产生过度变形;新 /旧卷材完成拼接后,在压紧块松开的同时,控制摆臂向前摆动,使拼接后的卷材能够快速处于张紧状态后再进行输出,从而有效确保拼接后的卷材的输出稳定性,以有效进一步降低卷材输出时的位置偏移量。
28.4)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有张力控制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增设有卷材纠偏机构,与现有的纠偏机构所不同的是:
29.一:通过于张力控制机构的后侧进行安装架竖直安装,从而以纵向状态进行驱动件(驱动电机)和执行件(固定板、纠偏导料辊)设置,以在低空间占用的基础上进行卷材纠偏机构设置;
30.二:纠偏导料辊是直接转动安装于固定板的翻折部,因此不存在其他衔接机构,在固定板动作的同时便能够驱动纠偏导料辊产生随动,同时减少了其他衔接机构的纠偏误差叠加,以有效降低单次纠偏的纠偏量,从而有效提升纠偏精度。
31.5)本实用新型的支座板在与气胀轴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相应的安装孔,安装孔处固定装置有环形固定块,气胀轴的端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轮,限位轮固定装配于环形固定块上,且限位轮的外端延伸至环形固定块的外侧。装配后的环形固定块、限位轮和气胀轴之间形成台阶状设置,从而有效确保气胀轴的整体支撑稳定性,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卷材输出时的位置偏移量。
32.6)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上固定装置有安装件,安装件包含两片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部和上端部之间分别一体化成型固接有相应的前端板和上端板,前端板固接于支撑件的后侧面,上端板的前端部一体化成型向前设置有相应的卡接板,卡接板的前端部向下翻折并卡接于支撑件的前侧面上,驱动气缸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的支撑板的内侧壁上。通过前端板和上端板的设置,有效在低空间占用的基础上,实现卡接板与支撑件的稳定连接,再将驱动气缸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的支撑板的内侧壁上,从而有效使驱动气缸能够稳定对摆臂形成限位连接。
33.且可以大幅简化安装件与支撑件之间的装配过程,在需要进行维保时,可反顺序进行各部件拆卸便可顺利进行维保作业,很是便捷。
34.7)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的后侧上端固接有u型块安装板,u型块安装板与驱动电机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相应的倒u型块,固定板的底部在与倒u型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支撑滚轮,支撑滚轮分别支撑连接于相应的倒u型块上。在支撑滚轮与倒u 型块
的转动支撑的配合作用下,可有效确保固定板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降低误差,以有效提升纠偏精度。
35.8)支撑滚轮与倒u型块的限位主要体现在横向限位上,为进一步确保固定板的转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于固定板上端固接有纵向固定块,u型块安装板在与纵向固定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固接有一相应的纵向限位轴,通过纵向固定块与纵向限位轴之间的转动安装,有效在横向限位的基础上增加一道纵向限位,从而进一步有效确保固定板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6.9)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前侧、后侧和底侧分别一体化向内延伸设置有固接到支座板上的前侧板、后侧板和底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底侧板的内端部分别向外90
°
翻折并通过相应的螺栓锁紧安装到支座板上。有效以多点固接的方式将支撑件稳定的安装于支座板上,从而有效确保支撑件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卷材拼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张力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张力控制机构的侧视图。
41.图5为卷材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安装架的后侧固接有u型块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支撑滚轮安装用于固定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卷材厚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卷材输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7.参考图1
‑
8,一种柔性电路板生产用卷材供给装置,包括
48.支座板1;
49.卷材支撑机构2,所述卷材支撑机构2包含转动安装于支座板1上的气胀轴201;
50.第一导向辊3,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板1上,所述第一导向辊3位于所述气胀轴201 的前侧上方;
51.卷材拼接机构4,设置于第一导向辊3的后侧,所述卷材拼接机构4包含固接于支座板1上的固定件401,所述固定件401的上表面设置成平面状,固定件401的前后端上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横杆402,所述横杆402的下方分别固接有相应固定块403,所述固定块403的下部套接有相应的压紧块404,所述压紧块404的内部装置有一固接至所述固定块的气囊;
52.一组平面钢板5,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件401的上表面两侧,平面钢板5 之间的缝隙形成切割导向槽6;
53.卷材厚度检测机构7,设置于所述固定件401的后侧下方,用于检测卷材的剩余厚
度,所述卷材厚度检测机构7包含固接于所述支座板1上的固定横杆701,所述固定横杆701 上倾斜安装有一正对气胀轴201的厚度检测用光电感应器702;
54.第二导向辊8,转动安装于所述支座板1上,所述第二导向辊8位于所述固定件401 的后侧,第二导向辊8的上部转动安装有一组上下设置的第三导向辊组9;
55.张力控制机构10,设置于所述固定件401的上侧,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0包含固接于支座板1上的支撑件1001,所述支撑件1001的两侧分别可摆动安装有相应的摆臂1002,所述摆臂1002的顶部之间转动安装有卷材传动辊轮1003,所述摆臂1002分别由相应的驱动气缸1004进行摆动驱动。
56.还包括卷材纠偏机构11,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机构10的后侧,所述卷材纠偏机构11 包含竖直固接于支座板1上的安装架1101,所述安装架1101的后侧固定装置有驱动电机 1102,所述驱动电机1102的输出轴端固接有固定板1103,驱动电机1102的下侧固接有位置检测用光电传感器24;所述固定板1103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外翻折设置,且固定板1103 的翻折部之间横向并排安装有两个相应的纠偏导料辊1104。
57.还包括一组除静电机构12,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辊3和卷材拼接机构4之间、以及纠偏导料辊1104的正下方的安装板1201,所述安装板1201上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的上下端并排固接有两排相应的除静电毛刷1202;位于纠偏导料辊1104正下的方安装板1201的前侧设置有一相应的第四导向辊13。
58.所述支座板1在与所述气胀轴20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相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固定装置有环形固定块202,所述气胀轴201的端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轮203,所述限位轮203固定装配于所述环形固定块202上,且限位轮203的外端延伸至环形固定块202 的外侧。
59.所述支撑件1001上固定装置有安装件14,所述安装件14包含两片平行设置的支撑板1401,所述支撑板1401的前端部和上端部之间分别一体化成型固接有相应的前端板 1402和上端板1403,所述前端板1402固接于支撑件1001的后侧面,所述上端板1403 的前端部一体化成型向前设置有相应的卡接板15,所述卡接板15的前端部向下翻折并卡接于支撑件1001的前侧面上,所述驱动气缸1004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应的支撑板1401的内侧壁上。
60.所述支撑件1001上设置有一相应的容纳槽,所述摆臂1002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壁上。
61.所述安装架1101的后侧上端固接有u型块安装板16,所述u型块安装板16与驱动电机1102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相应的倒u型块17,所述固定板1103的底部在与所述倒u 型块17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转动安装有相应的支撑滚轮18,所述支撑滚轮18分别支撑连接于相应的倒u型块17上。
62.所述固定板1103的上端固接有纵向固定块19,所述u型块安装板16在与所述纵向固定块19相对应的位置上固接有一相应的纵向限位轴20,所述纵向固定块19转动安装于所述纵向限位轴20上。
63.所述支撑件1001的前侧、后侧和底侧分别一体化向内延伸设置有固接到所述支座板 1上的前侧板21、后侧板22和底侧板23;所述前侧板21、后侧板22和底侧板23的内端部分别向外90
°
翻折设置,且前侧板21、后侧板22和底侧板23的翻折部分分别通过相应的螺栓锁紧安装到所述支座板1上。
64.所述气胀轴201、气囊,以及驱动气缸1004分别通过相应的开关连接到外界气动控
制系统。
65.如图9所示:供料时,卷材25装置于卷材支撑机构2的气胀轴201上,卷材24在外界牵拉机构(未标识)的牵拉作用下,经第一导向辊3进行导向后,进入除静电机构12 进行除静电;尔后卷材24经过卷材拼接机构5,并在第二导向辊8和位于下部的第三导向辊的导向下,进入张力控制机构10;最后卷材24在位于上部的第三导向辊的导向下进入卷材纠偏机构10,并在第四导向辊13的导向下经除静电机构12进行再次除静电后进行输出。
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