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空大跨度构件的模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各类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和外观美观的要求,建筑结构以及外形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诸如屋面构架、高层消防通道等高层悬空大跨度构件。传统的做法是从地面上搭设落地式满堂脚手架直至悬空结构处,然后铺设模板,以便进行高空悬空结构的模板、钢筋和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采用落地式满堂脚手架的模板支撑结构,所需的材料量非常大,并且搭设的工期也较长,极大的浪费了物力、人力;同时,过高的落地式满堂脚手架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缩短模板支撑架的搭设工期,减少材料投入以及提高支撑架安全系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悬空大跨度构件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梁、次梁、钢管支撑架和斜支撑,在建筑结构之间固定多个主梁,所述主梁上固定多个次梁,所述次梁上固定有支撑模板的钢管支撑架,所述主梁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所述斜支撑,所述斜支撑顶部固定在主梁底部,所述斜支撑底部呈八字状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6.利用主梁固定在建筑结构之间,使得钢管支撑架能够稳定固定在主梁上,同时通过斜支撑的设置,该结构的受力通过主梁、斜支撑分散传递至建筑结构上,进而使得混凝土浇筑用的模板可以铺设在钢管支撑架上,并且与传统的满堂落地架相比,大大减少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搭设工期,同时该结构稳定,提高了支撑架安全系数。
7.优选地,所述主梁的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建筑结构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形环、固定件和固定螺栓,所述u形环预埋固定建筑结构内,所述主梁端部贯穿u形环,所述u形环两端部设置固定件并通过固定螺栓锁紧固定。
8.优选地,所述主梁的腹部与u形环的内壁之间嵌设有楔形块,防止主梁在u形环上滑动。
9.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角铁,提高固定装置的抗折弯能力。
10.优选地,所述次梁上竖直固定多个限位杆,所述钢管支撑架的底部套设在限位杆外部,对钢管支撑架顶部进行限位,防止钢管支撑架在次梁上滑动偏移。
11.优选地,所述斜支撑底部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腿、支撑座和托板,所述支撑腿一端预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另一端连接贴设在建筑结构侧面的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所述托板,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连接斜支撑的底部。
12.优选地,还包括水平连系梁,所述水平连系梁一端固定在建筑结构上,另一端连接
斜支撑的中部。
13.优选地,所述斜支撑沿主梁中心对称固定在主梁两端。
14.优选地,所述斜支撑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
15.优选地,所述主梁和次梁均为型钢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利用主梁固定在建筑结构之间,使得钢管支撑架能够稳定固定在主梁上,同时通过斜支撑的设置,该结构的受力通过主梁、斜支撑分散传递至建筑结构上,进而使得混凝土浇筑用的模板可以铺设在钢管支撑架上,并且与传统的满堂落地架相比,大大减少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搭设工期,同时该结构稳定,提高了支撑架安全系数。
18.2、通过楔形块的设置,防止主梁在u形环上滑动。
19.3、通过在次梁上设置限位杆,实现对钢管支撑架顶部进行限位,防止钢管支撑架在次梁上滑动偏移。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22.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24.图5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空大跨度构件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梁1、次梁2、钢管支撑架3、斜支撑4和水平连系梁5,在建筑结构6之间固定多个主梁1,所述主梁1上固定多个次梁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1和次梁2均为型钢梁,所述次梁2上固定有支撑模板的钢管支撑架3,所述主梁1底部两端沿主梁1中心对称固定有所述斜支撑4,所述斜支撑4顶部固定在主梁1底部,斜支撑4底部呈八字状固定在建筑结构6上,所述水平连系梁5一端固定在建筑结构6上,另一端连接斜支撑4的中部,用来提高斜支撑4的稳定性。
29.利用主梁1固定在建筑结构6之间,使得钢管支撑架3能够稳定固定在主梁1上,同
时通过斜支撑4的设置,该结构的受力通过主梁1、对称的斜支撑4分散传递至建筑结构6上,进而使得混凝土浇筑用的模板可以铺设在钢管支撑架3上,并且与传统的满堂落地架相比,大大减少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搭设工期,同时该结构稳定,提高了支撑架安全系数。
30.参阅图3和图4,所述主梁1的两端通过固定装置7固定在建筑结构6上,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u形环71、固定件72、固定螺栓73和楔形块74,所述u形环71预埋固定建筑结构6内,所述主梁1两端部均贯穿u形环71,所述u形环71两端部设置固定件72并通过固定螺栓73锁紧固定,所述主梁1的腹部与u形环71的内壁之间嵌设有楔形块74,防止主梁1在u形环71上滑动。
3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72为固定角铁,提高固定装置7的抗折弯能力。
32.所述次梁2上竖直固定多个限位杆8,所述钢管支撑架3的底部套设在限位杆8外部,对钢管支撑架3顶部进行限位,防止钢管支撑架3在次梁2上滑动偏移。
33.参阅图5,所述斜支撑4底部通过支撑装置9固定在建筑结构6上,所述支撑装置9包括支撑腿91、支撑座92和托板93,所述支撑腿91一端预埋固定在建筑结构6上,另一端连接贴设在建筑结构6侧面的支撑座92上,所述支撑座92的底部固定所述托板93,提高该支撑装置9的稳固性,所述支撑座92的顶部连接斜支撑4的底部。
34.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支撑4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设置。
35.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如下:
36.步骤一:在建筑结构6的施工过程中,先将支撑装置9预埋在建筑结构6上;
37.步骤二:当建筑结构6施工至主梁1安装位置时,预埋安装所述u形环71,并将主梁1吊至u形环71处,且贯穿u形环71固定在建筑结构6之间,然后通过固定件72和锁紧螺栓73对u形环71的开口进行锁紧,并在主梁1的腹部与u形环71的内壁之间嵌设楔形块74,防止主梁1在u形环71上滑动;
38.步骤三:将斜支撑4的顶部焊接固定在主梁1的底部,底部呈八字状固定在支撑座92上;
39.步骤四:将水平连系梁5一端固定在建筑结构6上,另一端水平焊接在斜支撑4的中部;
40.步骤五:将次梁2吊装至主梁1的顶部,并与主梁1顶部焊接固定,然后将钢管支撑架3搭设在次梁2上,完成模板的支撑。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