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液压气控,特别涉及一种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
背景技术:
1、尾撑是指连在飞机机身后部或在机身两侧机翼上独立设置的直径明显小于机身的舱身构造,部分起着后机身的作用,末端装有尾翼,故又起到了力臂的作用。尾撑机构和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是飞机机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包括能源部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其中能源部分包括液压油泵,控制部分包括控制阀门如安全阀、单向阀、卸载阀和地面接头等,执行部分包括作动筒与液压马达和辅助装置,如泵油滤、压力表、油箱、蓄能器、液压管道等。
2、现有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为尾撑机构提供动力的同时还需要承受的尾撑机构运动的频率和冲击力等动作参数,不能很好的满足尾撑机构快速运动的需要;同时,而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在运行过程中电动机单元、液压泵组等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若散热不及时,会造成各部件的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导致发生故障,影响尾撑机构的动作。
3、因此,现有技术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为尾撑机构提供动力的同时还需要承受的尾撑机构运动的频率和冲击力等动作参数,不能很好的满足尾撑机构快速运动的需要,因此,现有技术有必要进行改进。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包括尾撑机构油源以及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连通的多组供油蓄能器组;所述尾撑机构油源包括油箱和机泵组,所述机泵组包括电机和受所述电机驱动的恒压变量油泵,所述油箱上设置第一出油口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多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箱上设置第二出油口通过第二管道为尾撑机构供油,所述供油蓄能器组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供油蓄能器组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油箱上设置第三出油口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供油蓄能器组的出油口设置第四管道的出口与尾撑机构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出口分别与尾撑机构连通。
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油箱上设置比例溢流阀、第一电磁溢流阀、单向阀、第一蓄能器和过滤器,所述比例溢流阀设置在所述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第一电磁溢流阀和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恒压变量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处,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恒压变量油泵的出油口和所述油箱的回油路上。
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包括三套互相独立的机泵组,三台所述电机分别驱动三台所述恒压变量油泵工作。
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还包括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连接的循环冷却模块,所述循环冷却模块与所述油箱连通。
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撑机构油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箱上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每一所述恒压变量油泵的出口上。
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供油蓄能器组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二蓄能器、与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的压力监测器和第二电磁溢流阀。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包括三套分别独立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与所述油箱分别独立连通。
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器上设置滤芯堵塞发讯器。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尾撑机构油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箱上的油液污染在线检测仪,所述油液污染在线检测仪用于监测油液固体颗粒度和水含量。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通过设置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连接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在运动时能够将蓄积的高压油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快速流出,使得所述供油蓄能器组能够和所述尾撑机构油源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共同进行供油,同时可以分别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进行供油,满足尾撑机构快速运动的需要;同时设置的多组机泵组和多组供油蓄能器组能够独立工作,提高了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的工作可靠性,提高尾撑机构快速运动的安全性。
1.一种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尾撑机构油源(10)以及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10)连通的多组供油蓄能器组(20);所述尾撑机构油源(10)包括油箱(11)和机泵组(12),所述机泵组(12)包括电机(121)和受所述电机(121)驱动的恒压变量油泵(122),所述油箱(11)上设置第一出油口(111)通过第一管道(30)分别与多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箱(11)上设置第二出油口(112)通过第二管道(40)为尾撑机构供油,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管道(30)连通,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管道(40)连通,所述油箱(11)上设置第三出油口(113)与第三管道(50)连通,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的出油口设置第四管道(60)的出口与尾撑机构连通,所述第二管道(40)和第三管道(50)的出口分别与尾撑机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1)上设置比例溢流阀(13)、第一电磁溢流阀(14)、单向阀(15)、第一蓄能器(16)和过滤器(17),所述比例溢流阀(13)设置在所述油箱(11)的出油口、所述第一电磁溢流阀(14)和所述单向阀(15)设置在所述恒压变量油泵(122)的出油口连接处,所述过滤器(17)设置在所述恒压变量油泵(122)的出油口和所述油箱(11)的回油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包括三套互相独立的机泵组(12),三台所述电机(121)分别驱动三台所述恒压变量油泵(122)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还包括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10)连接的循环冷却模块(70),所述循环冷却模块(70)与所述油箱(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箱(11)上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80),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每一所述恒压变量油泵(122)的出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二蓄能器(21)、与所述第二蓄能器(21)连接的压力监测器(22)和第二电磁溢流阀(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包括三套分别独立的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所述供油蓄能器组(20)与所述油箱(11)分别独立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17)上设置滤芯堵塞发讯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撑机构液压气控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油源(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箱(11)上的油液污染在线检测仪,所述油液污染在线检测仪用于监测油液固体颗粒度和水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