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11-06  1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备转子的旋转电机、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将转子的旋转向输出部件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以及将向输出部件传递的转矩向一对车轮分配的差动齿轮机构的车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以下在“背景技术”以及“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的说明中,在括弧内引用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2、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中,将旋转电机(1)的转子(12)的旋转向作为输出部件的差动壳体(33)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变速齿轮机构(21)、传递由变速齿轮机构(21)进行变速后的旋转的变速输出齿轮(22)、以及与变速输出齿轮(22)啮合的差动输入齿轮(31)。而且,差动齿轮机构(3)将传递给差动输入齿轮(31)的旋转向一对车轮(w)分配。在该车用驱动装置(100)中,通过将差动输入齿轮(31)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旋转电机(1)以及变速齿轮机构(21)双方重叠,抑制了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径向(r)的尺寸的大型化。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75707号公报

4、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该车用驱动装置(100)中,在供差动输入齿轮(31)啮合的变速输出齿轮(22)配置的第一轴(a1)上,比变速输出齿轮(22)的直径大的旋转电机(1)、和比变速输出齿轮(22)的直径大的变速齿轮机构(21)相对于变速输出齿轮(22)分开配置在轴向(l)的两侧。因此,即使想将供差动输入齿轮(31)配置的第二轴(a2)与第一轴(a1)接近地配置,但相对于变速输出齿轮(22)在轴向(l)的两侧,也需要避免配置在第二轴(a2)上的部件与配置在第一轴(a1)上的直径比较大的部件的干涉,存在妨碍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径向(r)的尺寸的小型化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期望实现容易将车用驱动装置的径向的尺寸抑制得较小的技术。

2、鉴于上述情况,车用驱动装置的特征结构是以下方面,其具备: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输出部件,其与车辆具备的车轮驱动连结;动力传递机构,其将上述转子的旋转向上述输出部件传递;以及差动齿轮机构,其将传递给上述输出部件的转矩向一对上述车轮分配,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上述第二齿轮与上述第一齿轮啮合,并且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输出部件连结,将沿着上述转子的旋转轴心的方向设为轴向,将上述轴向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一侧,将上述轴向的另一侧设为轴向第二侧,将一对上述车轮中的配置在上述轴向第一侧的一个设为对象车轮,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经由连结部件与上述对象车轮连结,上述转子、上述行星齿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一齿轮从上述轴向第一侧朝向上述轴向第二侧以记载的顺序配置在第一轴上,上述连结部件、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以及上述第二齿轮从上述轴向第一侧朝向上述轴向第二侧以记载的顺序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上,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直径比上述旋转电机的直径小并且比上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直径比上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并且比上述连结部件的直径大。

3、根据该特征结构,配置在第一轴上的旋转电机、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第一齿轮从轴向第一侧朝向轴向第二侧以径向的尺寸逐渐变小的顺序而配置,配置在第二轴上的连结部件、差动齿轮机构以及第二齿轮从轴向第一侧朝向轴向第二侧以径向的尺寸逐渐变大的顺序而配置。因此,容易避免第一轴上的各构件和第二轴上的各构件的干涉,并且容易将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轴间距离抑制得较短,容易将车用驱动装置的径向的尺寸抑制得较小。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用驱动装置,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驱动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驱动装置。第二齿轮(33)与第一齿轮(32)啮合,并且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输出部件(2)连结,转子(12)、行星齿轮机构(31)以及第一齿轮(32)以记载的顺序从轴向第一侧(L1)朝向轴向第二侧(L2)配置在第一轴(X1)上,连结部件(6)、差动齿轮机构(4)以及第二齿轮(33)以记载的顺序从轴向第一侧(L1)朝向轴向第二侧(L2)配置在与第一轴(X1)平行的第二轴(X2)上,行星齿轮机构(31)的直径比旋转电机(1)的直径小并且比第一齿轮(32)的直径大,差动齿轮机构(4)的直径比第二齿轮(33)的直径小并且比连结部件(6)的直径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彰一,鸟居武史,大西智广,服部总一郎,小森贵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爱信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84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