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的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11-05  2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的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汽车领域,特别是电动机动车领域,由于标准化和规模经济的原因,有时会使用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这种模块化平台特别地包括电池、电动动力传动系和与电机无关的部件,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车轮、以及制动和悬架系统。机动车辆的电动动力传动系更具体地涉及机动车辆的功率电子部件连同电机。使用这种模块化平台是为了使得单个平台包含大多数推进、电力供应和电力存储部件,对应于不同型号的机动车辆的各种乘客舱室和车身随后被装配在该平台上。

2、然而,为了提高电动机动车的续航,这种模块化平台中的大部分空间被保留给电池。随后几乎没有留给集成热管理装置的空间,该集成热管理装置允许对电池和乘客舱都进行热管理。传统的热管理装置通常体积庞大,需要大量空间来将它们集成到机动车辆中。因此,这些热管理装置不太适合集成在这种模块化平台中。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出一种可以集成在这种模块化平台内的改进的热管理装置。

2、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的热管理装置,所述模块化平台包括电动机动车的电池和电动动力传动系,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

3、-第一模块,该第一模块包括第一传热流体回路,第一传热流体意图在所述第一传热流体回路中流通,所述第一传热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膨胀装置和多流体热交换器以及第一热交换器,

4、-冷却模块,该冷却模块旨在使外部空气流穿过其,所述冷却模块包括至少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旨在使外部空气流穿过其,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上侧、下侧、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向侧和第二侧向侧,所述多个侧形成冷却模块的外壁,所述冷却模块旨在集成在模块化平台内,

5、-第二模块,该第二模块包括第二传热流体回路的第一泵和第二泵,第二传热流体意图在该第二传热流体回路中流通,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传热流体回路内重新导向第二传热流体的器件,

6、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块的和第二模块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被布置在冷却模块的外壁上。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模块的部件一起被集合在冷却模块的上侧上。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模块的部件被布置在冷却模块的相同侧向侧上。

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模块的部件分布在冷却模块的两个侧向侧之间。

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模块的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一起被集合在冷却模块的相同侧向侧上。

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模块的第一膨胀装置和多流体热交换器被布置在与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相同的侧向侧上。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膨胀装置和多流体热交换器被布置在与包括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的侧向侧相对的侧向侧上。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模块的部件被布置在冷却模块的上侧上。

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模块的部件被布置在冷却模块的与包括第一模块的部件的侧向侧相对的侧向侧上。

1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膨胀装置和所述多流体热交换器被布置在所述冷却模块的延伸部中,面向冷却模块的与第一热交换器相对的一侧。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模块的部件分布在以下之间:

17、-冷却模块的与包括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的侧向侧相对的侧向侧,和/或

18、-在所述冷却模块的延伸部中,面向冷却模块的与第一热交换器相对的一侧。

1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所述模块化平台包括电动机动车的电池和电动动力传动系,所述模块化平台包括如上所述的热管理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a)的热管理装置,所述模块化平台(a)包括所述电动机动车的电池(b)和电动动力传动系,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m1)的部件一起被集合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上侧(c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m2)的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相同侧向侧(c13a、c13b)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m2)的部件分布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两个侧向侧(c13a、c13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m1)的所述压缩机(41)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2)一起集合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相同侧向侧(c13a、c13b)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m1)的所述第一膨胀装置(43)和所述多流体热交换器(1)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模块(m1)的所述压缩机(41)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2)相同的侧向侧(c13a、c13b)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装置(43)和所述多流体热交换器(1)被布置在与包括所述第一模块(m1)的所述压缩机(41)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2)的侧向侧(c13a、c13b)相对的侧向侧(c13a、c13b)上。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m2)的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上侧(c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m2)的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与包括所述第一模块(m1)的部件的侧向侧(c13a、c13b)相对的侧向侧(c13a、c13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装置(43)和所述多流体热交换器(1)被布置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延伸部中,面向与所述冷却模块(c)的第一热交换器(62)相对的所述冷却模块(c)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m2)的部件分布在以下之间:

12.一种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a),所述模块化平台(a)包括所述电动机动车的电池(b)和电动动力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平台(a)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电动机动车底盘的模块化平台(A)的热管理装置,所述模块化平台(A)包括电动机动车的电池(B)和电动动力系,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模块(M1),该第一模块(M1)包括第一传热流体回路(X),该第一传热流体回路(X)具有压缩机(41)、第一膨胀装置(43)和多流体热交换器(1)以及第一热交换器(42);‑冷却模块(C),该冷却模块(C)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62),外部空气流旨在通过(500)该第一热交换器,所述冷却模块(C)具有上侧(C11)、下侧(C12)、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向侧(C13a)和第二侧向侧(C13b);‑第二模块(M2),该第二模块(M2)具有第二传热流体回路(Y)的第一泵(61)和第二泵(63),所述第二模块(M2)还具有用于在第二传热流体回路(Y)内重新导向第二传热流体的器件,所述第一模块(M1)和所述第二模块(M2)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被布置在所述冷却模块(C)的外壁上。

技术研发人员:M·纳瑟贝伊,S·加尼尔,K·阿祖兹,A·马梅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83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