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11-04  4


本技术属于膜组件,具体涉及一种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


背景技术:

1、柱式膜组件与膜壳永久的胶封为一体,产水水质好,同时又能够提供更宽泛的跨膜压差应用范围,从而具备更多的操作弹性。膜组件的最大运行压力为300kpa。膜丝的过滤方向为从外到内,由于采用了空气擦洗技术,因此该膜组件能够更加适用于高浊度原水的处理。

2、柱式膜组件的生产一般包括膜丝生产、膜丝保孔干化、膜丝整理、膜丝包制作、膜壳粘接准备、膜丝包装壳、膜组件封端浇注、浇注底模脱模、封端切削、检测、包装等工序。浇注底模脱模的好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脱模操作不当,容易对膜组件端头(141)造成损伤,影响膜组件密封性能。

3、柱式膜组件在浇注过程中浇注底模部分端面与胶水发生一定的接触,加上底模进胶口残留的胶水,使柱式膜组件浇注底模脱模比较困难。目前,行业内柱式膜组件浇注底模的脱模基本上还是采用手工操作,采用刀具撬、榔头敲打的做法,容易伤到柱式膜组件端头塑料件及底模,同时膜组件封端胶水也产生不利影响,在膜组件脱模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固定装置,容易造成柱式膜组件壳体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行业内柱式膜组件浇注底模的脱模基本上还是采用手工操作,采用刀具撬、榔头敲打的做法,容易伤到柱式膜组件端头塑料件及底模,同时膜组件封端胶水也产生不利影响,在膜组件脱模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固定装置,容易造成柱式膜组件壳体损伤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柱式膜组件,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活动支架、固定支架以及两个压紧支架,所述活动支架活动设置在主支架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主支架上表面的右侧,两个所述压紧支架均固定在主支架上且两个压紧支架均位于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压紧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安装有上夹板,所述主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使用,所述活动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以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可拆卸安装有大连接块,所述柱式膜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膜组件端头(141),所述膜组件端头(141)上套设有底膜,所述底膜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小连接块,所述大连接块和小连接块配合使用,所述活动支架上表面和固定支架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工具箱,所述主支架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三位四通阀、第二三位四通阀和第三三位四通阀,所述第一三位四通阀与第一气缸配合使用,所述第二三位四通阀与第三气缸配合使用,所述第三三位四通阀与第二气缸配合使用。

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压紧支架、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配合使用,采用第一气缸作为膜组件压紧动力源,利用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作为底模拔出动力源,轻松地对柱式膜组件浇注底模进行脱模,操作简单、省力,可以同时对柱式膜组件两端的浇注底模进行拔出,提高生产效率,拔出过程中不存在使用刀撬、榔头敲打等问题,避免对柱式膜组件外壳的损伤。

4、上述方案中,第一三位四通阀通过改变供气通道完成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运动,第二三位四通阀通过改变供气通道完成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运动,第三三位四通阀通过改变供气通道完成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运动。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支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的外表面套设有调节定位板槽,所述调节定位板槽位于活动支架的下方且贴合布设在主支架上表面的下侧,所述固定螺钉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贴合布设在调节定位板槽的下表面。

6、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固定螺钉配合螺母使用,螺母拧松时解除活动支架的固定,此时活动支架可以滑动调节位置,并在位置调节后拧紧螺母实现挤压固定。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支架上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导轨,所述活动支架下表面开设有两个轨道槽,所述导轨和轨道槽配合使用。

8、采用上述方案,导轨配合轨道槽使用,可以保证活动支架位置调节的稳定性良好,避免出现滑动调节错位偏移。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紧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上夹板的上方。

10、采用上述方案,限位部件的设置可以对第一气缸的上升运动行程进行限制。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大连接块分别螺纹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以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两个所述小连接块分别螺纹安装在两个底膜的端部,所述大连接块上插设有插销,所述小连接块上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插孔。

12、采用上述方案,大连接块与第二气缸以及第三气缸进行配合使用,小连接块与底膜配合使用,并利用插销将大连接块和小连接块进行组装,操作方便,便于拆卸。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大连接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转动把柄。

14、采用上述方案,转动把柄的设置便于操作调节大连接块使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该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通过设置压紧支架、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配合使用,采用第一气缸作为膜组件压紧动力源,利用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作为底模拔出动力源,轻松地对柱式膜组件浇注底模进行脱模,操作简单、省力,可以同时对柱式膜组件两端的浇注底模进行拔出,提高生产效率,拔出过程中不存在使用刀撬、榔头敲打等问题,避免对柱式膜组件外壳的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和设置在主支架(1)上的柱式膜组件(14),所述主支架(1)上设置有活动支架(3)、固定支架(4)以及两个压紧支架(2),所述活动支架(3)活动设置在主支架(1)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固定支架(4)固定安装在主支架(1)上表面的右侧,两个所述压紧支架(2)均固定在主支架(1)上,所述压紧支架(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21),所述第一气缸(2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安装有上夹板(22),所述主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下夹板(6),所述活动支架(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31),所述固定支架(4)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41),所述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端部以及第三气缸(41)的活塞杆端部均可拆卸安装有大连接块(10),所述柱式膜组件(14)的两端均设置有膜组件端头(141),所述膜组件端头(141)上套设有底膜(13),所述底膜(13)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小连接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16),所述固定螺钉(16)的外表面套设有调节定位板槽,所述调节定位板槽位于活动支架(3)的下方且贴合布设在主支架(1)上表面的下侧,所述固定螺钉(16)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螺母(17),所述螺母(17)贴合布设在调节定位板槽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导轨(15),所述活动支架(3)下表面开设有两个轨道槽,所述导轨(15)和轨道槽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支架(2)上固定安装有限位部件(23),所述限位部件(23)位于上夹板(22)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大连接块(10)分别螺纹安装在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端部以及第三气缸(41)的活塞杆端部,两个所述小连接块(11)分别螺纹安装在两个底膜(13)的端部,所述大连接块(10)上插设有插销(12),所述小连接块(11)上开设有供插销(12)插入的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块(10)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转动把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3)上表面和固定支架(4)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工具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1)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三位四通阀(7)、第二三位四通阀(8)和第三三位四通阀(9),所述第一三位四通阀(7)与第一气缸(21)配合使用,所述第二三位四通阀(8)与第三气缸(41)配合使用,所述第三三位四通阀(9)与第二气缸(31)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柱式膜组件底模拔出装置,属于膜组件技术领域,包括主支架和设置在主支架上的柱式膜组件,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活动支架、固定支架以及两个压紧支架,所述活动支架活动设置在主支架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主支架上表面的右侧;通过设置压紧支架、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配合使用,采用第一气缸作为膜组件压紧动力源,利用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作为底模拔出动力源,轻松地对柱式膜组件浇注底模进行脱模,操作简单、省力,可以同时对柱式膜组件两端的浇注底模进行拔出,提高生产效率,拔出过程中不存在使用刀撬、榔头敲打等问题,避免对柱式膜组件外壳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东,林永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艾乐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2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8323.html

最新回复(0)